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关注在杭入学民工子弟特别报道 孩子的心事谁知
www.zjol.com.cn  2005年03月08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核心提示:关注民工子弟是否有书读,是公共舆论的道义与责任所在。而在入学之后,我们同样有理由保持关切:他们的成长,是否顺利?他们的心事,是否化解?他们的特长,是否像春花初开?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努力开启这些孩子平等、光明的视线,使他们的人生朝向温暖、爱和关怀。于是,我们来到校园,来到低矮的工棚,努力理解并深入这些孩子的内心。

  小鱼在乎

  10岁男孩钟亦文,明珠实验学校二(1)班学生。特点:热爱唱歌、表演

  在家烧饭拖地时常常忍不住唱上几句的钟亦文很知足:“至少我能唱歌我能表演,老师喜欢我。”

  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许多卷上岸来的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用不了多久,这些小鱼都会干死。

  他忽然看见一个小男孩不停地从水洼里捡起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

  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这个扔鱼的孩子叫钟亦文。刚才这一幕,是他在全校语文观摩课上表演课本剧《浅水洼里的小鱼》中的一幕,他的手里并没有真正的小鱼,但他却拾得很认真,似乎他面前的不是课堂,而是真正的大海。

  或许钟亦文明白,自己也是一条“小鱼”,他渴望畅游大海。

  对于才念小学两年级的10岁男孩钟亦文,问他“梦想”是什么,他未必明白,“可他真是个表演天才,”老师说,“如果是城里的孩子,或许他有机会成为童星呢。”

  班主任厉金莲说,钟亦文说得一口标准普通话,表演课本剧,他是班里的第一人选,去年表演《浅水洼里的小鱼》,成为学校里的观摩课;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很惊讶一个二年级的孩子能表达出如此饱满的感情。

  钟亦文安徽老家的学校从来没有音乐课。事实上,外来民工子女学校的孩子,大都凭着记忆记住老师电子琴上的旋律,过了几天,渐渐忘记了,大家的音调就像一群跑散的羊,老师拉都拉不回来。然而他的嗓音却特别甜美,也从来不跑调,就像家乡山里的潺潺流水,每次学校要出去唱歌比赛,他总是“一马当先”,这样的奖项,他已经拿了很多。

  钟亦文在家烧饭拖地的时候,常常忍不住唱上几句。躺在床上的妈妈听见了歌声,笑得幸福又带着酸楚。妈妈的腿天生残疾,10平方米不到的家,她已经走得很累。丈夫在外头帮人家修空调,内向得很,收入也只有800元左右。去年,钟亦文的学费又成问题了,厚道的爸爸不知道该向谁提借钱的事,结果还是学校老师主动联系他们,减免了学费。

  “春节期间妈妈生病了,我才知道原来没有了妈妈的支撑,生活是多么不容易,原来每天妈妈洗衣服、烧饭、买菜,现在都要我来做。”钟亦文在日记里写道,尽管他时常望着老师的电子琴出神,却从来没有参加电子琴兴趣培训班的想法,因为那需要钱。“现在不是很好吗?”他想,“至少我能唱歌我能表演,老师喜欢我。”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 今日早报  作者: 实习生 江凌 本报记者 杨影  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