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和往常一样,打开网页浏览,一则“我与互联网”征文的启事,勾起了我的思绪:这些年来宽带伴我这个故乡的游子度过了无数个不眠的思乡之夜。
我是1996年从浙江省绍兴农村入伍的战士。那年冬天,一列火车把我从家乡绍兴拉到祖国的东北——辽宁沈阳驻军某部。北国的冬天,气温达到零下30摄氏度。在这呵气成霜、滴水成冰的严冬里,连队还要在冰天雪地里摔打滚爬搞军事训练,对于没有吃过苦的我,初来乍到,突然面对寒冷的天气,加上整天紧张训练,我开始想家了,强烈的思乡之情常常伴我进入梦乡,醒来时已泪湿枕巾。
就在我想家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请假到部队驻地的图书馆,无意中看到电脑网络室有很多人在敲敲打打。那时,网络对多数人来说是新鲜名词,至于“互联网”什么样,无从谈起,我只是在一些资料里看过一点对它的精彩描述。当时,图书馆网络室只能用“猫”拨号。我学着别人样子,开始上网。这下,网络世界深深地吸引了我,思乡之情也得到了一丝缓解。但遗憾的是,连队管理严格,只能偶尔来上一次网。
那时我想,什么时候能随心所欲上网该多好啊。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到了本世纪初,电脑已经普及。连队为干部战士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了电脑室,上了互联网,并举办电脑培训班,经过教员对电脑和互联网知识的系统培训,我对互联网络略知一二。
有一次,我坐在电脑前,正在浏览网页。思乡的情结突然使我头脑里闪现一个念头。我迫不及待地迅速在网页上输入“绍兴”的字样,一按回车,搜索工具显示了强大的功能,带着我的意念,“唰唰”地进行搜索,如同一张大网,在无边无际的海洋里捕捞。很快奇迹出现了,只见网页上跳出了众多有关绍兴家乡的网站。我简直不敢相信,又惊又喜,没想到在这遥远的北方,能从互联网上看到千里之外的绍兴网站,仿佛与家乡亲人久别重逢一样,心里涌起一股难以抑止的激情,倍感亲切,久久不能平静。那种心情,没有出过远门的人是难以切身体验的。
在互联网世界里,我急切地点击一些绍兴网站。随着鼠标的点击,绍兴的一个个精彩网站顺次开启,一种如沐春风、云中漫步、如飘似飞的惬意与舒畅感,尽在指间彰显,思乡的情结慢慢被屏幕上的温暖融化了。网络时空顿时把千里的距离,拉近在这小小的方寸之间,使我如同置身于母亲的怀抱里。
如今,我已经转业在部队驻地成家立业。在思乡的煎熬中,家里购置一台电脑上网。拥有属于自己的电脑,没有了与他人争抢等待之苦,上网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鼠标轻轻一点,我尽可以抛开所有的烦恼和痛苦,敞开心扉,心灵如天空游荡的云般自由自在。此时此刻,我的思绪,驰骋在这条网络信息高速公路上,任我天马行空,自由飞翔,在虚幻的网络世界里面对面交流沟通。只有这样,我的乡愁才能得到释怀。此时的互联网,成了我的知已,成了我的乡音。
说来也怪,过去没有看新闻习惯的我,身在异地他乡,竟然产生了一种通过网络关心家乡建立的强烈愿望。因此,网络新闻成了我点击率最高的栏目,家乡发生的新闻,我在千里之外的沈阳皆知。从新闻里,我看到了绍兴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到祖国的日新月异。
互联网,不但为我提供了家乡的新闻,还是一个好帮手,它上面的天气信息,为我提供了携带妻儿回绍兴探家期间的天气实况。每次探家前,我都要事先了解一下家乡的天气情况,作为是否回家的决策依据,给出行带来了极大方便,让人倍感天涯若比邻的快捷。
互联网是我关注浙江,了解绍兴的窗口;是我梦绕浙江,情系家乡的纽带。从这里,我看到了家乡人民,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在和谐社会的环境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出现的欣欣向荣的可喜场面,让人感到欣喜;通过这条纽带,使我这个游子的心,与家乡贴得更紧了,情更深了。
沈阳和绍兴,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却隔不断我浓浓的乡情。因为,互联网,圆了我思乡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