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国内 | 国际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浙江高层动态 | 浙江新闻 |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绍兴 | 嘉兴 | 湖州 | 金华 | 台州 | 衢州 | 丽水 | 舟山 | 平安浙江 | 浙江概况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省外媒体看浙江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莫名其妙的大惊小怪 温州人并没有要放弃高考

www.zjol.com.cn  2006年03月30日 13:44:38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温州人的教育观念与历史文化

  那文章中说“一所学校折射温州观念”,这真是可笑至极。差的中学应该说全国各地都是有的,估计这种一所学校七成的学生放弃高考的事在全国来讲也是较普遍的,还有十八岁左右的年轻人出国打工,这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也是很普遍的。那岂不是要说“这折射出中国观念”。其实在温州地区出国打工的年轻人,基本都是一方面其本身学习成绩就不好,考不上大学,另一方面一时找不到好的稳定工作,被生活所迫。

  实际温州人对子女的教育是十分重视的。在前些年当房地产还不景气时,上海政府许诺在凡是上海买一套房子便给一个上海户口的政策,当时便有许多温州人为子女将来的高考考虑而跑到上海买房。(至于后来房价涨了这是后事,其实在温州地区父母在子女成人结婚之前为其建造或购买一套房子似乎已成为一种不变的社会风俗。)另外在温州人观念中,最被看好的两种职业是医生与教师。在温州地区,一般教师除了教学任务外,只要用其余时间再带几个学生就可以得到相当或者高于工资的额外收入。这是因为家长们都十分重视孩子的学习,总是想让孩子通过课外的辅导学得更多更好。其实最受家长重视的是英语辅导。我所知道的是在温州农村每年暑假时期,许多大学生回家后在家里开办一些英语辅导之类的,一暑假下来就能挣到好几千块钱。

  对于教育、文化的重视,在温州自古就有长久的历史。南宋约150年中温州地区出了1346位进士。在温州瑞安的中华进士第一村曹村仅南宋时期就出了80位进士。1896年温州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数学专门学校,1897年温州创办了中国第一份数学刊物《算学报》,1899年温州地区还出现了中国现代最早的地区性数学学会----“瑞安天算学社”。温州地区单就数学院士就出了10人。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期间报道:“据不完全统计,在数学方面,温州籍数学教授至少有200人,其中曾担任过著名大学数学系系主任或数学研究所所长职务的达30多人。在同一个地区走出如此众多的数学家和数学研究者,这在中国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温州地区的学生每年的高考上线率也都要高全省平均水平。

  东南沿海的教育现状

  客观而言,福建,浙江这些东南地区的教育基础建设及发展还真是不怎么样的。中国东南沿海(福建,浙江)这些地方,解放后长期以来都是被作为对台防台的军事政治最前线。所以国家对这些地方资金投入一向很少。就温州地区而言,这是一个一面朝海,三面都被重重高山与周边隔离的地方,其山地面积近80%。建国后到1981年的30年间,国家对温州的资金投入累计只有6.55亿元,是其他同等城市的七分之一,即使是改革开放,温州被被列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后,所得到的国家资金投入也是很少。其实浙江的中学教育也是比较落后的,例如在温州地区,由于政治历史等原因,在温州的父辈人中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很少。即使如今像温州瑞安市这样一个人口约120万,05年名列中国百强县市21位的地方,2000年瑞安全市初中毕业生总人数为18896,而普通高中招生量为6726人,普高的录取率只有35.6%。02年时瑞安市有公立高中16所,民办17所,实际其中大半是职高。03年瑞安市初中毕业生16374人,普高招7249人,普高录取率44.3%,(且是由于考生人数下降了)。这里中考录取时,是根据学校的好坏按学生成绩高低依次录取,其最好的学校瑞安中录取的是最顶尖生源,故而像瑞安中学这种学校高考时的重点上线率达约60%,而本科的上线率则将近100%。如此名声较差的高中则就只能招道末尾分数的学生了,这样这些学校的高考上线率往往很低,这也是正常,这种学校的学生往往认为自己考不上好大学,不去高考的普遍很多。所以说像文成县玉壶中学这种小镇上的中学七成学生放弃高考也是很正常,没有任何值得大惊小怪的,或许北京,上海那的人是没见识过。

  全国各地教育机会不平等这确是不争的事实。七成人放弃了高考------很明显是他们自知在中国这种不公平的高考制度下很难有考取好的学校的可能,故无奈地放弃了高考,与其早些去另寻谋生之路。如果这些人是在北京上海,也是有可能考上本科的,甚至重点,北大清华之类的。“制度的不公,这又何奈”。

  其实许多人高中毕业后,或连高中都没上过的人为谋生,而出国打工这种想象在中国东南沿海(福建,浙江,广东)等这些地方是极其普遍的。(去年去伊拉克打工被绑架的几个福建农民中有一人岁数不就还很小吗)。

  一则是由于被生活所迫,二则是由于教育机会的不公。(最近报道今年高考的全国录取率将只有约50%,而这数值在农村地区将变得更小。)其实社会本身也是一个极好的供学习的场所,许多有成就的人也都是这么过来的。就事实而言,与那些是为了找一份工作的大学生相比,这些人出国后将来在经济方面的境况,肯定会比一般的大学生要好。如果就与那些只为找工作而学习的大学生相比而言(Einstain将此称为猪栏式的生活),与其在国内的大学工厂内经过几年时间被生产成为“经济的商品”,不如到海外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早些开始谋生也是一样。一样的目的,不同的途径而已。都是为生活而忙碌的人。对此任何人都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卑贱之分。

来源: 腾讯  作者:  编辑: 傅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