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秦山一期、二期的基础上,中国核工业已经打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NP(China Nuclear Power中国核电)这个自主化品牌,形成了CNP系列的设计产品。叶奇蓁自豪地说,中国百万千瓦级核电站CNP1000的初步设计也已完成。
从全套引进,到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管理、自主运营,到众多核电设备的国产化,秦山二期在创造了中国核电自主品牌的同时,也带动了整个中国核工业、特别是核装备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今年3月的一天,叶奇蓁出现在一个国内阀门厂的产品鉴定会上,作为院士的他,为何会钟情于小小的阀门?原来,我国核电站建设用的普通阀门,大部分已国产化,但技术含量高的核一级阀门却主要靠进口,而此次通过的核一级阀门已成功运用在秦山二期,不但促进了我国核电设备国产化,价格也仅为进口产品的一半。
小小阀门,只是一个缩影,国产化的进程一直贯穿着秦山二期建设的全过程。在秦山二期55项关键设备中,有47项是国内制造的,一大批核电专用材料通过研制,实现了国产化。无论是设计自主化还是设备国产化,在我国核电发展史上,秦山二期都实现了一个重大跨越。
在反应堆堆内构件的国产化上,叶奇蓁讲述了这样一个进程表:1号机组从法国引进,2号机组国内企业承担一部分,而今天开工的秦山二期3号机组将以国内企业为主,4号机组则完全国产化。以前,堆内构件要总包给法国的法马通公司,合同价达2240多万美元,而承担国内加工任务的上海第一机床厂完成了其中近一半的加工量,却只能获得190万美元加工费。这一状况,随着秦山二期国产化进程的加快,正得到长足的改变。
这一变化,在叶奇蓁的眼里显得弥足珍贵。他说,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核电核心技术和设备国产化,秦山二期的每千瓦造价为1330美元,而同期国内全套引进的核电站每千瓦的造价达1800至2000美元。秦山二期与相同规模的引进核电站比,节约了约70亿元的投资,这70亿元就是自主创新走国产化道路的直接效益。如果按照目前我国的核电建设规划,到2020年前再建3200万千瓦的核电站,光设备就达2000多亿元,只要按照目前秦山二期的国产化率测算,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企业起码可以分享1000多亿元的市场,更重要的是,这将给我国核装备工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叶奇蓁深有感触地说,从秦山二期联系我国核工业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自主创新是核工业发展的灵魂。唯有立足自主创新,才能解决核心技术问题;唯有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实现核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将国家安全和事业发展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