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大专毕业后,我找了很多工作,都高不成低不就。没有工作,日子便变得冗长起来,每天无所事事,只能跟着一帮狐朋狗友一起喝酒打牌。日复一日简单的生活,让我渐渐变得烦燥不安。曾经那个心高志远的青年,每夜都在床上思索,这样的日子会不会将自己的棱角磨灭?也就是在那种心情下,在枯燥又无聊的待业时间里,我喜欢上了将自己的满腹心事记录于笔记本上。
有一天去街上闲诳时,我无意间发现了一个可以阅报的橱窗,那里张贴了每天的报纸。更重要是,那报纸上面还公布了编辑的个人电子邮箱。回到家里,那注定是个燥动的夜晚,我趴在床上,一夜未眠。我翻出了自己记录在笔记本里的心情文字看了又看,依葫芦画瓢地写了个故事。然后,我便通过网络传给了那个编辑的邮箱。
让我想不到的是,过了不久,我又在网络上收取邮件的时候,就收到了一个姓唐的编辑寄来的邮件,他在邮件中告诉我,文章经过修改后已经刊发了。看着电脑,看着编辑老师回复的话语,我高兴得差点跳了起来。第二天,我便在报上首次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变成了铅字。
初次利用网络投稿便迎来了开门红,我的干劲更大了,每天朋友间聚会我也不去了,当朋友们忙于谈恋爱和做生意的时候,我便趴在电脑前,用心地耕耘着文字,然后,又通过网络,投给那个编辑。然而,由于水平有限,从那之后,投出去的稿件都石沉大海。在我几乎快绝望的时候,那个姓唐编辑又来邮件了,他让我加他的QQ,好直接在网络上教我怎么写稿。我收到邮件后,便快速登录QQ。
从那之后,于是,我与这个编辑的交流就变成了面对面。在网络里,唐编辑跟我聊文章的写法,推荐我读哪些好书。在他的指导下,我进步神速,后来几乎每期的报纸上都能见到我的名字了。
有一天在网上碰上唐编辑时,他又对说,你的稿件质量进步很快,都可以投给国内的很多杂志和报刊了,比如《钱江晚报》。人家是《钱江晚报》啊?我的心里一点底都没有,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我还是通过邮件给编辑寄去了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二篇稿件。在过后的两周里,我接到编辑的电话,说稿件刊用了。
随着发稿数量的增加和人生阅历的增加,我的文字之路渐渐拉开了帷幕。一不做二不休,我也不去找工作了,就在家做了个自由自在的SOHU族。因为有了网络,我就在网上给报刊杂志传稿件,发图片,直接与编辑沟通;因为有网络,我写稿更多了,发稿面也增广了。上到《人民日报》,《广州日报》,《中国青年报》;外到台湾的《人间福报》,美国的《侨报》,遍地都盛开了我的文字之花,我的收入,也赶上了城市的白领阶层。
现在的我仍旧做着喜欢的SOHU工作,回望那曾经迷茫的生活,心中还是带着丝丝苦涩。生命是一个不会停歇的过程,激情奋斗之外,我很感谢那些为自己的人生之路做出个奉献的人,这里有那个一直辛勤辅导我的张老师,也有给予了我另一种生活方式的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