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波斩浪,奔赴星辰大海 浙江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2022-06-18 10:35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金梁 拜喆喆

  浙江在线6月18日讯(记者 金梁 拜喆喆)波涛汹涌的世界经济大潮,风吹浪打是常态。

  步入新发展阶段,依海而生的浙江念好“通、拓、变”三字诀,向海拓展全球空间,向陆辐射亚欧腹地,立足浙江扩大内需,跳出浙江畅通市场,在融入双循环中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锤炼着迎战滔天浪的勇气和掌好逆风舵的能力,勇当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开路先锋。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2021年,浙江外贸跨过三个“万亿”——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万亿元、出口总值首次突破3万亿元、进口总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均创下历史新高,在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中,更显珍贵。

  深度链接全球经济

  5月1日,一艘远洋巨轮满载着中国制造从宁波舟山港扬帆出海。这个世界第一大港刚刚创下月度集装箱吞吐量300万标箱的历史性突破。

  同一天,一列满载健身器材、宠物用品、机电设备等商品的“义新欧”中欧班列从义乌铁路西站驶向西班牙马德里。这是今年出发的第500列,比往年都要早一些。

  一往东,一向西。宁波舟山港和“义新欧”中欧班列宛如张开的双臂,架起了浙江联通世界的对外开放通道,拥抱着整个世界。

  以这样的姿态,浙江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全方位全要素、高能级高效率的双循环,打造深度链接全球经济的“浙江通道”。

  观滴水可知沧海。一条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的出现,反映的是这些年来浙江与世界的相交相融。“宁波、舟山和义乌是‘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城市,加上义乌陆港当时正在谋划成为宁波舟山港的新港区,一切水到渠成。”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秦诗立说。

  打通对外“大通道”,必先畅通内部“微循环”。金甬铁路、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甬舟铁路、甬金衢上高速等诸多交通项目提前规划或开工。“义乌—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班列开通,让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与全球众多港口实现无缝对接,效率提高约20%。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开展经贸合作造成严重冲击,但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的辐射能力日益凸显。向东依港出海,“一带一路”国际航线突破100条,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连续13年居全球第一;向西“义新欧”开辟陆路国际物流新通道,中欧班列辐射51个国家160多个城市……

  驼铃声声,舟楫相望,浙江的贸易“朋友圈”不断扩大。

  根据杭州海关数据,2022年一季度,浙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3825.8亿元,同比增长30.3%,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35.6%;对其他RCEP成员国进出口2624.4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24.4%。这意味着,贸易新伙伴的进出口额,占据了浙江外贸的半壁江山。

  持续提升开放能级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向外看也要向内看。

  长江万里奔腾汇入东海,在长三角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正汇聚起磅礴的力量。从产业集聚到协同创新,从公共服务到制度创新,跨区域融合走向更宽更深更实,长三角越来越像一家人。

  开放的道路,往往越走越宽。自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浙江全省域全方位参与并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发挥自身优势,在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中勇当开路先锋——

  速度,沪苏浙皖之间往来愈发频繁。三年多来,“轨道上的长三角”解锁了很多断头路、通勤路以及城际铁路,极大地拉近了沿线各地的时空距离。

  温度,长三角人的生活愈发幸福。从身份证办理到户口迁移,从异地购房提取公积金到异地就医门诊费用医保直接结算,长三角上百项高频事项实现跨省域“一网通办”。

  深度,长三角产业链上下游愈发紧密。从企业家联盟到产业链联盟,从G60高速公路到G60科创走廊,长三角企业不仅仅局限在长三角内发展,更走出长三角、走向全世界。

  从省域的努力,到长三角的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浙江实践环环相扣。“将省域发展融入国家战略中,打造更多战略支点和战略枢纽,让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内聚集、流动,这是我省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义所在。”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今天的浙江经济,早已与全球经济水乳交融、无分彼此,亟需提升对外开放的能级和平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如是,拥抱自贸试验区亦如是。

  海面上,巨轮穿梭不息,舟楫往来如鲫;陆地上,龙门吊昼夜运转,运货车穿梭不停,专业化码头集群雏形显现……自2017年正式成立、特别是2020年赋权扩区以来,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生动上演。

  五年来,不产一滴油的舟山片区,实现“无中生油”了。曾经的悬水小岛,鱼山岛的绿色石化基地是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炼化一体化项目;浙江国际油气交易中心成功推出“舟山价格”,上线“产能预售”交易模式等,在业内有了话语权。

  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创新,为开放释放了无限空间。

  激发释放内需潜力

  56.4%!这是去年浙江对外贸易依存度,此数据十多年前曾高达70%。

  没有风浪,就不能显现帆的本色。“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是主动出击的有意为之。”省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部副主任陈愉瑜认为,这是浙江顺势而变把握主动权的战略抉择。

  “春江水暖鸭先知”,国内大市场的温度如何,浙江民企率先探路。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主打欧美市场的浙江飞剑工贸有限公司大力开拓国内自有品牌市场,借助直播带货等方式开启一场突围战;2021年广交会上,“老外贸”贝发集团在进出口展会上接到了2000万元国内订单,这是破天荒第一遭……

  企业之变,折射发展路径之变。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要撬动内需。近年来,浙江先后发布《关于推动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扩大内需市场,激发消费潜力。

  7.0%!这是五年来浙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速度。

  面对复杂形势和多重压力,保持7%的增速十分不易。“全方位多渠道扩大内需,不断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浙江企业的追求和担当。”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说。

  内需潜力从何而来?立足国内超大市场,浙江搭平台聚能量,以创新提升供给水平,让产品更加适销对路,消费需求随之爆发——

  智能产品,成为很多人的“心头好”。2021年,新能源汽车、可穿戴智能设备、照相器材等产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76.6%、92.4%和41.9%;

  网络购物,催生消费新趋势。2021年,全年网络零售额25230亿元,同比增长11.6%;居民网络消费12276亿元。

  危和机,往往同生共存。浙江以政策的确定性来应对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充分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谋划新增长空间;发挥浙江实体市场和网络零售平台集聚的优势,激活消费新动能。

  实践再一次证明,只有因势而变、因时而变,才能更好地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化危为机,未来必定是星辰大海。


编辑:江小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