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称,今年春节前后,杭州大厦所售的10套高档顶级西装,有7套为萧山人所购,其中不少系萧山农民所为,萧山农民富甲一方从中可窥一斑。
萧山民富有据可查。2003年,萧山城乡居民储蓄余额高达209亿元,在浙江省县(市、区)中稳居第一。而200多亿元存款,农民占了近一半。这一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了7960元、15076元,比例是1∶1.8。1至4月,萧山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4742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6774元,为1∶1.4,双方间差距在进一步缩小。而2003年国内同口径比,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例是:1∶3.2。
“泥腿子”变工人
萧山农民“富”逼居民,得益于这几年萧山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2002年,萧山区工业总产值首次冲破千亿元大关,位列全国县(市、区)第一;今年1至5月,工业产值同比增长29%。工业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一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厂务工从中受益。据统计,萧山有企业1万多家,99%为民营企业,拥有产业工人近60万人,其中7成系萧山本地的农民。
拥有万向集团、传化集团的宁围镇,是萧山第一强镇。全镇8成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于在当地的民营企业务工。萧山第一富村航民村,有村民1000多人,目前真正从事农业的仅4人,其余均在当地兴办的企业里工作。
据区农办提供的数据显示,萧山现有115万人口中,务农人员约在20万,并呈明显下降趋势。工业发展从根本上解放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让大批农民成为产业工人,享受到了工业文明的成果。
效益农业添活力
萧山农民走向富裕,离不开这几年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近年来,萧山确立蔬菜、花木、水产等5大特色主导产业,走都市型农业之路。一大批农民走上规模发展、精加工发家之路。
萧山萝卜是农业一大传统产品,以前每公斤只卖到0.2元,现在经过精加工制成萝卜干,市场售价为每公斤2元。萧山沙地片有上千户种植萝卜的农户从中获益。萧山苗木名闻天下,是萧山效益农业一个典范。像新街镇从事苗木种植的农户有近万家,户均年收入达到1万多元,成为农村奔小康的先行者。前几年,萧山66位苗农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了一次推介会,一时名噪京城。
效益农业的发展,增加了萧山农村的活力。到目前为止,全区已成立16家农村股份制经济合作社,农户享受分红。据衙前镇凤凰村一村民称,今年他预计能从合作社分红1000元以上,生活也很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