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宁波:让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www.zjol.com.cn  2004年09月24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受几次台风的影响,近期宁波市各地降雨明显超过去年。截至9月15日,全市26座大中型水库蓄水量已经超过6.2亿立方米,占台汛期控制蓄水量的80%以上,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亿多立方米。另外,全市河网处于高水位。水利专家分析认为,除少数地方供水状况还不能过于乐观外,大部分地区持续了1年多的旱情已基本解除。这期间,旱情给全市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0亿元,同时也给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留下了很多启示……

  水资源进入统一调度时代

  目前宁波市的整体抗旱能力还是比较弱的。据统计,全市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全省的57%,而这几年用水量却节节攀升,市区在1967年时日耗水仅4万立方米,而今年最高时达90万立方米左右,如何使有限水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用,对宁波市抗旱指挥体系是一次严峻考验。

  此次抗旱结束了长期以来各地境内用水调度各自为战的局面,一些本来只停留在文字上的应急措施获得了“实战”机会。姚江用水调度就是其中成功例子。按照“先用河网水,再用水库水”的原则,从去年底一直到今年8月,姚江代替7座大中型水库,成为城市供水区最主要的水源地,从而最大程度保留了水库水。在此期间,姚江陆续从境外引水7000万立方米,并在水位低于2.6米时,启动翻水申报制度,以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

  另外,在宁波市防汛防旱指挥部的调度下,慈溪在实现了杜湖等四个水库联调的基础上,分别在姚江七里浦和蜀山建立应急泵站;象山县把平潭水库下游的水引到隔溪张水库,补充县城水源;在鄞州万岱山建立应急泵站,以补充北仑水厂的水源。据统计,去年以来,全市在抗旱应急工程和设施上的投入在3.4亿元以上,一个新的水源配置格局已基本成形。

  水污染防治刻不容缓

  在干旱季节,一些地方出现守在河边找水喝的尴尬状况,原因就在于河水已严重污染。这几年,各地在整治河道污染、改善水环境上面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水质恶化的趋势,不少地方水质性缺水已十分突出。

  据统计,目前宁波全市有近30万人生活在各类水库集雨区范围内并从事粗放型村、镇小工业,引起饮用水源的富营养化。在目前宁波市正常供水中,属一至二类水质的水源仅占25%。但目前除个别水库有一定的污染防治措施外,大部分水库控污还处于起步阶段。

  河网的污染情况更令人担忧。经过对宁波市64个地表水监测站的数据分析,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三类水标准的只占39%,其他均属四五类甚至劣五类水,其中甬江干流污染有加剧趋势。

  另外,多年以来,宁波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明显滞后,至今只有5座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能力仅为23万吨,而且实际处理率更低,已经落后于国内先进城市。

  运用经济杠杆推动节水

  节约用水不仅是缓解供水紧张状况的有效措施,也是降低供水投资、减少污水排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最佳选择。近年来,国内外一些水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城市也大力推行节水,正是从这几个方面考虑。据测算,宁波市万元GDP的用水量约140立方米,是先进国家的5到10倍,城市输配水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水损失率达15%到20%,公共用水浪费则更加惊人。

  然而,由于宁波市长期以来对各行各业的用水定额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导致节约用水还停留在企业和个人的自觉行动上,即使在供水紧张时期,对用水大户的供水量核减也是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对企业而言,没有太大的约束力。北京市从8月份开始,对各行各业的自来水用水价格和定额出台了详细的规定。其中价格最低的居民用水为每吨3.7元,价格最高的洗浴业用水每吨达到61.5元,同时规定每两个月为一个考核期,对超过定额的非居民用水单位加收2至4倍的水费。


来源: 中国宁波网  作者: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