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3月5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冯一伦)作为重要的民生话题,养老一直是两会的关注热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5亿,要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的机构给予税费减免、资金支持、水电气热价格优惠等扶持,新建居住区应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改革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
在杭州,老龄化发展迅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截至2017年底,杭州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达167.18万人,占总人口的22.16%,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26.97万人。
面对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杭州即将出台一系列养老服务新举措,杭州老年群体的生活将会有哪些改变?
根据规划,杭州将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政策体系完善,社会主体作用显现,体制机制创新,设施数量充足,能力提升显著,产业规模初具,城乡区域一体”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养老服务与产业共同发展的“大养老”格局。
其中,社区居家养老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养老模式,同时也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短板。今年,杭州旨在打造“最具养老幸福感城市”,探索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医养护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未来,杭州居家养老设施分为“街道级”与“社区级”两级。完善“城市社区步行15分钟、农村社区步行20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构建“街道(乡镇)-社区(村)”两级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据中国社科院老年研究所测算,目前我国养老市场的商机约4万亿元人民币,到2030年有望增加至13万亿元。社区养老既满足了传统的居家养老的情感和家庭需求,同时又得到了更加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它或许有可能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
为了引入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市场,杭州今年将实施新一轮养老服务资金补助政策。
除了资金外,还将构建养老服务人才评价、培养体系,持续完善护理员激励机制,切实解决人才合理流动和力量短缺问题。
新政规定,在校大学生和毕业5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在市区初次创办养老、家政服务和现代农业企业,并担任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经认定,可给予企业连续3年的创业补贴,补贴标准为第一年5万元、第二年3万元、第三年2万元,补贴期限不超过3年;毕业5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到经认定的养老、家政服务和现代农业企业就业,签订1年及以上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给予每年1万元的就业补贴,补贴期限不超过3年。
目前,杭州各个城区已涌现出一批有代表性的养老服务治理模式。
随着我国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而如何在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应对日益明显的变化趋势正在成为养老服务供给以及有关政策布局的一大考验。杭州结合各个区的实际,推出了不同的养老服务和政策,也给全国各地的养老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