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首页 | 在线特稿 | 媒体聚焦 | 图片报道 | 重要文章和评论 | 网谈·时评 | 相关背景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平安浙江 > 媒体聚焦 正文
   

离开大海,渔老大的心依然温暖
www.zjol.com.cn  2005年05月17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平安浙江千里行

  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衰退和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的生效,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渔业生产的时空不断缩小,“船多鱼少海小”的矛盾迫使大批渔民从捕捞作业中退出,上岸谋生。

  离开世世代代相居为邻的大海,渔民们是否为怎样开始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而不安?记者在舟山采访时发现,尽管渔民的生活依然艰辛,但舟山市正努力探寻构建的和谐社会的新办法、新途径,渐渐让“双转”渔民在大海之外找到另一种充满希望的生存方式。

  “希望公寓”成为新生活的开端

  “15岁我就开始出海捕鱼,与渔船相伴了20多年,如今已经与它彻底地告别了。出来了就不准备回头,况且岸上的日子正越过越好。”37岁的渔民王跃波,正在新家里修着煤气灶。被海水和烈日浸晒得黝黑发亮的肤色,使他在岸上一眼就能被认出。

  王跃波曾是嵊泗县一个海岛的渔民。他怀念年轻时候的打鱼生活,一出海就能捕到五六万斤的大黄鱼。可到了36岁光景,他发现捕鱼的生活不好过了。好货色越来越少,常常入不敷出,“好不容易逮到一条大黄鱼,像宝贝似的,赶紧用衣服包起来放进冷库里”。起先,从渔民奋斗到渔老大的王跃波不得不卖掉自己的船,替别人捕鱼拿工资。后来,王跃波率先弃船上岸,在舟山定海区干石览镇谋得一份工作,成为一名转产转业的渔民。

  从大海到陆地,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让王跃波等“双转”渔民时常感到惶惑和不安。今年年初,他们吃到了一颗“定心丸”:在干石览镇有了新家。所谓的新家,是建造在定海区干石览镇政府不远的双转渔民廉租房。

  作为尝试和探索,2004年初舟山市决定建设300(套钢架结构的安居房,供转产转业的渔民居住。如今第一期96套安居房竣工,85名来自嵊泗县所属小岛、现在干石览镇的企业就业的渔民搬进了新家,每月只要出50元的租金。舟山市市委书记张家盟还专门为公寓取名为“希望公寓”,希望来自小岛的渔民,以此为新起点,在另一片天地中开创新业绩。

  王跃波一家三口搬进了“希望公寓”。房子的使用面积有45平方米,用木板隔成上下两层,厨房、卫生设施齐全,虽然简陋,却很有家的样子。王跃波在附近的舟山西峰水产有限公司当冷冻工,一年有1万多收入。他的爱人也改变了渔民妻子不工作的传统观念,在另一家企业打工。最让王跃波感到欣慰的是,14岁的女儿转学到了干石览镇上,受到了比岛上更好的教育。对王跃波来说,角色的转换在有了新家后瞬间完成。他希望通过努力,可以在岸上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这一梦想并不遥远,舟山市正打算在规划小区内建设“双转”渔民经济适用房,让他们真正有个家。

  在阵痛中找到另一种生活方式

  4月23日,渔民小方起了个大早来到设在舟山市体育场的城乡劳动力交流会。“进场不要钱,还有机会接受培训”,这样的机会对小方来说很是难得。这是一场专为失海失地渔农民举办的交流会,以劳动力招聘、职业培训报名为主要内容,还提供各种咨询服务援助。据悉,交流会有1000多家单位参加,提供各类就业岗位20100余个,安排培训名额16760余名,咨询服务援助项目230项。

  世代靠捕渔为生的渔民,大都一到岸上就面临着年龄较大、文化素质低和生产技能单一的困境。2004年,舟山市共调减国内捕捞渔船644艘,减少捕捞渔民3490人,如何引导他们熬过阵痛转产转业,打破渔民的就业瓶颈,成为这个城市的难题。和许多城市重视失地农民一样,失海渔民的生存状况同样引起舟山市政府的高度关注。为提高渔民素质,去年舟山市对海水养殖、水产品加工实行免费培训,海运业、远洋渔业的培训费用在优惠的基础上再给予补贴;在培训方式上,以方便渔民为立足点,专门成立培训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下海岛、进渔村、走企业,切切实实帮助渔民学到近海捕捞以外的技术。如此多管齐下之下,2000名失海渔民实现了转产转业。“双转”渔民罗国平就通过培训找到了一份月收入1500元的工作,妻子和女儿也在公司上班。一家三口月收入3500元,远比捕鱼的生活过得好。

来源: 浙江法制报  作者: 首席记者 朱兰英

 网谈·时评 更多 
 图片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