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2019全国两会 > 本网原创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许江:乡村振兴 守护文化之根

发布时间:2019-03-03 20:02:45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宁

W020190303672902376896_600.png

许江接受记者采访。

  这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赴京参加全国两会的第17年。他照例带着三黑一红4支水笔和一个修正带,在参会前反复斟酌手写的提案。一页页越改越“沉”的纸张上,是他对文化建设、文艺精品创作的深思熟虑。

  许江委员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第一代,当新中国即将迎来第70个生日,身为新时代文化工作者,他更感肩上的新使命。

  记者:您曾是连续15年的“老代表”,最近2年又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参会。17年来,您最关注什么领域?

  许江: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文化的内容,我最关注。去年,是浙江实施“八八战略”15周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这15年来浙江的文化发展始终勇立潮头、走在前列。作为文化工作者,每一年聆听完政府工作报告,我都觉得自己有责任结合报告要点,在大会上更多更好地介绍浙江文化发展的情况,同时提出我们努力的方向。

  记者:在今年全国两会开幕前夕,中国美术学院的“千村千生”基层志愿服务项目获评全国一百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作为校长,您为什么呼吁高等艺术院校的学生走向农村、了解农村?

  许江:上世纪80年代,我进入中国美术学院(时名浙江美术学院)学习后,曾到当时正在修建的乌溪江水电站进行绘画创作。我始终忘不了眼前雄伟的大坝、常年流动着的建筑工人,和那些生长在大坝上的孩子们。

  以乡土为学院,是中国美术学院的传统。过去10多年来,数以万计的学生把下乡作为入口,他们结合下乡体验生活的课程,为当地老百姓画壁画、写毛笔字、开办美美讲堂、参与文化礼堂的建设,使文化礼堂能够“活”过来。

  年复一年,学们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在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中,在乡村文创产业发展中,都做了积极、有意义的探索,他们了解农村、了解山水、了解老百姓、了解历史,同时也形成了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力量。

  记者:您刚刚提到了乡村振兴,您觉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许江:当前,城市化大规模推进,给农村带来了巨大变化,乡村面貌改新了改洋了,但有的传统村落依山傍水的气息,山水风貌、乡村筑群特色也被改变了,乡风民俗也在流失,很多世代相传的乡土文化也面临消减,乡贤也正在式微。

  在乡村振兴中,我们怎样发挥文化的力量?我认为有4点非常重要。

  一是保乡土。我建议让更多对乡村有很深认识的专业人士深入乡村,对各类传统的农村进行全面认真的调研,遵循保护为先,并对文化地标进行保护,同时把景观功能和文化旅游、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二是倡乡风。我们要提倡建立好的乡风民俗,要重视今天的新农业与传统农业生产、农居生活的联系,重建本土生活风习、乡风民俗。我们还要审视本地的农林牧渔与自然山川地理风景的关系,塑造一村一器、一村一俗,不断优化农家的风情,提升乡村的风味。

  三是兴乡文。今天,浙江已经有超过一万座的文化礼堂。文化礼堂不是一个简单的场所,我们要通过丰富的活动充实它,甚至要用数字化的媒体方式来武装它,使这些地方不仅成为乡村娱乐学习的场所,还能以此为核心兴盛地方民间文化,让农村的故事有新的延续。

  四是聚乡心。面对都市化的大潮,我们要重建乡民对原乡的热爱和信心,重塑他们对家乡深切的承诺和责任,聚集起值得世代相传的乡村共同体的习俗和心愿。

  记者:您的另一个身份是省文联主席。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新时代,文艺界如何才能创造更多精品?

  许江:文艺界应该抓住大时代,用优秀的作品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展形象、兴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5年来,文艺界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广大文艺工作者举人民中心之旗、聚力同心;树文化中心之魂,众志成城;文艺界思想空前高涨,呈现一片繁荣的新局面。

  今年也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要加强对社会生活的了解,强化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创作精品奉献给这个时代。

责任编辑:沈正玺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