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壮丽70年  正文

新昌班竹村深挖历史文化资源 ,让村民参股乡村旅游

唐诗古村日日新

2019-03-26 16:28:20 来源: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孙良 苗丽娜 陶东烨 县委报道组 俞临新

43.jpg

穿村而过的谢公古道。

  浙江在线2月2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孙良 苗丽娜 陶东烨 县委报道组 俞临新)在新昌,“藏”唐诗最多的,要数一个叫班竹的小山村。

  1500多年前,谢灵运来到天姥山,在班竹村留下一条谢公古道。此后,历代诗人纷至沓来,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1500多年后,班竹村作为省历史文化古村,通过“人人参股、户户分红”的模式深挖历史文化资源,让文化旅游带动乡村振兴,走上富民强村之路。

  这个唐诗古村究竟有什么独特魅力?依靠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又如何蝶变新生?近日,我们走进新昌县南明街道班竹村,触摸这个古老又时新的村落的强劲脉搏。

  唐诗文化古村风貌

  我们决定沿着谢公古道穿行班竹村。“驿道通,班竹兴。”穿村而过的谢公古道,是谢灵运伐木开径到临海方向的一条驿道。这条长约千米、宽约两米的驿道曾繁华如市,公馆、驿铺、客栈在此密集,至今古风犹存。从村头走到村尾,与谢公古道并行的,是一条沿村而下的溪——惆怅溪,它流传的是刘阮采药遇仙的故事。还有一座桥——司马悔桥,相传司马子微隐天台山,被征至此而悔,因以为名。村口,一座晚清状元祠——章大祠堂格外引人注目,纪念的是班竹章氏第二十三世孙章鋆,也是清朝第九十位状元……

  而最令我们新奇赞叹的,是白墙上泼墨挥毫的一首首唐诗,是竹简上精细镌刻的一首首唐诗,是村里一只酒坛、一块木匾、一块方砖上落满的盛唐风韵。“谢公古道就是一条我们村的‘唐诗之路’,400多首唐诗就‘藏’在这条古道的两侧。”在班竹村村党支部书记章必才的带领下,我们一边走在谢公古道,一边发现唐诗的惊喜,一边感受班竹村的文化底蕴。

  班竹村每家每户门口还挂了一个竹牌,上面题一个字,同时配一首诗。在村民章建中家,我们看到一个“和”字,配诗是杜甫的一首《江村》——“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章建中热情地迎我们入内,告诉我们,家里住着他和他弟弟两户人家,“和”寓意着两家人相亲相爱。

  而支部书记章必才的家门口,挂的是一个“劝”字。原来章必才的儿子是北大生,这个“劝”有着劝学的寓意,配诗为杜秋娘的《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我们希望把唐诗这一传统优秀文化,植入到村子的建设发展当中,植入到村风文明建设之中,让文化基因激发发展力量。”章必才说。

  人人参股户户分红

  此情此景,令人陶醉,然而谁能想到,10年前的班竹村环境脏乱差,村集体经济收入连年为零,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村子成了空心村。

  怎样让村子重新繁华?村民们想到,何不“请”村里的能人回来,带着大家做点什么。于是,在外做生意的章必才、桂洪文等陆续被“请”回来了,很快两人被推选为村书记和村主任。

  地域面积达5000亩的班竹村,耕地面积占比不足10%,依托山水资源与文化底蕴发展乡村旅游,成了班竹村的唯一选择。

  问题来了,班竹人抬头看山也看到了出路,然而村集体经济收入多年为零,怎样敲冰取水,启动乡村旅游发展项目?

  “我把自己家的闲置山林都腾了出来,入股村里的旅游开发,不用交钱就成了‘股东’,年底还会有分红。”村民章林才向我们道出班竹村的破解之道——2017年7月,班竹村召开村两委会议、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股份经济合作社社员代表大会,决议启动建设班竹乡村旅游综合体项目,后又召开乡贤工作会议,确定以党员、乡贤牵头,招商为辅筹资,计划投资1.23亿元,建立“人人参股,户户分红”的乡村旅游开发新模式,包括村基础设施入股、闲置山林入股和现金入股3种方式,兼顾村集体、村民、公司股东各方利益。

  3个月后,新昌县班竹村旅游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全村4000多亩山林资源和300亩梯田一周内实现流转,村民参与旅游开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全村241户、609人全部参与入股,村民纷纷拿到股权证,整村资源通过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转入到新昌县班竹村旅游有限公司。

  那分红收益如何?我们抛出一个问题。

  章必才说,第一期项目建设,班竹村通过入股筹资的形式,筹到资金约3000万元,目前梯田花海、玻璃展台、玻璃栈道、高端民宿、精品特色农家乐、千亩果园等休闲旅游项目正逐步建成;游步道、停车场、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2019年年初将陆续投入经营。

  “‘人人参股、户户分红’的模式,盘活了村里的资源与资金,有助于壮大村集体经济,到2018年年底,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500万元。”章必才说。

  乡村旅游翻开新篇

  “乡村振兴革故鼎新展宏图”,新桃换旧符,串门入户时,我们在一户村民家的门扉上,看到班竹村村民新一年的共同愿景。

  一度落寞的班竹村“苏醒”了——不仅村里年轻人回归了,外面的人也来了,空心村又开始热闹起来。

  傍晚时分,追着一缕炊烟,我们走进了村民章兴仁的农家乐。

  看到我们进门,热情的章兴仁赶紧煮上一锅姜丝可乐让我们驱寒,炭盆上烤上几块新昌年糕,让我们尝尝农村的味道。

  章兴仁曾在新昌县城里开了11年的包子铺。“虽然赚了点小钱,但一直想找个机会回到村里来。”他说。后来几次回老家,看到村子一年又一年的新变化,章兴仁心动了。当时章必才正有意向在村里搞民宿,章兴仁与他一拍即合,“心动”变作了行动。

  “村里现在有3家农家乐,我们这一家可以开16桌,楼上还有13间客房,去年一年,我们毛估估就有20来万元的收入。”章兴仁乐呵呵地告诉我们。

  粉墙黛瓦,曲径通幽,走进“唐人酒家”,古朴的檀木桌上,热情的90后小伙娄正行摆好了茶道,为抵达的客人接风洗尘。

  “我觉得这里将是我事业的起点。”2017年从河北经贸大学毕业后,娄正行选择来到了班竹村,和父亲一起经营这家古色古香的民宿。

  娄正行告诉我们,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乡村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最近我们几个年轻人聚在一起,商量着在村里开茶吧和书吧。”娄正行说。

  户外拓展中心也来到了班竹村。“我去过不少地方,这里印象更深。”来班竹村攀援的驴友“小石头”,对这里的户外活动环境竖起了大拇指。

  眼下,班竹村正在进一步开发村里的唐诗文化、状元文化、徐霞客文化等,通过举办唐诗文化节,组织穿汉服、讲典故等活动,充分盘活古村历史文化资源……登上村头的青云梯,我们依稀看到一个“唐诗之路”文化村,在新昌山水间,快意题写诗句。


标签:古道;唐诗;村民;乡村旅游;新昌县 编辑:冯一伦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