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天水街道延安新村的鲍青老人早早吃罢早饭,便急匆匆地赶往社区内的凤起中学,今天下城区的流动式市民大课堂将在这里设点开课。老人到校一看,大礼堂内早已济济一堂,原来今天主讲的内容是大家颇感兴趣、自主选题的“构建和谐社区,建设美好家园”。
市民大课堂的建立,源于该区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满足广大干部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市民素质的全面提升。它创办于2003年1月,由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教育局、《每日商报》社主办,区社区学院和各街道分院承办,每周开课一讲。大课堂面向居民群众,以提高市民素质为方向,以学习理论知识、宣传方针政策、传授科学生活方式为内容,采用流动式、互动性授课形式,建立了100余个讲座点辐射全区,把课堂办到了百姓家门口,教师登门授课,居民就近入学,形成了点菜开课、送课上门的新型市民教育模式。
走上市民大课堂讲坛的教师,有来自政府机关、大专院校、社科机构的125位签约特聘讲师,也有向社会招募的1000余位富有教育经验、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这些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学科、不同机构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组成了社区大课堂的强大师资库。区委宣传部根据教师专长,确定讲课专题,按照“国情、市情、区情”,“形势政策和社会热点”、“道德实践和成长”、“法律知识”、“经济金融”、“健康养生”六个系列精选了120个课题供市民选择。每月通过街道、社区网站、宣传橱窗公布当月教育菜单。市民则可用网络点击、电话预约、上门登记等多种方式为自己选课,下城区社区学院汇总后确定当月授课内容、时间、地点和主讲教师,并通过《每日商报》、街道和社区网站向社会公布。
市民大课堂建立了灵活有效的保障机制,教师开单、市民点单、政府埋单为大课堂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基础条件。近年来,该区投入150余万元建立了市民大课堂专项教育基金,成立了市民大课堂学习展示中心,发放了市民学习指南20000余册,完善了区、街道、社区三级图书馆,开通了67个社区教育服务网站,建立了课堂教育、网上教育的平台,使市民大课堂彰显了无限生命力。目前,市民大课堂已经开设各类讲座135讲,组织参观学习活动20余次,累计参与学习人数达30000余人次,学习型社区增加到21个,学习型家庭增加到8795户。京都苑社区党委书记斯利民感慨地说:“我们社区原有300多位下岗失业人员,现在98%都重新就业,归功于市民大课堂帮助他们树立了正确的就业观,真是听课一堂,就业一人,稳定一家,和谐一方。”
[点评] 市民大课堂关注社会不同群体的需求,为普通市民送理论、送政策、送知识、送文明、送温暖,使理论学习群众化、形象化、通俗化,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了理论引导和思想武装的效果,提升了广大市民的素质,推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