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在杭州雷峰塔倒掉以后失散的佛经,经过20多年的辗转流徙,被内蒙古图书馆收藏已有半个多世纪,记者近日有幸有缘目睹了这部“宝经”的神秘“真容”,并初步了解到其中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真容现身
长1.5米、宽约5.6厘米
在内蒙古图书馆特藏阅览室,主任林鸿小心翼翼地从密室里取出这部已在该馆珍藏54年的佛经,这部名为《宝箧印陀罗尼经》的经卷版宽约5.6厘米,长1.5米,是个卷轴装佛经。原卷文字多残缺剥落。装裱后,长2.11米,高7.3厘米。
内有两幅雷峰塔图
打开经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卷首的洒金纸,题有“西关砖塔藏经”、“甲子冬十二日”、“拜松”,并钤“杉村勇造”印。其后为两幅西湖雷峰塔图,前一幅钤“伟”、“画禅”印;后一幅题“宣统甲子(1924)年十一月邦直写雷峰塔影”,并写有《八声甘州》词两阙。词中有“爱水窗开外,恰对雷峰”等句,描写的正是雷峰塔倒塌前后的西湖景色。
再下来是砖刻的“西关”二字墨拓。墨拓后为佛经正文,文中残缺字已经填补,经文末下端钤“拜松”印,卷末题有“甲戍端午敬赠杉村先生惠存”,“陈邦直”并钤“杉村”印。
佛经来历
54年来从未向外界过多泄露
对此,曾师从于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先生、研究古籍多年的内蒙古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何远景告诉记者,1986年,他从西北大学汉唐典籍专业研究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内蒙古图书馆专门从事古籍研究工作。工作后不久,在一次抢救与整理古籍工作当中,他意外地发现了这部砖藏宝经。为了考证这一古籍,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翻阅了数千部古籍文献,终于在我国古文献学家、目录学家赵万里先生主编的《中国版刻目录》第二册图版三中,找到了该砖藏宝经的原文——北宋开宝八年吴越国王钱亻叔刻本《一切如来心秘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影印本,拿来一对照,完全一模一样,同是一个版刻。
经过多年对经卷上的这些题词、钤印、时间、墨拓等的认真考证,何远景得出结论:此佛经是1924年雷峰塔倒塌时,塔砖中藏存的佛经之一,1924年被国人陈邦直收藏,10年后,他又将此经卷送给了日本人杉村勇造。这部经卷完全可以称得上是雷峰塔史的原始凭证和吴越书法艺术的真实载体。
何远景介绍,由于这部砖藏经卷价值连城,来历传奇,因此,该馆工作人员发现后,一直没有向外界过多地泄露过,只在内部刊物上发表过一篇短文,告知该馆内部人员,有此经卷而已。这才使其“藏在深闺”,鲜为人知。
雷峰塔倒塌时,“十余军人”挖出佛经
1924年9月25日下午1时40分左右,“雷峰塔”这座杭州西湖上的名塔,终因战火焚塔,年久失修,再加上国人盗砖过多而不堪负重,轰然倒塌。倒塌时,塔砖里曾出现过许多文物经卷佛像,如雷峰塔建成时由钱王撰书跋文,由当时一流书法家书写、刻于塔底层内壁的《华严经》刻石和砖藏佛经《宝箧印陀罗尼经》;以及有字无孔、有一字、两字、三字或四字不等,字迹怪诡难以辩认的塔砖,这些文物无论从经卷本身的佛教文化艺术蕴含还是其秘藏方式、制砖工艺来说,都极为珍贵。但是,由于当时民间盛传塔砖有“辟邪”、“宜男”、“利蚕”等迷信作用,所以连一块砖头片都没留下。
雷峰塔倒塌时,杭州市民闻讯争相前往观看,万人空巷。有位叫童大年的文人,在《雷峰塔华严经残石真形题记》一文中,对当时的情景作了一番详细的记载:“雷峰塔倒塌时黄土飞扬,漫山遍野升起一股像云一般的灰烟,灰尘聚了好久才散去。倒塌之初,雷峰塔的底部遗址还有迹可寻,聚集在夕阳山上的老百姓“日以万计”,竞相拾捡雷峰塔的遗物,不怕颠簸,无奈大批警察上山将废墟拦围了起来,重筑围墙,从此不便上山。9月12日(可能农历),有十余军人打着某位官员的旗号上山在废墟中掘出九卷砖经。26日夜半,又有千余官兵蜂拥而上,破除围墙,翻天覆地捣腾了一番,废墟处到处坎坷不平。乡人闻讯接踵而至纷纷仿效,使雷峰塔遗址最后只剩下黄土一堆。”
何远景说,目前在内蒙古图书馆珍藏的这部经卷,极有可能就是雷峰塔倒塌时,被那“十余军人”从废墟中挖掘出来的九卷砖经中的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