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浙江文化心驰神往——知名学者五人谈
●找准位置
张晓明:浙江省应该特别关注由于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导致区位条件的变化和区域格局的重新定位,在我国文化产业新一轮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重组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创造“浙江品牌”
李准:浙江如果能结合自己的文化强项,定期召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论坛、文化演出或者是创作活动,请知名的文人来举行讲座,这对打造浙江文化品牌,提高知名度是有一定帮助的。
浙江要有自己的文化系列和文化景点,需要烙上“浙江品牌”的烙印。像巴黎的卢浮宫就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们到巴黎游玩,肯定会去卢浮宫博物馆,在文化宣传与旅游胜地之间寻找一个最佳的结合点,这是值得浙江借鉴的。
浙江在文化建设上还需要加大组织力度,要创造条件把力量集合起来。就拿影视来说,浙江有很强的创作班子,如果能把精英集中起来创作影响较大的系列影视剧,两三年内连续推出影视大片,浙江品牌也就打响了。
●挖掘其他特色文化
尹韵公:我们可以挖掘出这些大家很少关注到的浙江特色文化。说到浙江,大家想到的总离不开茶、丝绸和饮食文化,其实,浙江特色文化远不止这些。
比如环保文化。听起来蛮新潮的一个文化名词,其实很早就出现在浙江的文化历史上。杭州很早就开始对西湖进行环保了,环保方式和效果不亚于现代。
还有浙江的传媒文化。南宋时期,杭州就出现了报纸,是最早看到报纸的中国人。可浙江传媒行业并不突出,排在北京、上海、广州,甚至四川、武汉的后面,但浙江的传媒文化还是很有深度和底蕴可以挖掘的。
同样很少为大家提及的浙江文化中是酒文化,现在浙江出名的只有绍兴黄酒,但在南宋的时候,浙江可是有很多出了名的好酒。像南宋时的宫廷御酒:内库流香。内库是当时皇宫里的酒厂名,内库流香是被拿到市场上销售的宫廷酒,听这个名字就知道酒有多好了。
如果我们将特色文化挖掘够,又可以为浙江这个文化大省的画册添一笔重墨了。
●挖掘人才
余华: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本土人才的作用。引来的人才纵使有再大的名气,更多的也只是榜样作用,这种作用是短暂的。浙江要建设文化大省,就要致力于文化研究和队伍的建设,在这其中,现有的人才应是主力军。因为只有成长于斯生长于斯的人,才会对故土死心塌地。留住之后才能广纳。人才的结构就像一座金字塔,塔尖是我们引进的具有“品牌效应”的名人,而支撑整个塔体的却是底下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现有的人才。比如浙大,聘请金庸当人文学院的院长,我们需要有这样的“塔尖”名人,但是从长远来看,更重要的是不让现有的人才流失。
●强化基础
刘迎秋:要着力强化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基础:
第一,技术基础。可以创建浙江省技术发明奖励基金,对技术创新和各类发明以及与技术创新和发明的推广与应用有关的行为实行税收优惠,强推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大力构造提升知识人力资本供给的技术基础。
第二,文化和技能基础。着力率先实施和普及15年教育,积极发展高等、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从基础抓起,大力构造提升知识人力资本供给的文化和技能基础。
第三,道德和知识素质基础。继续动员各种力量,进一步加强图书馆、博物馆、书店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发展,大力构造提升知识人力资本供给的道德修养和知识素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