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省外媒体看浙江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在上海投资房产温州人自述"炒房团"收手了吗(图)
www.zjol.com.cn  2005年04月13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周先生:坚决反对“炒房”这个说法

  3年前买的房,如今翻了一倍多

  “前几年赚了几百万,现在全套进去了!”

  和许多温州人一样,在上海做生意的周先生坚决反对“温州炒房团”的称谓:“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只要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内,追逐利益是无可厚非的。而‘炒房’这一称谓听起来仿佛道德行为败坏。我不否认有‘炒房’者,但我保证大多数温州人的初衷是投资。”

  周先生在上海买房,最初是为了在上海读高中的孩子。2002年,他在闸北区买下第一套房子,5020元平方米。相似的地段,当年在温州已是7000—8000元平方米了。当时他很不解,上海房产怎么比温州还便宜?“那是一定会涨的,”他想。

  半年后,他抱着投资心理在普陀区“万里城”置一房产。没多久,房价骤然上升。闸北区的房子升得尤快,现在已经到了1.2万元以上。

  “有这样大的利润空间,我没有理由放弃继续投资。”周先生讲得很坦白:“集体抨击温州人‘炒房’,不公平。现在,无论是‘购房’和‘炒房’,都不纯粹是温州人了。”即便炒房,也并不仅仅是温州“炒房团”可以单独操作的,必须中介在其间推波助澜,“中介多是上海本地人啊!”

  前两年,周先生生意主要在温州,这边生意忙的时候,经常是晚上开车到上海,第二天晚上又匆匆赶回来。办理房产的一些手续也不简单,光办一个委托就有10多项程序。在一次委托中,一位中介人员对周先生说:“钱也该温州人赚:敢冒险,不怕麻烦,不计较,痛快。”这话让他很受用。

  投资就是利益和风险并存。周先生感受很深:上海市房地管理局4月5日颁布的房地产交易的新政策“害苦了我”,他刚购置的4套房子全套牢了。

  他近乎赌气地说:“朋友说我前几年投资房产赚了几百万,倒不假。这不,现在全套在这里了。”

  陈先生:“我对上海楼市仍有信心”

  “有看中的房产,至少一次吃下六七十套!”

  这几个月没有出手,“风声紧,也没有好楼盘”

  “我对上海楼市还是有信心。”这是陈维(化名)接受采访的第一句话。

  陈维是温州瑞安人,涉足上海楼市已有三四个年头,以陈维为信息源的房产投资团有典型的温州特色,“最大的特点是讲义气,很容易团结在一起。”

  2001年开始,资金尚不充裕的陈维和朋友联手在上海投资房产,他的合伙伙伴以侨居国外的瑞安人为主。这是一种建立在信赖基础上的松散组合:陈维牵头,做国内房市的信息源,一旦看中合适楼盘,便向大家发出信息,有意向者便委托陈维投资。

  几次转手,大家的资金以几何倍数快速增长,再出手也便愈加大方。“有看中的房产,至少一次性吃下六七十套。”

  三四年下来,在上海、北京、嘉兴,究竟有多少房产经手,陈已经记不清。付款最多的一次,是一次性吃下上海的40多套店铺,不包括按揭,直接付款1000多万元。“我们吃进的住宅或商铺,基本以4000元—7000元平方米为主,涨到二三万元每平方米的房产是不碰的,更不会接手目前上海那些高达十几万一个平米的房子。”手中投资过几百套房产的陈维防范风险的意识很强。

  目前,他们的上海房产都是去年购入的。今年的这几个月,陈没有在上海出手。

  “风声太紧,也没有好的新盘开出。”陈表示。对上海市政府为控制房价进一步上扬所表现出的强烈态度,陈并不担心。“主要是没有合适的新盘,否则我们还是会购入。”陈维认为,现在上海的楼市走向,无论是政府、开发商还是投资者或是中介,都无法预测。

  他个人认为,政府要通过政策手段打压上海房价,难度颇大。“毕竟上海是大都市,从将来的城市发展来看,房价肯定有前途。2010年以前,上海房价应该都挺得住,没问题。”

  周先生暂不出手,徐先生却刚开了个头

  周:“炒房成本变大,升值空间压缩”

  徐:“是要考虑风险,但有好机会,不妨尝试”

  周先生在温州某媒体广告部工作。2003年,周和朋友去上海考察,在朋友带动下,以7000元平方米的价钱按揭购进一处住宅,简装修后用于出租,如今房价涨到14000元平方米,周却并不急于出手。

  对于温州人正撤出上海楼市的说法,周并不认同。“其一,上海有发展潜力,至少比国内其他城市来讲,发展前景更看好。其二,即使上海房价不再大涨,但至少不会跌,房子可以保值。最不济,如果上海楼市不景气了,买的房子可以自己住,或者将来让子女到上海发展居住。”周先生的话,很准确地阐述了温州人对上海楼市的特殊情结。

  周也承认,近来前往上海投资的温州人减少了。“由于政策和银行贷款的限制,炒房成本变大。在经过了去年急剧攀升后,房价的升值空间压缩了。上海房市的风险性加大,限制了温州人继续投资。”

  更多的温州人,则抱着观望态度对上海楼市伺机而动。

  徐先生在温州某机关单位工作,不到30岁。同绝大部分温州人一样,许渴望财富。就在上海楼市风声鹤唳的3月份,徐还和朋友三人合伙各出12万元,在浦东以1.45万元平方米的内部价格吃下一套单身公寓。由于是期房,许和朋友在接下去的日子既要支付房贷,又要提防房价下跌。但徐并不着急:“这套楼盘开盘价达到1.8万元平方米,还是很有前景的。”

  “现在上海楼盘投资成本太高。如果是期房,购入后的维护成本也在增加,是要充分考虑到风险,不能陷进去。但是如果有好机会,不妨尝试,因为上海毕竟是块热土。”徐以此表示自己对上海楼市的信心。

  一位上海房产中介人士认为,温州人风险意识很强。2003年,温州客盯着的是上海市中心高档房产,但随着市中心房价大幅飙升,又将投资目标锁定在每平方米6000—1万元、位于内外环之间的楼盘。现在则是商铺、别墅广泛涉猎,但在价格上咬得很死。那种已经大幅上扬,升值空间莫测的楼盘很少会有温州人接手。

  “在抵御风险方面,温州人其实表现得相当保守。”他继续说:“温州人大举投资楼市,并不是温州人要冒险,不理性。相反,是他们先行一步,看到楼市升值的利润空间。”

前一页  [1]  [2]

来源: 华东新闻  作者: 吴兹益 黄敏  编辑: 何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