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千多万农村劳力实现大移转
www.zjol.com.cn
2002年59月26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在线消息
(记者刘宇)当工人去,做城里人——这对今天的浙江农民来说,再不是遥远的梦。 据统计,到2001年,全省2170万农村劳动力中,已有1200万富余劳动力从事第二、第三产业。 55%的农村劳动力实现大转移,使非农产业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浙江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浙江人均耕地只有半亩多,在全国排名倒数第三,然而,浙江实现了农民人均年收入连续16年居全国省、区之冠。2001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4582元,其中有3236元来自非农产业;2002年前三季度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实际增长8%,非农收入对收入增长贡献率达57.1%。 浙江破解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这一重大课题,靠的是工业化和城镇化两大法宝。 星罗棋布的108万家农村企业,是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主渠道,在这些企业做工的农民达532万人。党的十五大以来,浙江通过县、乡镇等各类工业园区,在量的扩张基础上,提升区域块状特色经济,进一步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空间。仅在近3年,浙江农村企业平均每年增加就业38.6万人,居全国之首。各地各部门还特别关注对贫困乡镇和欠发达地区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提供劳力输出的中介服务。仅在100个贫困乡,每年就有近20万名农民外出务工。文成、泰顺等8个原贫困县有40多万名农村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每年捎回现金10多亿元。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是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的又一法宝。1999年浙江作出了推进城市化、以城市化提升工业化的战略决策,在优先发展县域中心城市的同时,重点培育了136个中心镇。同年,又在全国率先取消进城控制指标和“农转非”计划指标,对户籍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1999年至2001年3年间,全省城镇由农村迁入的人口近200万。2001年浙江的城市化率达到42%,比1999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提升速度居全国前茅。 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腾出了更多的农业资源让留在土地上的农民受益。今天,在“中国农民第一城”龙港镇,有15万名农民从事着第二、第三产业,57户种养大户管理着全镇6万多亩耕地。在全省,占耕地总面积20%的459万亩耕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到种植大户、养殖大户手中,规模化经营使他们得到丰厚的回报。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