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浙商对接轨国际市场自省 规则品牌一个都不能少
www.zjol.com.cn  2005年04月15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与邻为友,让别人有钱赚

  经历了西班牙烧鞋、俄罗斯扣鞋事件后,温州的很多轻工行业包括鞋类企业都在反思,这对温州商人来说,是一次深刻的教训。

  ——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秘书长朱锋

  商人向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显然是无可非议的,但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我们的很多浙商却表现得有点“天真”,往往片面强调“在单赢的格局下极易招致对方市场的阻挠和干扰”。

  对此,朱锋认为,不能一味地指责国外,而应该把精力放在浙商修好内功上。最近朱锋经常在思考几个问题:如果在西班牙的温州鞋商能多招募一些当地劳工,做些公益事业,真正融入当地文化后,结果也许会是另一番情形;如果在俄罗斯的温商能严格规范自己,并把销售利润更多地留给当地贸易商,如今的市场或许更宽广;如果类似由温州东艺、吉尔达和泰马等13家温州鞋企抱团打开国际鞋类高端市场的模式能早点实现,“浙江商人只会造便宜货”的帽子也可能早一天被摘掉。我希望,这些能早日成为现实。

  通过自律最终实现共赢

  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市场中要想占有一席之地,仅凭浙商个体单打独斗的时代早已过去。面对激烈竞争和各种贸易壁垒,我建议应形成一种浙商自行建立出口合作联盟、行业层面的非政府自律性中介组织、政府层面的有效监管与引导的“三位一体”的贸易系统。这将有助于浙商在和谐中求发展,从而达到共赢。

  ——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赵伟

  从低成本扩张道路起步,依靠廉价劳动力廉价土地与浙商营销天赋建立了自己的市场优势,曾是很多浙商开拓国际市场的“杀手锏”,在赵伟眼里,这些如今倒成了很多浙商急需破解的瓶颈。

  赵伟指出,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如今低工资劳动力越来越少;同时受资源和能源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扬等,这条路子快走到头了;更为突出的是,低价低质导致近年来的出口回报率在下降,由此也成了浙商提升浙货海外美誉度的“绊脚石”。

  浙商市场扩张路径急需转换,应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增加产品差异性,提高品牌档次、控制外销渠道等。同时,针对浙江私企发达、企业家多而散的情况,赵伟还指出了“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鼓励广大的浙商成立行业自律联盟尤其是出口卡特尔,政府则应在规则传达、国际谈判上发挥作用,活跃在其中的行业协会则侧重沟通协调,如设立预警机制,搭好服务平台。

  服从国际规则,规避贸易风险

  中国加入WTO后,浙江企业被推到国际经济的前台,这对浙江民企是一个挑战。国际经济是信誉经济,必须按国际贸易规则办事,按法律法规办事,如何顺应规则按照秩序持续发展,成为浙商前进中的重要课题。——中融集团董事长倪召兴

  作为中国最主要的软件外包商之一,浙大网新总裁史烈形容起公司“外交”之路用的却是“如履薄冰”四个字,“软件外包这一行圈子很小,一笔生意没做好就可能垮掉”。因此,在浙大网新下定决心做软件外包业务时,标准和规则理所当然地被放在了首位,这点对于正在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浙商来说,格外重要。

  在浙大网新出口软件基地有个全封闭的会议室,只有一扇出入的门,用的全是隔音材料,史烈介绍,这是为了客户专门设计的。新兴科技产业在国际市场十分看重知识产权的保密性,在软件外包项目上解除客户的后顾之忧也是国际惯例。“既然别人订出了国际规则,当浙商还没有能力去改变时,就应该抓紧时间去适应它。”史烈认为,浙商在信息产业上也面临着像打火机、纺织品这些传统制造业遭遇的反倾销等贸易壁垒,不过浙商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规避。正如当初美国道富公司对浙大网新的评价一样,浙商不仅在技术上能很好地处理,而且有着聪明才智。史烈表示,浙商在接轨国际市场时,除了适应规则,还可以找一些到国外注册公司、与国外合资等突破的机会,但浙商必须积极做准备,只是等待肯定无法融入国际市场。

前一页  [1]  [2]  [3]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本报记者 朱平 罗凰凤  编辑: 何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