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西湖西进”工程,重塑一个生态西湖
www.zjol.com.cn  2003年25月18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这几天,西湖西进工程中新开挖的水面开始蓄水了。随着湖水渐渐流入荡湾,一个原始、质朴、充满乡村情趣的新西湖在我们的心里荡漾……

    近日,笔者特意来到西湖西进工程现场,雨中的西湖别有一番韵味。新开挖的水荡和连绵的山峦相依,迂回曲折,水面上小岛点点,此时的西湖正在大举收复失水,重建生态环境——
    
  大举收复失水——给西湖复“形”

    翻开西湖西进工程规划方案,发现工程范围颇广:东起西山路,恢复曲院风荷和丁家山之间的杨公堤,北以灵隐路为界,南至虎跑路,西面界线沿青龙山、五老峰、鸡笼山、吉庆山山脚,经黄泥岭与灵隐路相连,总面积约477公顷。看来,这回西湖的动静可谓不小。为什么杭州要投入大资金并且放弃一段时期内的旅游收入,来进行西湖西线的“整治修复”呢?

    其实,历史上的西湖要比现在大得多。由于西湖是  湖,按照自然的演变规律,注入湖泊水流所夹带的泥沙和营养物质沉淀,必然引发湖底不断变浅的现象。自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第一次提西湖的古称“明圣湖”以来的1600多年中,西湖几经湮没、兴治。从《西湖形成变迁图》和地质资料分析,西湖在汉唐时面积约10.8平方公里,比现在大一倍。虽然西湖疏浚治理工程达23次之多,但随着岁月的流逝,西湖湖面仍一次比一次缩小,现在的西湖面积仅5.6平方公里,形成了“两堤三岛”的布局。

    水体是西湖的精华所在。综观西湖历史,不少胜景都是历朝前代对水体资源开拓后的遗留。据悉,此次开挖水域可能达到70公顷,大约有千亩面积。工程重点是通过对杨公堤的恢复,将“西进”用地内几处分散的水面相沟通,并通过里六桥使西湖西进水面与西里湖水面贯通,从而使西湖与西部群山有机地联系起来,游湖与游山完全融合在一起,使人们真正领略到山水相依、山抱水回的美景。

    据说西湖西进的最初出发点是恢复湖西地区部分被淤积的西湖湖面,弥补游客只能在湖上欣赏湖光山色,却无缘荡舟山涧水湾寻幽觅胜之憾。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西湖西进”的概念已经全面深化。据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局长张建庭说,按照杭州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围绕“整治、引水、美化、造景”八字方针,西湖西进工程的内涵不仅仅局限于景观空间的塑造,而成为一项传承西湖的发展历史、保持整个西湖地区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持生物多样性、实现该地区社会环境和地域资源全面整治和整合的综合工程,是关系到西湖风景名胜区及整个杭州市经济社会及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程。

    改善水质状况——给西湖洗“脸”

    来到茅家埠民居点,笔者看见一座座古色古香的民居正在装修之中,一改原来风格不统一、杂乱无章的旧貌。其中的一些生活排污管道也已经全部纳入杭州的整体排污系统。

    随行的杭州市园文局宣传处同志告诉笔者,西湖西侧的环境污染已经到了西湖不能承受之重了。从现在的西湖西岸直达吉庆山、五老峰山麓,北靠灵隐路,南至虎跑路的广阔地带,面积约3000亩。这一地区中,与湖西岸线基本持平或稍高的区域面积有千余亩,这里单位和居民众多,涉及90家单位、上千户农民,共有常住人口近5000人。而由于人口膨胀,湖西群山中的水体被人们当作了生活生产水源,超量采用,污水又排入溪中,西湖所负担的生态负荷日益增加,湖体的生态关系已经到了失衡的边缘。

    这次西湖西进出的猛招就是在源头上彻底改变水体污染,净化水质。在大范围上对流域范围内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行合理的引导与改变,实现全流域的截污纳管和管网配水,减轻人类活动对环境所施加的负荷;在小范围即湖西地区则缓解该地密度过大的建筑和人口,重塑湿地生态群落,并由此形成特色景观资源。

    同时,西湖西进也改变以往的引水方式,以往通过闸口引钱塘江水,一年只能换2次,透明度约50—60厘米。现在西湖水域的水源设想利用赤山埠水厂引自钱塘江的富余输水量入赤山溪、龙泓涧上游,并从钱塘江引水至灵隐景区上游溪涧中,促使西湖水系形成良性循环,一年可以换12次水。有关部门还新建了2个沉淀池,将钱塘江水进行沉淀,使西湖水的透明度达到1米左右。

    西湖西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使山水依存的关系更为密切,逐步恢复丰沛的水源补给,使入湖水体在此进行一次“过滤”,不仅净化水质,同时进行了合理的生态配置和建设。用张建庭局长的话来说,这将是利在千秋、可以载入史册的“民心工程”,对于重塑西湖整体的生态环境也有着现实意义。

    重建湿地环境——给西湖清“肺”

    在西湖西进工程现场,笔者看见湖水涟涟,缓坡呈现出优美的曲线没入水里,岸上的绿树苍苍,新种的茅草透着新绿,远处还有芦苇在随风飘荡。

    据杭州西湖名胜区风景管理局副局长赵可新介绍,这次西湖西进旨在恢复湿地环境,建设良好的水生态,这相当于给西湖清“肺”,为西湖形成自然的良性生态循环创造条件。
    
    据介绍,西湖是浅水湖,每年都有大量的流域泥沙流入西湖;同时西湖又是暖水湖,由于温度偏高,湖内藻类植物大量繁殖,西湖水质面临富营养化问题。

    恢复和重建良性的水生态,是改变这一问题的良方。此次,在西进水体部分水湾种植水湿生植物,湖边、溪流岸边尽量不用硬驳坎,部分绿地改造成人工湿地和多功能绿地生态工程等一系列措施,就是想让西部西湖呈现一个充满野趣、风景美好、空气新鲜、禽鸟栖息的生态环境。

    由于西湖景观的重心在水体环境,所以杭州这次花大力气在西进区块内种植了50多个品种、9万余枝水生植物,地被植物2万平方米,这样大规模应用水湿生植物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

    据赵可新介绍,湿地是生物多样性最精彩的部分。通过西湖西进工程,将形成山体——草地——水这样与景观相谐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对原有的古树名木和灌木充分保留的同时,配置地被植物和水湿生植物,使生长在不同深度的植物可以形成一系列不同梯度的丰富的植物类群落,共同过滤杂质,吸收富营养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经过湖西综合保护工程,这里将相对保留较原始的自然状态:飞鸟鱼虫走兽丰富齐全,各类植物欣欣向荣,形成生态环境良好、充满野趣休闲的自然景观。专家认为,西湖西进工程不仅符合我省建设生态省的思路,并且对杭州旅游品牌的提升也不无裨益。

    生态设计理念——给西湖铸“魂”

    前不久,一个以“西湖的昨天,今天,明天”为名的展览在杭州举行,不少市民非常关心正在建设中的西进工程。当他们看到效果图时,不禁连声赞叹道:原来西湖也可以拥有原始、乡村、质朴的另一种美。用杭州园林设计院副院长、湖西综合保护工程总设计师周为的话来说,西湖就像西施,既可以珠光宝气地出现在宫廷,也可以在溪边浣纱,这并不妨碍她美女的身份。西进工程就是要还人们一个浣纱的西施,还西湖一种野趣的美。

    与以往的设计理念不同的是,这次湖西综合保护工程的设计更注重景观与生态的完美结合。此次西湖大举收复失水,不仅增添了活水,也重塑了山水的关系。西湖西进,使原来被城市化的湖西地区阻隔的山水完全相融,同时还产生出山水之间的过渡带,以其港汊水湾及丰富多变的岸线,创造出不同于外湖之“秀”和“幽”的景致。修复后的西湖山水相依,湖平如镜,山屏湖外;登山兼可眺湖,游湖亦并看山;山影倒置湖心,湖光反映山际,山抱水回,婉约秀逸。

    目前西湖的苏堤、白堤虽然使空间分割,水体虚实相间,但其整形平直的驳坎和行列式行道树,具有较强的人工意味。西进的景观设计彻底改变观念,强调自然,体现生态。杨公堤有大量的缓坡入水,再现昔日沼泽地带,而游人们则通过木廊靠近西湖和水中的杉树林,而木廊下则是小生物的天地。这既保护了生物环境,又能使人们尽情享受西湖美景;茅家埠则标志性地种植了茅草、桃花、大叶桃等植物,经典地体现江南水乡曾有的田园风景,勾起人们美好的回忆。在西进区域,设计师们很少运用平直的驳坎,也不叠石,就连草地也不再平整如毯,而是任其杂草丛生。在一些景观小品的塑造方面也都用自然的材质,比如木材、石材、土烧的小青瓦,一切都与山水相融合,就像是一幅写意的乡村素描,古朴洁净而原汁原味。

    西湖本是自然和人文相融合的一个湖泊,正因为此才闻名世界。西湖西进正是通过人工建设来修复生态环境,同时还挖掘盖叫天故居、于谦祠等西湖人文遗存,拓展旅游空间,可以说是生态美和人文美的天作之合。
    
  链接:西湖西进亮出新景点
    
    根据西湖西进规划,初步设想建设三台泽韵、茅乡水情、双峰插云、金沙醇农、花山霞鹃、法巷探春六大景区。

    三台山景区,东邻西山路,南为虎跑路,北为花港饭店。规划设想以观杜鹃花为公园主题。

    于谦景区,位于五老峰下。设想恢复梅林景观,突出谷地中静逸的环境特点,挖掘于谦祠、于谦墓、俞曲园墓等人文景观。

    乌龟潭景区,东临西湖,南靠岷牛山,北接解放军杭州疗养院。规划设想梳理水面,恢复原杨公堤上六桥之一的浚源桥,利用现状用地的特点加以布局,形成湿地公园的生态景观。

    茅家埠景区,区内有上茅家埠村、下茅家埠村、饮马桥村、双峰村,其东面隔西山路与西里湖相临,北面为128医院,南面为丁家山、空军疗养院、五老峰。设想大面积开挖水面,通过古上香水道与西里湖相通,湖中布置若干堤岛,划分水面空间,临西湖为较开阔的水面,进山谷则水面曲折有度,堤桥相间;规划建西湖疏浚博物馆;搬迁下茅家埠居民、农民,保留和恢复部分较有浙江民居特色的建筑,调整功能,临水筑茶楼,采用传统浙江民居形式,赏湖光山色,闻茶园馨香,品龙井名茶,体味杭州龙井茶乡之韵。

    双峰插云,北临灵隐路,东隔龙井路与杭州花圃相望,西南与立马回头山岭相接。设想将现状几处池塘连通并扩大,形成较大水面;选择几处最为适宜观南、北高峰的观景点构筑亭、台,以利观景和休息;建议远期恢复南高峰塔,使南、北高峰都有标志物,突出双峰插云景观。

    金沙港景区,东隔西山路与曲院风荷公园相对。在洪春桥旁老曲院附近建酒作坊,局部恢复历史上的“赵公堤”,搬迁金沙港居民,改建农居建筑,保持与景观环境相协调,修复区域内盖叫天故居为盖叫天纪念馆;金沙涧水经花圃西门引入花圃,扩展花圃水面,通过水系将花圃、双峰插云和茅乡水情联系在一起。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本报记者赵菲通讯员蔡玲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