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判断国内外形势,历来是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也是我们党在进行重大决策部署时的一个好传统。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确定“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首先要准确认识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准确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准确认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在指导思想上形成共识,在实际工作中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动员组织全国人民为实现党提出的目标和任务而团结奋斗。
“十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五年,我国摆脱了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战胜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肆虐,破解了部分行业和领域的投资过热所带来的宏观调控难题,从容应对加入WTO后的新变化,使经济社会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要进展,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和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显著提升。惠农政策密集出台,农业税的减免、农村学生学杂费的减免、农村电网的改造、农村道路的建设、制定鼓励粮农的政策等,都让我们看到“三农”问题出现重要转机。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在一些重要领域和环节取得了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城乡人民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加强。“十五”建设的成就,是“十一五”规划的起飞平台。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建议》指出:“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是一个符合实际的重要判断。
“十一五”时期我们仍将面临一个总体上有利的发展环境。在国际形势方面,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在国内形势方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重要阶段性特征。我们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环境,一个总体上有利于我们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但不利因素也可能增多的环境。
我们要牢牢把握“十一五”时期“承前启后”的历史方位。“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党的十六大作出的重大判断。转眼之间,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第一个五年即将过去。“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这个时期能不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为下一个10年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对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面对战略机遇期,我们耽误不得;处于发展关键期,我们失误不起。我们要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全面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标要求,建立健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