均衡协调,幸福感日益充盈 浙江探索实践缩小“三大差距”

2022-06-18 10:33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祝梅 王雨红 通讯员 唐豪

  浙江在线6月18日讯(记者 祝梅 王雨红 通讯员 唐豪)谈及浙江,一个不容忽视的闪光点,在于它是全国发展均衡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至2021年,浙江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已分别连续21年和37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位,城乡居民收入倍差已从2016年的2.07缩小至2021年的1.94。

  对于浙江来说,闪光点正是发力点。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均衡”是浙江着力的关键词之一——缩小地区差距,落点在山区;缩小城乡差距,重点在“三农”;缩小收入差距,切口在“扩中”“提低”。

  共同富裕应是什么模样?浙江以实践作答。山与海的澎湃,城与乡的共生,每一位浙江人日益充盈的幸福感、获得感,都是均衡二字最生动的注解。

  山呼海应

  更强合力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着眼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浙江“山海协作工程”自2002年实施以来,不断迭代更新。尤其在2021年,浙江围绕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谋划制定新一轮山海协作工作体系,全省50个经济强县结对帮扶山区26县,形成陆海统筹、山海互济的更强合力。

  山有所呼,海有所应。侧耳倾听,你能听到山区26县拔节生长的声音:全省山区26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数已达360家,实现县县全覆盖;2021年,浙江山区26县个个都有重大项目落地。

  发展落差就是发展空间。浙江创新实施“一县一策”,山区26县的生态优势加速转化为产业优势。不久前,衢州市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上,一家来自宁波的科创型企业在衢江区“种”下一颗产业新种子:依托当地丰富的竹资源,组建生物能源梯级利用科技平台,生产高附加值的生物科技产品,还要新建科创产业园。

  山区发展引擎轰鸣。龙泉去年迎来史上首个汽车空调总成项目,这是当地汽车空调产业链升级的重要拼图;温州苍南,广袤的海让绿能产业成为当地布局的新增长点,多个海上风电项目正在运营和建设中。

  高端要素流动汇聚。海这边,26个1平方公里左右的“产业飞地”在大湾区新区、省级高能级平台扎根生长;山那头,山区26县在县域开发区范围内整合资源,3平方公里以上的特色生态产业平台拔地而起。

  从“消薄飞地”到“产业飞地”“科创飞地”,山与海的携手,持续向更高更深处进发。杭州未来科技城核心区块,一幢浙江人才大厦担当着“飞地聚才”的重要使命。依托“飞地”,来自仙居县的医药科技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展新药物研发,更多山区26县企业把研发环节搬进了大厦。

  合作之桥、畅通发展之路在山与海之间架设。景文高速、甬舟高速复线、义龙庆高速……5年间,一个个已经完工或正在加紧施工的项目,让山不再高、路不再远。

  陆海联动,山海交响。浙江每年滚动推进300个山海协作产业项目,完成投资400亿元以上。

  城乡携手

  相向而行

  徜徉之江大地,城与乡宛如并蒂莲,花开两处,各有芬芳。获得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的“千万工程”,在过去的近20年里,改变了农村的面貌,也改变着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2021年,浙江明确“千万工程”的深化路径,全域创建新时代美丽乡村,在形神共美的新目标中开启城乡融合探索新篇。

  去年,作为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之一,浙江嘉湖片区实施方案正式获批,计划用3年时间,建成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本。补齐城乡发展短板、带动人民共同富裕,浙江要为全国探新路。

  把人才作为振兴产业的关键密码,浙江在全国率先提出“农创客”概念,培育新农人投身农村创业创新;深入实施“两进两回”,以经营村庄的理念推动科技、资金进乡村,青年、乡贤回农村。

  短短几年,农创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在广袤田野挥洒青春,让农业更有奔头。杭州90后“农二代”王运突破祖辈传统种粮方式,推进数字农业、休闲农业发展,带动当地村民人均年增收1万元;平湖80后新农人余魁带动周边30多户农民使用现代化农业装备,累计辐射近4000亩农田……

  依托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小农户也能背靠“大山”。龙头企业与家庭农场、合作社及农户之间搭起利益链,实现共同发展;“三位一体”改革纵深推进,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产业农合联和庄稼医院织密一张覆盖全省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网。

  “优质均衡”似柴米油盐般融进百姓寻常生活。从镇到城,一套全新的《小城市培育规范》瞄准基本公共服务和功能配套建设短板分类施策;在国家首批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县海盐,村民工作就业、孩子读书、家人看病都在5分钟车程内,村民自豪“城里有的,我们农村都有”。温州苍南县中魁村建起“5G云诊室”,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和城里的名专家面对面。

  一场从“美丽”到“未来”的乡村跃迁已开始酝酿。今年以来,378个浙江“未来乡村”先行出发,着力构建乡村新社区。

  从风貌提升到内在建设,广袤的乡野和蓬勃的城市,正在迎接构筑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的全新实践:联动推进未来社区和未来乡村建设,城与乡相向而行。

  “扩中”“提低”

  共享美好

  收入,人民群众最有获得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把“扩中”“提低”改革作为“1+5+n”重大改革体系中的牵引。

  促就业、激活力、拓渠道、优分配、强能力、重帮扶、减负担、扬新风——八大实施路径;技术工人、专业人员、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高校毕业生、高素质农民、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进城农民工、低收入农户、困难群体——九类群体,浙江因地因人分类施策,目标是推动率先基本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扩中”是关键一招。项目“揭榜挂帅”、技术成果入股获得公司股权激励,新昌县正全方位营造“一名科技人员造就一个中高等收入家庭”的氛围;台州以“职技融通”改革为牵引,突破学历天花板,打通技工成长链……美好生活让更多人有感。

  “提低”是制胜之要。台州黄岩区,一盏“小橘灯”牵起企业、合作社、农业基地和加工工坊,鼓起低收入农户的钱袋子;联动低收入农户与民政、人社、文旅等多部门集成帮扶政策,还可根据低收入农户画像制定个性化“幸福清单”……

  聚焦“三农”主战场,浙江于2020年启动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三年行动,通过“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农村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财产,大批农民成“股东”,在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中受益。如今,浙江年收入20万元以上、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基本覆盖。2021年,浙江农民通过集体股份分红总收入超100亿元。

  聚焦山区26县,浙江构建新型帮共体。集合党政部门、经济强县、高等院校、金融机构、民营企业、社会慈善力量的优势,做到山区26县一县一团、一村一组、一户一策,目前已累计落实帮扶项目250余个。

  民生保障是发展最大的底气。浙江各地以更合理、接地气的形式探索二次分配:宁波的财政资金使用把民生类支出作为重点;湖州市吴兴区开出就业直通车,其中“专岗帮富”帮扶低就业能力群体及时获取就业信息和就业政策,对招用企业给予相应补贴……

  从政策激励、改革深化到机制创新、民生兜底,更加美好的生活正逐渐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图景。


编辑:江小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