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和家和心和人和 复兴社区阳光听证赢来八方和气
www.zjol.com.cn
2005年05月23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构建和谐社会的100个民间样本——第43个
从杭州市上城区南星街道复兴社区采访回来的路上,情不自禁地,我哼起刚刚学来的一段旋律“钱塘江是你的摇篮,玉皇山伴你进入梦乡。春意盎然的栖居之地,我们享受阳光。复兴风和,风和气爽;复兴家和,家和安康。复兴心和,心和顺畅;复兴人和,人和兴旺。”
这首《复兴街社区之歌》,是两个退休工人谱写的。在复兴,许多居民和他们一样,发自真心地爱自己的社区。自从2002年初,这里诞生了杭州第一个“社区居民事务听证会”后,复兴人开始以极大的热情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服务。社区民主自治,原来听起来有点遥远的名词,霎那间就近在眼前。
花园怎么建听老百姓的
70岁的石鑫海老人,是社区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参加过二十多次社区的听证会。我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和另一位热心人孙巧云孙大姐在忙着“监管”复兴南苑三号门花园的工地。“黄沙倒这边”“小心”,女儿“嘲笑”他“比退休前还忙”。但老人很自豪“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哎。既然花园怎么改建,社区干部听我们老百姓的,现在开工了,我们来照看照看也是很正常的。”
石大爷告诉记者,花园所在地原来只是一片泥地,下雨天很滑,听取了居民意见后2002年社区花钱进行了改建,并添置了健身器材。但仍时有居民来反映意见。去年社区下定决定,再次改建花园,并在广泛听取居民意见,三次改善方案的基础上,召开了社区事务听证会。物业、居民组长及居民代表22人出席了听证会。
听证会上,居民们七嘴八舌,一口气提出若干条意见:
——原来的凉亭不实用。复兴南苑3号门附近老年人较多,下雨天没地方去,就会到凉亭去坐坐。建议改建凉亭,一要牢固,二屋檐要大一些,这样才可以取得遮雨的效果。
——设计图左上角一块健身区域离居民楼太近,开展健身活动会影响居民休息,建议取消,改为绿化带。凉亭里经常有老人下棋等,希望也离居民楼远一点。
——原来的假山已经风化了,小孩子有时会去爬,不安全,建议拆除。
——改建花园固然要美观,但老百姓还是希望实在点,不要豪华、浪费。
——花园里最好能设置一些照明灯和电源插头,便于居民开展一些娱乐活动。
……
经过激烈而友好的讨论,会议最后形成这样的会议决定纪要:
取消设计图西北角的健身区域,改为绿化带。凉亭尽可能远离居民楼,材质选用仿木石料。
凉亭屋檐长度定为50厘米,凳子宽度40厘米以上,屋顶为硫璃瓦。
照明灯的设置,我们会考虑到不同年龄、不同住家居民的喜好,尽可能照顾到方方面面。
拆除假山。
眼下,这个由复兴人自己讨论规划的花园正在建设中。听石大爷说,下个月就快好了。社区主任谢丽娟感慨地对我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召开听证会,是老百姓在帮我们出主意、挑担子。过去有的居民因为嫌健身区域吵闹,不断提意见,甚至还打过12345。现在我们开听证会,特别注意邀请与花园邻近、可能会受改建影响的居民楼代表参加,广泛听取民意,意见出台权衡了方方面面,大家都较满意。以后即使还有个别人有意见,做工作也方便了。”
而复兴社区的上级单位、南星街道主任陈少华的话更是精辟:“社区为居民服务,出发点当然是好的。但如果不充分听取民意,往往好事会变成坏事。听证会就是杜绝好事变坏事的有效途径和理性制度。”
菜场拆不拆大家来商量
高桂珍大妈,平时话语不多,但去年夏天的那次听证会,“我终于发表了自己的意见。”高大妈说起来还是很骄傲。
那是关于临时菜场保还是拆的争论。复兴南苑农贸市场拆迁以后,在复兴南苑1号门前自然形成了一个菜市场。这个市场整体上脏、乱、差,早上三四点钟就人声鼎沸,周围居民意见很大,有的居民建议取缔,但也有许多居民表示反对。怎么打破这个僵局?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听证会,把所有的意见放到桌面上,大家商量着解决。
“农贸市场要拆迁,但老百姓的日子总要过下去。如果没有这个临时菜场,我们每天要多花一个半小时去别的地方买菜,一是不方便,二是事实情况也不允许,特别是那些每天要上班的人。这个自由市场毕竟给居民生活带来了方便。现在的关键是如何加强管理。”
“我支持这个意见。反正新的市场即将在三个月后落成,临时菜场对环境的影响也是暂时的。眼下我们就该讨论如何采取措施,把这种影响降到最低点。”
居民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大多数的居民支持“保留临时菜场,但是要改良”的意见。
最后,受临时菜场影响最大的那幢居民楼的代表章秀珠大姐表了态:“既然就三个月,我们就克服克服困难。毕竟大家都得到方便的。只是希望这个市场以后要有序运转,请大家一起来监督。”
会一开完,社区就联系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制订市场管理制度,通过向市场摊主收取卫生费的方式,解决了物色市场管理员的费用问题;两名市场管理员负责日常的市场管理和卫生清扫工作,市场马上变得整洁、规范起来。社区还规定摊主5点以后才能来市场设摊,8点之前必须收摊。原来乱哄哄的环境一下子变得安静多了。
回忆起那三个月,章大姐说自己进出社区,碰到的目光都是友好的,有的略略相熟的,还会主动上前来打招呼:“这段时间麻烦你们了。谢谢谢谢。”“其实,我们也只是做了一点点暂时的牺牲嘛。这样我们心里反而不安了。”章大姐现在想起,还感慨不已,“听证会一开,不仅矛盾没有了,大家还多了层相互理解。”
凡事讲民主习惯成自然
漫步在复兴社区,及目之处,几乎都留着“听证会”的痕迹。
小区里绿意盎然,特别是居民楼前的棵棵桂花,虽未到开花季节,但也清翠可人。石鑫海告诉我,这居然也是一个名叫“绿化家园”的听证会的成果。就在那次会上,他们定下来小区里栽种什么植物,买何种树种,以及如何筹措经费。会后,他和当时的社区主任郑士芬等一起冒雨买来了五六十棵桂花树,去年首次开了花。
复兴北苑靠马路边的5幢居民楼,每一幢前都有一张可坐多人的休闲椅,这也是今年年初的一次听证会上讨论落实的。
日积月累,受听证会这一形式耳濡目染的复兴人,民主意识越来越强了。谢丽娟总结说:“在复兴,一是认为社区里的事情与己无关的人越来越少,大家都会主动去关心社区的事务并参与到决策中来;二是凡事起了冲突后靠武力解决的事情几乎绝迹,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沟通、协商。”
复兴社区的一角,是个新的商品楼群,有大约10幢高层和小高层。尽管同属于复兴社区,但该楼群还是砌起了围墙,成为“园中园”。原来复兴的老年人去江边散步都不用出小区,现在就要绕上一个大圈子。复兴人知道,光心里觉得憋屈没有用,还是要去协商,当然,“有话要好好说”。他们和社区沟通过后,就推举了代表去找物管公司。物管公司解释说,“围墙门可以定时开放,两个区域内的资源还是可以共享。”代表们就反驳:“既然资源共享,就不要人为制造障碍了。”几经周折,这件交涉居然办成功了。上个月末的一天,高大妈的婆婆起床后照例到楼下散步,一刻钟后,她回家惊喜地告诉家里人:“那堵围墙真的拆掉了。”谢丽娟很为复兴人的进步骄傲:“放以前,要么一筹莫展,要么骂骂咧咧、矛盾激化。”
社区最近的一个听证会,是由石鑫海老人所在楼的居民发起开的。一楼一个居民为了解决屋子的透气问题,私自在本无窗户的墙面立面上打了一个一米二宽的大窗户。大伙儿和他协商,最后汇总5条,督促他必须于本月整改完成。五一节一过,大窗户悄悄地被堵上了。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记者 杨丽 本报通讯员 贾歆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