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底,我正在读小学五年级,身为教师的父亲在当时就有了对计算机发展的远见,他不惜花了一万元购买了一台昂贵的奔2,并配置了EPSON COLOR 400的打印机和调制解调器。从此,年少的我不象其他同龄人学习钢琴、古筝、书法等传统艺术,而开始了对计算机互联网这项新事物的接触。
要想很好地使用计算机第一步便是鼠标和键盘,我毫不犹豫报名参加了学校的计算机培训班,二十几个学员中我是唯一的女生,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的打字速度胜于班上任何一个男生。不仅学打字,老师还教了我们DOS系统下的LOG语言编程,这让我为以后的编程学习打好了一定的基础。在学校时向老师学,在家里我就和父亲一起上网学,我们会在晚上、假期上网学习各类知识,不过由于当时是拨号上网,速度非常慢,还不时地断线。
一接触互联网,它丰富的内容让我大开眼界,这是一个深邃无底,让人充满好奇的又一个新世界。在这里,颠覆了我对课堂书本知识的盲目景仰,让我发现了原来书本知识可以丰富许多,更可以拓展出去许多,往往一个知识点可以发展出多个知识点,它们互相联系从而又组成了一个面,一张大网,在渴望并能接受各类新事物的年龄段,让我在短时间内网罗了许多新知识,真可谓是受益匪浅啊!同时,在父亲的教导下,我也没有沉迷于网络,我们一起学习,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少年时代的我就这样在电脑的陪伴下成长起来了。
2002年,父亲又配了一台笔记本电脑,我们也开始了宽带上网。这比拨号快得多了,以前一些因速度太慢而浏览不来的FLASH、PPT,需要几十个小时才能下载完的软件全部可以非常快的搞定了。这使得我可以更好地利用它了,我为班级制作了自己的网页,在网上联络同学、互相交流学习心得。由于教室里就有电脑,每次团队活动课,身为团支书的我更上网查询资料,精心制作PPT,组织各项活动。互联网——促成了班级同学之间互相的团结与联合。
直到现在,我已经是一名大一的学生了,依旧每天上网关心各类新闻、信息,作为班长,更在校内网中处理着班级的各项事物,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将来的我也会一如既往地正确运用它、丰富自己、丰富他人。
互联网的时代,伴随我成长的正是这份对于掌握与利用新事物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