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首页 | 在线特稿 | 媒体聚焦 | 图片报道 | 重要文章和评论 | 网谈·时评 | 相关背景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平安浙江 > 媒体聚焦 正文
   

杭州华丰社区有位温暖使者 善心融化众多孤寂心灵
www.zjol.com.cn  2005年05月02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构建和谐社会的100个民间样本——第29个

  新闻事由

  走进杭州和睦街道华丰社区,拐了几个弯,就看见一块空地。阳光明媚的春日上午,不少老人已聚集在这片空地上,晒着太阳,聊着家常。一位穿着白围裙,哼着越剧小调的大妈正为坐在靠背椅上的老人剪头发。大妈手法利索,脚步轻快,老人则半眯着眼,手还不时在膝盖上打着拍子,享受着这份温暖和惬意。剪完了,大妈掸掸围裙和理发披肩,又招呼起身旁的另一位大妈:“你一个多月没剪了吧,头发有点长了。剪剪吧。”她笑着对我们说:“我是到处在‘兜生意’。其实我只有两个式样会剪:‘运动式’和‘一刀齐’。只要不嫌我手艺差,就给你剪。”

  这位被大家亲昵地称作“茶花阿姨”的大妈,就是和睦街道颇有名气的李查花。

  六年多来,茶花阿姨亲眼看着老姐妹、老邻居们原先那些个隔阂啊、矛盾啊越来越少,看着社区中这大大小小几百户的气氛融洽得就如同一家。在春日暖洋洋的柔光照耀下,剪刀飞快地穿梭着,咔嚓咔嚓。大妈们或者哼着小曲等在一边,或者三三两两地围在一起,说着自家的高兴事。而其中最开心的,还是手握理发工具的茶花阿姨,因为她一次又一次地听到了这样的称呼:“我们的茶花阿姨!”

  华丰社区的张吉仙大妈记得很清楚,那是在七年前,她患上了一种名为“橡皮腿”的怪病。由于缺钱少药,自己的左腿不仅粗大如水桶,而且成年累月地溃烂,常常散发出阵阵臭味。无奈之下,她只能收拾自己的东西,搬进了社区里的小车棚……一说起茶花阿姨,张吉仙大妈眼睛红了——

  百个亲眷都及不了她

  1999年,刚从社区主任岗位上退下来的茶花阿姨搬进了华丰社区。当她得知张大妈的事情后,大脑里冒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应该去看看她。

  狭小的车棚、潮湿的地面、昏暗的灯光、简易的木床。几平方米的“卧室”里,除了用木板搭成的单人床,几乎就再没有什么家当了。茶花阿姨一进门,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你是吉仙吧?”没有应答。

  “我叫茶花,跟你住同一个社区的。”仍然没有回音。

  “明天我来帮你剪剪头吧!”老人充满戒备地看了她一眼,还是没说话。

  一回到家,茶花阿姨就开始翻箱倒柜地找工具。老伴很纳闷:“今天一回来就这么折腾,是在干嘛呢?”“找剪刀,找梳子,给人剪头。”

  “你又不会这个行当。”老伴更纳闷了。

  茶花笑而不答。

  第二天,崭新的花格理发披肩围在了张大妈的脖子上。茶花阿姨给张吉仙理发的消息在社区里传开了,很多人都跑过来凑热闹。茶花阿姨正要拿剪刀,张大妈却有些不好意思了,推辞起来:“这么多人哪,还是别剪了吧。”可茶花阿姨二话没说,挽起袖管,就给张大妈洗起头来。好几个月没洗,张大妈的头发硬得都有些结块了。直到擦了第三遍肥皂,换了好几盆水,茶花阿姨才长舒一口气,说:“好啦,这下清爽了。可以剪了。”茶花阿姨剪头发的手艺并不熟练,虽然是最简单的“一刀齐”,也花了她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解开披肩,茶花阿姨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剪完了,但好像不怎么好看。”此时,坐在靠背椅上的张大妈虽然什么话也没有说,但她的眼神分明已经融化,将充满感激的目光投向了茶花。

  渐渐地,细心的居民慢慢发现,张大妈变得清爽多了,从里到外,都换上了新衣裳,屋子里收拾干净了,脸上也渐渐有了笑容。不知不觉,时间一年年从指缝间滑过。沈晓毛来了,姚美珍来了,毛金元来了……茶花阿姨的家里,越来越热闹。掐指算来,茶花阿姨已经和社区里十位家庭困难的大妈“攀了亲”。

  除了身有残疾的张大娘,住在茶花阿姨楼上的沈晓毛是被大家“公认”的脾气古怪、难以接近的老人。她身体虚弱,性格孤僻。所以,社区里不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都不太愿意和她打交道。可茶花阿姨不这么想,她脸上依旧挂着温厚的微笑说——

  相互照顾照顾应该的

  一天傍晚,社区里沈晓毛大妈的老伴突然中风,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儿女不在身边,吓坏了的沈大妈急得束手无策,跌跌绊绊地来到楼下的茶花家,喘着气,说不出话来。刚打算出门的茶花一见她,凭直觉判断,肯定是她老伴薯大爷出事了!她赶紧叫来两个邻居,把薯大爷送到了医院。在医院,茶花阿姨帮着忙前忙后,一边挂号,排队,交费,拿药,一边还不停安慰着伤心欲绝的沈大妈。一番抢救之后,薯大爷终于平安度过了危险期。

  从那以后,沈大妈打心底里感激李茶花。社区里,不少居民都觉得沈大妈不好相处,但茶花阿姨却对沈大妈很照顾。平时见沈大妈咳嗽了,感冒了,总想着送点药去。去年春节,沈大妈骨折住院,在医院里过了个年。除夕夜,她惦记着家里久病未愈的丈夫和身患直肠癌的女婿。而她自己,一碗医院食堂烧的面就算是年夜饭了。想到这里,沈大娘的心里不是滋味。然而,她没有想到的是,年初二一大早,茶花阿姨就拎着水果来医院看她了。“晓毛啊,我来给你拜年啦!”温暖的话语飘进病房,也飘进了沈大娘的心里。住院四个月,茶花到医院探望20多次。

  茶花阿姨的热情融化了沈大娘冰封的心灵,日子久了,性格内向的沈大妈对茶花是一百个相信。如今,再也不用三个居委会干部去沈大娘家收卫生费了,因为每次,她总是主动交给茶花阿姨,她说“我就相信你!”

  邻居毛金元大妈是个“直肠子”,说起茶花阿姨,她是“又爱又恨”。看着茶花阿姨为了姐妹们的事,放着家里待产的女儿和一大摊子事不管,毛大妈每次都不无心疼地“骂”道:“你这个‘六二’!这种事体就你做做的!别人哪个吃得消做?”可当不幸降临到自己身上的时候,毛大妈才深深感慨——

  是她给了我活的勇气

  毛金元大妈跟老伴一直是恩爱夫妻,可是两年前身体一向健康的老伴突然被查出患了白血病,这让这个原本快乐美满的家庭愁云密布。为了给老伴治病,毛大妈用光了所有积蓄,日子越过越拮据,每天还要医院家里连轴转。其间,茶花阿姨和丈夫沈师傅没少往医院跑,对于生活并不宽裕的夫妻俩来说,除了水果鲜花外,带去的更多的是对毛大妈精神上的支持和鼓舞,让她得以坚强地陪完老伴走完最后的日子。

  相濡以沫的老伴最终还是走了,这让原本开朗的毛大妈几乎万念俱灰,如同塌了半边天。令她至今深为感动的是,那段日子,茶花阿姨作为一个毫不相干的外人,却一直陪伴在她的身旁,替她重新撑起了那半边天——失去了老伴的毛大妈整天失魂落魄,从开追悼会到入土,都是茶花阿姨一手操办,将老人身后事办得很完满,让毛大妈心中凭添欣慰。等一切纷纷乱乱就绪后,茶花还是放不下这位老姐妹。她知道,每天对着清冷四壁的毛大妈心里一定不好受。于是,她一有空便会来到毛大妈身边开解她。“儿子终归是儿子,很多心里话跟他们说了也不理解。以前老伴在两个人还有商有量,现在一个人没处说的感觉真的很不好。幸好有茶花在,她总是开导我要凡事看开。”平日里,茶花阿姨还总是给她送去点西洋参什么的,让她滋补身体。

  毛大妈心里深深地记着茶花阿姨的好,她总说:“没有你,就没有第二个毛金元,是你给了我生活下去的力量!

  一说起茶花阿姨的本事,姚大妈、毛大妈便开始滔滔不绝了。“她手巧,多硬的头发都能剪得有模有样的。”“这个还不算,她裁剪才叫厉害哪!我们几个身上,都穿着她做的衣服,合适!”姚大妈补充说:“她啊,不光这两下子。——

  十八般武艺样样都会

  听到邻居们赞不绝口的夸奖,正在给人理发的茶花阿姨脸都红了,连着说了几个“没有,没有。”她连忙解释:“头发嘛就会剪两种。做裁缝嘛,也是胡乱尝试哪。我们这把年纪,外面买衣服贵,款式也不好。亏了姐妹们不嫌,那就自己做呗。”

  周围布料市场的小贩,每次看到茶花阿姨都高兴得不得了,因为他们知道,这位慷慨的老主顾,每次都会买去很多布——老姐妹们的衣服,外面买着贵,款式又不好,于是茶花阿姨一个人全包了。在华丰社区逛一圈,会发现好多大娘大妈身上都有茶花阿姨的作品——不但针脚精细,而且分文不收。

  在社区,谁都知道茶花阿姨是个“多面手”,她一会当理发师、一会当导游、一会又成了心理医生。不仅如此,一说起越剧,社区里没有人不对茶花阿姨挑大拇指。唱腔地道又专业的茶花阿姨年轻时就是文艺骨干,上了年纪也不愿示弱,她组织成立了社区越剧队,排演经典曲目、编写新段子,和姐妹们——甚至一些年轻人自导自演,自娱自乐。而每到三八、五一、中秋这些节庆日,茶花阿姨就兴奋地组织演出,小区中频频传出的音乐声和爽朗的笑声,总是让路过的旁人羡慕不已。

  “妈,您和爸还是过来生活吧。何必那么亏待自己哪?!”远在美国的儿女几次三番打来越洋电话,让茶花阿姨和老伴到美国去。其实,茶花阿姨夫妻俩曾两次到美国度假,见得多了,却也更“固执”了,老两口还是按部就班地依着自己平凡无比又十分独特的方式生活着。用她自己的话来说——

  这样的生活我很满足

  茶花阿姨打车的次数屈指可数,老姐妹们都晓得,她不舍得浪费那钱。平日里,她总是能走路就走路,实在不行就挤公交车——茶花阿姨的节俭在街道里可是出了名的。说到这一点,很多邻居一开始还不理解,本来嘛,有出息的女儿在美国发展得越来越好,还两次接茶花阿姨夫妻俩到美国度假,家里从来没有什么经济上的担忧。可茶花阿姨还是能省则省,在花钱这个问题上,就是有自己的原则,精打细算的,谁劝也没有用。身在美国的女儿女婿心疼得不得了,总劝她享享福,在生活上对自己好一点,可茶花阿姨还是“固执己见”,不但其他不必要的开销尽可能节省,就连家人穿的衣服,都是自己亲手做的。

  可是,为了别人的事,茶花阿姨可从来没有吝啬过:教大家唱越剧她自己掏钱买磁带;带大家去逛西湖景点,人家有光荣证免费,她得自己掏钱买门票,有时为了照顾个别来不及去的姐妹,第二天还得不厌其烦地再带她们去一趟。除此之外,茶花阿姨还有个“大头”开销,那就是探病费用。街道的众多姐妹们年纪都大了,三天两头住个院什么的,茶花阿姨总是一趟趟跑去看望,每次都是香蕉橙子一大堆,一年年累积下来,也是不小的花费。

  拱墅区和睦街道之所以如此“和睦”,有着半个多世纪党龄的茶花阿姨确实有她一份功劳。茶花阿姨说:“我不烧香不拜佛,多做点好事同样生活得很美满。这样的生活,我很满足。”平实而质朴的语言,却分明让我们看见了一颗淳朴善良的心。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通讯员 徐红岗 本报记者 胡巍 张伟刚

 网谈·时评 更多 
 图片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