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2005浙江两会 > 2004活力浙江 正文
   

归来吧浪迹天涯的游子 2004“海归”创业生活一瞥

www.zjol.com.cn  2005年02月22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第7代“海归”:

  理性与开放的融合

  “回来后我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更为强烈。现在我对许多事情看得很淡,对职业、生活、人生等文化方面的东西有了更深的理解。”尽管回国已7年多,但中国美院版画系副教授徐方说起在英国的一年留学生涯,还是感慨万分。

  “别的不说,就说一个具体的生活事例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徐方说,“许多中国人看到路上有人摔跤会笑出声来,觉得很好玩,但英国人不一样。有一次,一个老人摔倒在路上,我的许多英国同学马上冲过去,把她扶了起来。他们认为摔跤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根本不值得一笑。”

  徐方的感慨正好印证了社会观察家的看法。2003年11月16日,在北京举行的“新时期留学使命与发展机遇”研讨会上,专家学者认为,留学生给中国带来更加理性与开放的观念,成为推动中国进步的一股重要力量,加速了中国融入国际文明的脚步。

  按照一种公认的分代方法,徐方这拨“海归”属第7代(改革开放至今)。与背负着民族存亡和国家建设重任的前6代“海归”相比,这一代“海归”之所以出国,更多的是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正因为此,他们以开放的眼光和心态去看待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并用理性的态度加以融合与扬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现在许多“海归”倾向于把两种文化结合起来,从而使整个社会的文化形态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比如在帮助别人这件事上,很多“海龟”表示在国外他们可以很容易得到他人的热情帮助,因此他们无形中也把这种好的习惯带到了国内,这又带动了身边的许多人。

  对“海归”们来说,出国增加了他们的人生经历,使他们从眼界和思想上更放得开,对名利相对看淡了,但对精神上的东西看重了。今年7月从瑞典回国,现在省对外服务公司工作的顾德兴出国前是嘉兴学院的英语老师。“生命打开了一扇门”是他对出国前后的变化的形容。“国外的生活让我的眼界和思路都开阔了很多,看事情的角度更也具开放性,所以我回来不想当老师了,而是选择了现在的工作。”

前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  作者:  编辑: 杨晓燕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