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以来,沿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方向,中央逐步明确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导向,对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作出了明确的战略部署。这些重大发展战略,不仅将贯彻于“十一五”时期,也将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过程。
以人为本、“四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先后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深刻论述了坚持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强调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建议》通篇体现“四位一体”的要求,把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作为一条重要指导原则,并对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措施。
统筹城乡、区域协调的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五个统筹”,充分体现在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之中。“五个统筹”最重要的是统筹城乡发展,最难的是统筹区域发展。这次《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强调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这使得“三农”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化,内涵进一步丰富。《建议》进一步强调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强调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性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体现了国家实现自主发展的政治意愿和政策导向。
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发展战略。我国人口众多,而且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人民群众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展阶段。这就决定了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在国际市场不断波动的情况下,我们更要深刻认识扩大内需的战略意义,处理好外需与内需的关系,坚定不移地扩大国内需求,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发展战略。全会明确提出要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强调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完善体制机制、坚持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全会把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放在重要位置,特别强调要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