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让我们学习仰望星空
www.zjol.com.cn  2005年03月10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任何社会转型必然深刻地触及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调整。所有向上的提升,注定连带着向上的痛、犹疑、负重和失重感。

  被称作“民工第二代”的民工子弟的生存现实和精神状况,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研究者的关注。在身份认同上,这个群体陷入了究竟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的尴尬;在人生规划方面,面对着“回去”或者“留下来”的两难;在个人发展的机会平台上,又充满了“踏实”和“踏空”的忐忑。他们的成长之路呈现了明显的差异,必须承受一系列与生俱来的差距,经历其他同龄人不曾经历的压力和挣扎,一方面羡慕城市人,另一方面又觉得那些都不属于我。在这种情况下,其社会认同就会趋向“自我放逐”,产生自我与社会主流的紧张与疏远,并最终增加社会不安。

  成长时期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如果一个庞大群体的下一代的重重心事无法排遣,如果一种共同心态渐渐失衡,社会的平衡与和谐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努力开启这些孩子公平、正义、希望的视线,使他们的人生朝向温暖、慈爱和包容。

  教育公平意味着发展机会的平等,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一环。对于杭州现有教育资源来说,要完全接受、容纳在杭适龄民工子弟入学,保证每个孩子都能进校学习,本身就是极艰巨的挑战。我们很明显地感受到了社会理性的急促催迫。我们很欣喜地看到拥有整整8万名适龄民工子弟的杭州已经有所作为。去年11月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流动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得到认真落实,越来越多的民工子弟学校拔地而起,一所所城区学校开始接纳民工子弟,各种民工子弟助学活动方兴未艾。杭州不仅在地理意义上显示出南方城市的暖意,也在努力学会用温情脉脉的胳膊去拥抱每一个异乡人。

  在一个和谐的社会里,不应该存在轻蔑的鄙视,只有深切的互相关心。关注民工子弟是否有书读,是公共舆论的道义与责任所在。而在入学之后,我们同样有理由保持关切:他们的成长,是否顺利?他们的融入,是否无碍?他们的本领,是否见长?他们的心事,是否化解?他们的天赋,是否如刀锋新拭?他们的特长,是否像春花初开?早报最近刊载的一则报道更加深了这种关切:一所民工子弟学校在新学期开学之际,竟流失了80多名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以上)的适应之后,他们为什么要选择离开?除了像小候鸟一样,随父母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逐水草而居”,是否把曾经留住他们小小身影的杭州校园存进记忆,这种记忆是否将陪伴他们成长?尤为重要的是,留下来在杭州求学的更大多数的孩子,他们,一切可好?

  因此,我们来到校园,来到低矮的工棚,努力理解并深入这些孩子的内心。

  因此,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如大哲康德“学习仰望星空”,坚守心中的热,感受向上的暖。


来源: 今日早报  作者:  编辑: 吴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