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的那年,家里还非常贫穷,有时还挣扎在饥饿线上。小时候,父母什么玩具都没给我买,我唯一的伙伴是一只非常温顺的大黄狗。正是这只普通得再也无法普通的狗,给了我本来黯淡的童年生活无限的乐趣与回忆。我带她去山上采草莓。到河里捉鱼。一次,大黄狗打跑了要欺负我的狼狗。所有的一切每每回忆起来,都历历在目,好像刚刚发生过一样。
六岁那年,大黄狗在乡间的小道上被飞驰而过的汽车撞死了。
本来有点阳光的童年生活就这样结束了。
七岁那年,我们一家从农村搬到城里。
所有的家当,只是几床被,几件破家具,一口锅,还有其他的一点家什。最值钱的就属我们姐弟三人了。父母到城里的唯一想法便是希望我们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出人头地。
说句实在话,我真的佩服父母那时的抉择。后来发生的事情也正像他们预料的那样,我们用知识改变了命运。
八岁时,我走进了学校的大门。
平淡无奇的生活继续着。直到四年级的那年,一件东西闯入了我的生活。并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那是远方的叔叔送给我的电脑学习机。
用专业的语言描述这台机器的话,它的CPU是摩托罗拉的6502,内存128K.存储器是64M ROM固化在板卡上,还有外接的磁带机。88键盘。显示器是电视机。操作系统是厂家自己研发的。其实这就是那种非常普通的红白机,只是多了一点学习的功能。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讲,这台机器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但这个梦想却在我,一个毫无准备的男孩旁,悄然变成了现实。
也许这就是命运。
九十年代初,人们赋予了电脑一种神秘感,认为这是一种不可征服的科技怪物,神通广大,聪明无比。只有少数聪明人能够驾驭它。一旦操作失误,后果不堪设想。
人都有种好奇感,特别是孩子。
我便在这种感觉下,拿着说明书,一点一点操作这满屏幕都是英文的"怪物"。每次操作时,父母都要在旁边看着。他们担心,我的误操作就会把这台从邻居家借来的电视搞坏。
也许是灵性,也许是运气。也许是努力。两个月后,"怪物"被我驯服了,温顺地听着我的指挥。
就像是悬在空中的达摩克斯利剑,给了你安全的同时也无限的危险。同样,用电脑学习机学到很多东西的同时,我也迷上了游戏,经常趁父母不在家之机,抱着学习机到邻居家打游戏。终于,有一天被父母发现了。
平时对我疼爱有加的父母联手狠狠地揍了我一顿。这种被"虐待"的感觉真让我"刻骨铭心"。不过现在回想起来我真得感谢他们的"虐待"。儿时的时间我没有浪费,而是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涉猎了全方位的知识,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年级,我开始学习编程。
用的编程工具是制作动画游戏的F-BASIC,一种操作简单的高级程序。
但我没有任何代数知识,不知函数为何物。
有的是坚定的毅力与直觉的判断。
一个月后,我写了我第一个作品,用来统计全班的期末考试的数学,语文,自然,思想品德平均成绩。
成绩输入后,回车,平均成绩出来了。太快了,快得让我不敢想象,用人计算得好几个小时呀!!
我第一次认识到计算机对工作的帮助,并大胆“预言”我们的生活将为计算机的出现而改变。我相信,当时有这种感觉的中国人并不多。
小学时还可以的成绩把我送进了市区里最好的初中。
刚入学没几天,我们学校花了一百多万购置了很多电脑。真正的386.它的配置在当时还算豪华。386 44MHZ.1024K内存。无硬盘。12.1单显,1.44M软驱。
那时对电脑痴迷的感觉真是终身难忘。凭着自己电脑知识的丰富,我与计算机老师打成了"一片",他很欣赏我,给了我机房的钥匙。从此,我进机房可以说是轻而易举了。
这段时间,我熟练地掌握了G-BASIC,WPS,PCTOOLS.的操作方法,当然,DOS也变得越来越精通了。
当时,我非常崇拜一个人,求伯军。
后来,在一本杂志上看到雷军先生的文章,《程序人生》,他在文章中谈到。一个程序员生活在程序的王国里,他就是这个王国的国王。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爱的事情。
我想,这也许是人在现实遭受的压抑过大,急需一种释放与解脱,而程序世界恰好可以提供这样一个空间。
时间长了,我打上了老师那台486彩显机器的主意。但它有CMOS密码。
经过一翻努力,利用杂志上介绍的方法我成功的破译了密码(其实就是打开机箱用CMOS放电),结果无意中找到了。期末考试的试题。那年,我靠了全学年第一,离满分只差7分。
后来,计算机老师知道了这件事情。他没有向学校上报,而是替我保密并善意地批评了我。
我非常感谢他,他原谅了我,给了我健康的人格,让我懂得了这是盗窃,一种可耻的行为。而没有将这件事情上报学校(如果让学校知道了,后果不堪设想)。
初二那年,省里举行计算机竞赛,我代表学校参加,毫无悬念地获得了一等奖。
初三时,我卫冕成功。
也就是那年,我接触了一种革命性的东西,因特网。
我有个财大气粗的同学配了一台在当时顶级的电脑,上了因特网。是用到北京的长途电话,一个小时要14块。
有一次,他的电脑出了问题,让我过去帮忙。
其实这是一个极其简单而且愚蠢的毛病,很快我就帮他解决了。
作为回报,他答应我上一个小时的网。
在此之前,网络的概念只存在于科幻小说和好莱坞大片里的虚幻和神秘中。
而今,它平静地展现在我面前。
我小心地打开IE,进入搜狐网。
其实当时的中文信息远非现在丰富。但也强烈地震撼了我的固有思维。整版的《中国青年报》在网上都可以查到,而且是最新最及时的。而这份报纸送到我们这里要5天。
5天的时间,世界上许多事情都要发生剧烈的变化。
而网络却将其拉近到几个小时,将2001年的911事件拉近到几分钟。
同学帮我申请了一个电子邮件。说用电子邮件写信,只须几秒钟就会到达对方的邮箱。而且是洲际性的。
"几秒钟?"邮寄一封国际长途信件要一个多月呀。
我当时非常敏锐地“预感”到世界将因为因特网而改变。
其实我的预想只对了一小部分。在后来的时代里,因特网改变了人们获得信息和交流的方式。他们可以用搜索引擎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在论坛里与网友们讨论问题,在QQ上交友谈恋爱,用手机短信与亲朋好友相互沟通,玩网络游戏,释放在现实中的压抑。
甚至,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将摆脱电线的纠缠,将所有的设备都无线化。同时将所有的设备网络化。整合成有机的整体。
我们可以预想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年轻人去郊游,骑着电动自行车而没带任何电池,因为供电方式是无线的。他在山顶上突然想看一下今天的新闻,他就可以打开笔记本查一下。因为上网是无线的。晚上回家时想吃一顿丰盛的饭菜,用手机激活家庭智能中心,订制自己喜爱的饭菜。到家时厨房的设备已经将饭菜做好,你就可以尽情享受美食了。
这决非天方夜谭,在技术上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我深深陷入思索中。
同学拍拍我。嗨!哥们,三个小时了。40多块钱呀。
40块,太贵了。父亲忙碌一天也只挣二十元呀!
这时,我才从网络世界中苏醒过来,回到了现实中。
看来我的电脑+网络梦想还得以后实现呀。
初中升入高中那年,我十七岁。十七岁不哭的我以极其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地区最好的高中。
亲朋好友都说我能考上名牌,毫无悬念。
高中时,功课的忙碌并没有浇灭我对IT(information technology)知识的渴求,但学习成绩却有所下降。也许,学习这些课外知识真得很耗费精力。
但我坚信一条,为了自己喜欢的东西,要学会放弃。
高中三年时间里,电脑网络得到了最为广泛的普及。就连街坊的老大妈成天见人就喊:"小伙子,今天你P4了没有。"电脑已经成为了家电而不在是炫耀的奢侈品。几年前国人还羡慕美国人人手"大哥大"的样子,而今漫天的手机铃声淹没了我们质疑的声音。
我试图说服父母给我买一台PC,但父母痛苦而无奈的表情让我放弃了。家里真得没有钱。哪怕是最低档的兼容机。
三年后的高考来临了,我考得并不好。仅仅比重点大学高出四十分。这样的成绩只能考好一点的重点大学了。我并没有选择IT专业,而是选择了朝阳产业-汽车工程。
如自己所愿,我考到了一所一向以治学严谨而著称的理工科大学,学习汽车设计技术。它坐落在中国北方的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
其实父母总埋怨我,说如果我不搞电脑。我就会考上名牌。但他们忘记了他们也曾以我在电脑上取得的成绩向亲友门夸耀。任何事情都是有得有失的。我原谅他们,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都是优秀的呢?
现在我在这所大学过着紧张而充实的生活,我大姐是一所中学的优秀教师,二姐是一所幼儿园的园长。正像我父母所期待的那样,我们姐弟三人用知识改变了命运。唯一不同的是,我更早地接触了IT技术,更早地改变了自己。
迄今为止,我仍然在为我第一台PC而努力着。但我相信,努力的结果必然有收获。即使一无所获。至少说明我曾经努力过。也算不后悔了。
回顾这十一年的历程,我感慨万千。在最后用《实话实说》里每次用一句话概括自己,做一个总结。我想用阿甘的那句话。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不知道你现在或今后得到的和想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