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朱汉华出生在江西临川,家乡历来耕读传家。家里兄妹五人,我是老四,一家七口靠父亲种田为生。
一直以来,朱汉华心中藏着一份不变的情怀:在一线追求理想,用奉献实现价值。
朱汉华是农民的孩子,从考上大学到攻读博士,他靠国家助学金完成了学业,他常说:“如果没有国家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
在博士研究生毕业的第二年,他作为工程总监参加南昆铁路建设。此后,他到石长铁路、金丽温高速公路等建设工地担任工程监理和施工管理工作,一干就是8年。
2000年8月,浙江省交通厅通过人才引进方式,聘朱汉华任公路管理局副总工程师。在此之前,朱汉华在温州市一家公路工程公司任工程总监,公司以10万年薪加百分之三十的股份挽留他,朱汉华婉言谢绝:“国家把我这个什么都不懂的农民的儿子培养成博士,不容易,我要为国家实实在在做点事。”
怀着感恩之心,朱汉华来到浙江省公路局。2002年,朱汉华根据施工实践和研究成果,编写了《公路隧道设计与施工新法》一书,提出了公路隧道设计及施工的新方法。浙江省多座公路隧道按照此书提出的方法进行设计和施工,均取得成功。
在施工中,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连续箱梁开裂问题”引起了朱汉华的注意。浙江有上千座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开裂病”,“治病”费用高,仅沪杭甬高速公路对其中一座“病桥”的“医治费”就高达600万元,“治疗”1000座桥至少也要几十亿元。
朱汉华针对浙江早期设计的一些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中普遍存在的“开裂现象”进行研究,研究成果由宁波交通设计研究院率先应用于浙江海盐大桥的设计中,有效地预防了结构性裂缝的发生。研究成果在其他大桥建设中推广使用,均获成功。
把对党的忠诚和热爱与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全部融入到公路建设事业之中,朱汉华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今年2月,刚从西藏完成任务归来,朱汉华又挑起了新的重担,担任浙江省诸(暨)永(嘉)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兼总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