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一位懂法律的局长
从金华一中创办外国语学校的时间推算,用“顶风作案”一词毫不为过。2005年4月开始,国家教育部明文规定,一切不符合“五独立”的校中校一律停业整顿,而金华一中却在这个时候迎难而上。
记者在采访中,该校校长朱耀仁不止一次提醒记者,我们的教育局长,是一位当过县委书记的局长,他非常精通法律,我们一切按法律来办事。或许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精通法律的局长的直接参与,一个明显不具备申办民校的主体,却能顺利炮制出一个外国语学校。
我们暂且回过头来,2004年12月,金华市教育局向金华市政府提出《关于要求调整新建金华市外国语学校(金华一中国际教育部)扩大规模的办学请示。2005年1月7日,金华市政府办公室已抄告单的形式向金华市教育局作了批复,同意外国语学校(金华一中国际教育部)的办学规模由原来的12个班调整为24个班,在校生由600人调整为1200人,并注明建筑面积为24000平方米。
令人遗憾地是金华市政府办公室仅对金华外国语学校的招生规模进行批复,并未对外国语学校的合法性进行严格的审核。接着金华外国语学校仅凭这个抄告单向市民政部门申领了办学许可证。这也是金华外国语学校能在全国一片讨伐“校中校”时,从容越过审批的一个原因。
金华外国语学校的投资方关系也很暧昧
据一位知情人介绍,2004年12月,金华市教育局通过多次讨论后决定由其名下的浙中教育集团和金华一中国际教育部共同创办外国语学校。学校的体制按民办性质运行。经过一断时间的酝酿,2005年3月13日,金华教育局下发文件,金华外国语学校的建设资金3000万由浙中教育集团(2000万)和金华一中(1000万)共同筹措。同年4月,金华外国语学校便在金华城区进行提前招生。而此时距外国语学校领到办学许可证,还有3个多月呢。
那么所谓的浙中教育集团,又是怎么样的一个集团呢?据记者了解,这是一个没有任何经济实体的集团,是金华市教育局下属的全资公司。正如现任公司总经理施某说的,这是一个特殊的公司,这个公司是“红顶”公司。施经理表示他刚接任这个公司,有些事情还不方便接受采访。他们所投资外国语学校的2000万元,其中一部分是已工会的名义集资的,另外就是浙中教育集团担保向银行贷款。
那么作为外国语学校的另一个投资方---金华一中,它其实也是一个国有机构,两个国有企业投资创办一个民办学校,这究竟为了什么?我想明眼人一看就该明白了。他们一开始就在规避国有资金是办不成民校的,那怕办成了投资方也拿不到好处。要有回报只有自筹资金。然而根据法规投入民办办学的资金是不允许集资的。
办民校一切均为了赚钱?
5月16日上午,外国语学校朱校长接受记者采访时向记者诉苦,金华一中从原来的校区搬到现在的校区,累计投资近2.1亿元。其中近4000—5000万元需由校方自行承担,学校哪来的钱?为了让记者相信他们说的话,朱校长向记者出示了相关资金分摊的文件。这或许就是金华一中积极创办外国语学校的初衷。
为了规避《教育法》所指的民校办学不能占用国有资金,金华一中以工会的名义向教职员工集资,再加上第一批学生入学所缴的预交的学费,金华一中勉强凑足了1000万元。
业内人士分析,国有名校热衷办民校,说穿了是钻教育体制的漏洞。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赚钱合法化。像金华一中通过举办所谓的“民校”后,收取学生的高额赞助费就心安理得。实际上仍是由金华一中出场地,出校舍,出师资。这实际是一种国有资源的转换然后流失。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外国语学校的校长朱耀仁,他反复声明他是为公家干事,他目前领的工资是仍由金华一中发的,外国语学校只是发给他每月140多元的值班补贴。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金华外国语学校实际上成了金华一中创收洗钱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