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省外媒体看浙江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应对“民工荒” 绍兴农民工享受工龄工资

www.zjol.com.cn  2005年02月23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这些天,浙江绍兴市红光纺织有限公司办公室负责人陈主任忙得不可开交。日前,公司作出决定,给进厂两年以上的“老”员工发放工龄工资,要求办公室尽快拿出符合政策标准的“老”员工名单。这家经营纺织、服装业的民营企业,员工1000多人。

  按照新规定,从2005年1月1日起,进厂两年以上的员工都可以在领取月工资的基础上享受发放工龄工资的待遇。其中,工龄两年的发月工资的4%,3年的发6%,4年的发8%,5年及以上的员工发10%。陈主任说,仅此一项,公司每年将多支出200万元。

  红光公司为何不惜百万巨资给员工发放工龄工资?原来,公司是为了“留住技术好的‘老’员工”。作为纺织、服装企业,公司最需要的是两年以上的熟练工。

  记者了解到,在绍兴市民企中,使用发放工龄工资、提高最低工资等激励机制挽留农民工的现象非常普遍。对于这一现象,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看似只是企业推行的一项人性化管理措施,但实际上与现在全国范围内一些企业遭遇“民工荒”的大背景不无关系。

  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浙江省一些城市用工紧张情况就已经开始显现。不论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企业招工难的情况都比较普遍。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对熟练技工和女工需求缺口较大。今年,随着大批民工返乡过节,浙江大批企业遭遇春节期间用工紧缺的尴尬,一些企业的生产线已经严重缺员,甚至被迫停工。为了应付节前民工短缺的状况,浙江省政府部门积极采取了措施。去年,浙江省调高了最低工资标准,温州、杭州、宁波等城市都将最低月工资标准从原来的520元调高到620元。节前,各地的劳动部门和企业还前往民工输出地招工,并鼓励在浙民工能在当地过年。

  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这位官员认为,应对“民工荒”主要还得靠企业和市场,归根结底,福利待遇是吸引民工的最具说服力的因素,给民工发放工龄工资,无疑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尝试。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陈穆商  编辑: 何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