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2017浙江党代会专区首页 > 省党代会全媒体播报 正文

省党代会代表、省标准化研究院农业与城镇化标准研究中心主任应珊婷——

“美丽浙江”解读者的自豪与使命

2017-06-15 11:28:23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钱祎

0.jpg

  省党代会代表、省标准化研究院农业与城镇化标准研究中心主任应珊婷在工作中

  浙江在线6月1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钱祎)讲述浙江城乡发展的新变化,解读美丽城乡标准化研究及实践的丰硕成果,这是浙江人应珊婷体会到的自豪感,也是一名基层代表的特殊使命。

  拿到省党代会报告的那一刻,她用笔认真地圈出一个个重点:“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统筹城乡区域发展”……“这些,是我今后工作的指引。”作为来自省标准化研究院农业与城镇化标准研究中心的代表,应珊婷最关注的就是省里有关农业农村和城乡发展等政策的变化。

  报告提出,今后五年要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还提出要切实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这些都令她欣喜,“我们的研究还要不断扩展和深入。”

  在应珊婷眼里,美丽浙江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是一套可以有明确量化指标制定的标准。“我的工作,就是要协助先进地方把好的经验、做法进行提炼和总结,形成标准固化下来,并逐步推广。”这个从事专业研究,工作甚至听起来有些拗口的研究人员,温柔娴静,说话亲切平和,但言语中条理清晰的逻辑,透露出她工作背后的严谨。

  2015年,首个《美丽乡村建设指南》(下称指南)国家标准出台,为全国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框架性、方向性的技术指导,使美丽乡村建设有标可依,使乡村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有章可循。指南中描画出的美丽乡村图景,更是让生活在乡村的人们看到了家园的明天、自己的未来。有人说:“这是用写实手法把亿万农民的梦想立体呈现了出来。”

  而这,是应珊婷和同事们在安吉美丽乡村建设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各地调研,对这些经验进行进一步提炼和总结,从县级标准规范上升到省级地方标准,最后成为国家标准。通过标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向全国输送浙江经验。

  这背后,是乡村建设和治理补短板的需要,也是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深入推进的要求。

  她深知其中的重要性。乡村建设和治理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短期轻长期等普遍性问题,“造成问题的原因有很多,缺乏引导是一种。”她说,“近年来省里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去年还进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将使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此后,应珊婷受住建部干部学院邀请,作为解读指南的主讲嘉宾,通过讲述丰富的案例,把浙江美丽乡村的成功实践和经验带到了全国各地。

  在工作的10年间,她的脚步走过大多浙江的土地,所见所闻都化为最生动的讲课素材。“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标准化研究,就是要找出这些好的、共性的规律和通用的要求。但同时,标准化又应为个性发展预留自由发挥空间,不搞‘一刀切’,也不要求‘齐步走’,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创新发展。”而引导人们遵从共性规律、追求特色发展,是她开展标准化工作所坚持的原则和方向。

  应珊婷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美丽乡村,梦开始的地方。如今,她的研究课题正从美丽乡村向新型城市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不断探索。

  说到未来,应珊婷希望能更好地发挥标准化的规制、引领和支撑作用,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硬件设施提高使用率,软服务还要进一步提升。”她说,报告里提到的“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切实提高发展的协同性和整体性”,正是她的期待。

标签: 编辑: 周舸
相关阅读

更多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