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SA8000:浙商突遇新门槛
www.zjol.com.cn  2004年04月01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核心提示
  
  
任何情况下,公司都不能经常要求员工一周工作超过48小时;每周加班时间不超过12小时,公司不得要求员工在受雇起始时交纳押金或寄存身份证件……如果达不到这些要求,企业的订单将有可能被取消……从5月1日起,这些本该属于公司的“内务”将有可能成为国外客户订单的附加条件,这一消息日前在国内很多企业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作为外贸大省的浙江,敏感的浙商已嗅到了不祥的气味。
    
  据悉,作为全球第一个“社会道德责任认证标准”,美国、欧盟等国家有可能从5月1日开始强制性在我国的出口企业中推行SA8000标准认证。这一标准要求企业在赚钱的同时也要承担社会责任,在对工作环境、员工健康与安全、员工培训、薪酬、工会权利等具体问题上,该标准都有最低要求。该标准一旦强制推行,劳动密集型企业如服装、制鞋、纺织等将大受打击。SA8000标准究竟是欧美国家设置的“贸易壁垒”还是国际通行证?这一标准是否会作为国际认证标准在全球推行?
    
  浙企:听外方提起过 正在密切关注
    
  服装、纺织、制鞋这些劳动密集型产品一直是我省出口的优势,一旦SA8000强制性推行,大部分企业将陷入这场“道德认证”危机,企业将如何应对?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我省很多企业对SA8000标准认证普遍缺乏认知,一些企业负责人甚至告诉记者,从没有听说过SA8000。
    
  “我们企业目前的确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至于如何应对,还没有更深入地考虑。”当记者就杉杉正为SA8000标准认证“苦恼”一事求证时,杉杉集团进出口部的方迅马上解释说。他告诉记者,杉杉对美国的出口相对比较少,主要集中在欧洲一些国家。美国的合作方曾经提到过这一标准,但至今为止还没有就此对杉杉提出强制性要求,因此,如何应对也无从谈起。
    
  雅戈尔集团的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至今为止,雅戈尔的欧美合作伙伴也没有就此标准提出任何要求。通常的惯例是,在和其他国际品牌合作时,对方下单前往往会有按自己的标准来“验厂”,“他们从不事先通知,每次来都搞突然袭击,往往到了厂门口,才打电话通知我们。”这位负责人说,验厂的内容非常细致,涉及到员工的福利待遇、劳动强度、劳动保护等方面,“就连厕所、食堂的各个角落也不放过,甚至细到洗手间里有没有洗手液这样的细节。”在向记者了解了SA8000的大致内容后,这位负责人表示,从内容上看,其实这些标准和SA8000有共通之处。
    
  温州奥康集团质量管理部标准处的章献忠则告诉记者,对于SA8000标准认证,他关注已久。就在昨天上午,他刚整理了一份相关的资料给公司的老总,建议把这一标准引入公司。“这一标准是1997年8月美国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公约、世界人权宣言及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制订的。”章献忠说,这一标准最早从美国开始,日本、欧盟一些国家也可能会强制性推行。据他了解,去年珠三角就有两家企业由于不符合SA8000标准,跨国公司要求其中一家进行整顿,否则不下订单,另一家则干脆被停了订单。
  
  知情企业:认证一次花销不小
    
  作为全球第一个“社会道德责任认证标准”,SA8000标准认证要求企业在赚钱的同时也要承担社会责任,在对工作环境、员工健康与安全、员工培训、薪酬、工会权利等具体问题上,该标准都有最低要求。对此,章献忠认为,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SA8000的认证机构,国内的企业要通过这一标准认证,首先要花一笔不菲的认证费用;另一方面,对照标准实施,企业原有的设施、设备的改进也是很大的一项开支,这两项的费用加起来将超过百万。因此,一旦SA8000成订单附加条件,受影响较大的将是那些中小型企业,而对于像奥康这样的大型企业,由于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这方面的管理,所以影响不会太大。“不过这是大势所趋。”章献忠强调说。
    
  省公平贸易局:5月上旬召集企业专题培训
    
  一旦SA8000标准强制实施,这将给我省类似纺织、服装、制鞋等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带来很大的冲击,对此,政府职能部门将如何进行指引?省经贸委的公平贸易局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他们还没有收到5月1日起实施的通知,但5月上旬,局里将专门请国外的相关专家对我省出口企业的负责人及技术人员就SA8000搞一期培训,帮助企业先认识这一问题。对于“贸易壁垒”一说,他不置可否,但承认这对大多数出口企业来说是“一道坎”。“不管5月1日起实不实施,我们要做到未雨绸缪。”他说。
    
  认证公司:企业不必有畏难情绪
    
  浙江质量认证有限公司技术部的刘炜一听到SA8000一词,马上表示,“听说过,社会责任”。
    
  刘炜说,SA8000标准是美国的一个民间组织SAI制定的,目前还没有成为国际上通行的标准。今年2月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曾发过文件,要求对这个标准表示关注,3月份又发了一个文,说它还不是一个国际标准。他介绍说,目前全球已获SA8000标准认证证书的259家企业组织中,我国仅42家,主要集中在珠三角。省内的企业通过这个标准的还没有听说过。目前他们正在对这个标准进行研究,也经常有一些省内的企业前来咨询。
    
  刘炜说,由于国家认证委还没有启动SA8000的认证项目,迄今为止国内也没有一家认证机构有SA8000的认证资格。国内的企业如果要取得这个认证,必须向国外具有SA8000认证资格的认证机构申请,他们在对企业初步审核的基础上,会到企业所在地进行现场考核,考核通过后才颁发证书。
    
  联系到浙江存在的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刘炜认为,这一标准的实施对浙江省的出口企业杀伤力还是挺大的,按照这个标准,国内的企业不能任意延长工作时间、雇佣童工、欠薪等,这些其实都是跟我国的劳动法相符合,只要做到遵纪守法,企业通过这个认证还是没有问题。但对那些经常需要加班的企业来说,如果实施这一标准,无疑对企业的正常运转会产生影响,甚至有可能无法完成订单。
    
  国家认监委:ISO将在6月召开研讨会
    
  SA8000标准是否将从5月1日起在一些行业强制推行?为了证实这一点,记者把电话打到了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认监委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至今为止他们尚未收到此方面的正式信息。目前,国际上尚无一个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在今年的6月召开有关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国际研讨会,研讨相关的问题。
    
  专家:发展中国家应与认证国谈判
    
  “首先应该肯定SA8000社会责任标准认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很大的进步,是跨国公司推动的一个结果,也是跨国公司先进管理理念普及化的一种体现。”浙江经贸管理学院国际贸易与投资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省金融工程学会秘书长姚利民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认证的提出、普及是一种必然趋势,是社会进步的一个体现。
    
  姚教授说,SA8000标准认证在企业发展的同时,更多地考虑到了人的发展,因为经济发展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社会发展、进步的好处,其实社会责任不完全是一个经济概念,事实上在理论界,很早就讲到市场经济有这个经济伦理的概念,即既要讲效率,又要讲公平。讲公平就讲到就业、社会分配等问题,涉及到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需要。
    
  姚教授认为,这个标准认证存在着两重性。一方面它对社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如强调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完善;另一方面,由于SA8000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按照它们的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制订的,未必适用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要按这样的标准实施,企业的成本肯定要增加很多,从这点上看,强制推行SA8000客观上的确存在“贸易壁垒”。这也是实行这个标准后对我国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最大的影响。
    
  针对企业产生的这种危机,姚教授认为,企业首先要增加对自身的要求,增加对社会的责任感,中小企业尤其应该有一种长远的发展观点,自觉地把这些要求纳入到自己的管理要求里面。同时也可以学习跨国公司先进的管理理念,把对社会的责任提高到当作是自己的一种责任,“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
    
  从政府这一方面来看,要加大宣传,要有这方面的意识和危机感,要对现有的劳动法规加强监管,用相应的制度、管理方法来使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让我们现有的法律体系跟国际接轨。同时他也建议,政府可以联合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跟一些国际性机构谈判,做一些调整,比如将之纳入WTO体系,要求欧美国家实行通报制度,通过谈判达成一个“阶梯性”的要求,而不是一步到位。
    
  视点助读
  SA8000标准主要内容
    
    ■有关核心劳工标准
    (1)童工。公司不应使用或者支持使用童工。
    (2)强迫性劳动。公司不得使用或支持使用强迫性劳动,也不得要求员工在受雇起始时交纳“押金”或寄存身份证件。
    (3)自由权。公司应尊重所有员工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
    (4)歧视。公司不得因种族、社会阶层、国籍、宗教、残疾、性别、性取向、工会会员或政治归属等而对员工在聘用、报酬、训练、升职、退休等方面有歧视行为等。
    (5)惩戒性措施。公司不得从事或支持体罚、精神或肉体胁迫以及言语侮辱。
    
  ■工时与工资
    (1)公司应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经常要求员工一周工作超过48小时等。
    (2)公司支付给员工的工资不应低于法律或行业的最低标准等。
    
  ■健康与安全
  公司应具备避免各种工业与特定危害的知识,为员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等。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实习生 吴晶 记者 陈欣 董碧辉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