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国内 | 国际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浙江高层动态 | 浙江新闻 |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绍兴 | 嘉兴 | 湖州 | 金华 | 台州 | 衢州 | 丽水 | 舟山 | 平安浙江 | 浙江概况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产经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中德沪杭磁悬浮谈判陷入僵局 中方:德方要价太高

www.zjol.com.cn  2006年06月15日 09:13:46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今年5月下旬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时,中德两国曾就沪杭磁悬浮项目达成了初步协议。正当人们翘首盼望磁悬浮沪杭线及早开工时,却从德国传来了谈判陷入僵局的消息。

  德国不会用大代价换取项目

  近日,据英国《金融时报》驻德国记者报道,德国联邦交通部长沃尔夫冈·蒂芬泽已经拒绝了中国国家磁悬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吴祥明提出的、由德国政府提供融资的要求。这名官员还否认了一些媒体的报道,称德方并未同意以向中国转让磁悬浮技术的“核心方面”来换取沪杭磁悬浮铁路的建造权。

  其实在默克尔访华期间,德国本来期待的是一份“最终协议”而非“初步协议”,但“尽管进行了整夜整夜的谈判,但在建磁悬浮新段方面仍然未能突破”,主要障碍就是“德国政府不愿从国库里掏出数以亿计的钱来补贴这个路段”。一些德国媒体甚至攻击中国“在硬逼外企交出技术”。据德国媒体说,德方倾向的方案是:由中方付费,购买德国磁悬浮技术的使用权,然后由中国自行建造。

  而据记者从参加谈判的中方官员处了解到的消息,德方在磁悬浮技术上的要价太高,中国方面实在难以接受。谈判就此陷入胶着。

  谈判拖下去对德国也不利

  一位德国专家直言不讳地表示,“事实上,双方僵持不下的实质还是价格问题,德国不过是以尊重知识产权为由,给谈判设置了一定的障碍”。德国媒体一直认为,“上海磁悬浮线路的建设只是为德国技术扩大了国际影响,并没有给其带来多大经济效益,因此这次希望在沪杭项目上‘昨亏今补’,获得更大利润。”但在谈判陷入胶着状态后,中德媒体纷纷报道了吴祥明主任在德说的一句话:“再不行这条线就不建了。”这显然和德方最初的预期相差很远,一时间让德国媒体有些“吃惊”。

  今年3月,当沪杭磁悬浮项目通过中国国务院批准立项后,在德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德国媒体纷纷报道,认为德国西门子、克虏伯公司手握一把“好牌”:中国“十一五”规划中已经立项;中国“迫切”希望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建成;中国虽然已有能力独立生产磁悬浮列车,但核心技术还不过关;而德国磁悬浮技术经历了几十年的试验,成熟且安全,尤其在电子系统控制方面具有领先优势,而这一核心技术还并未运用在上海磁悬浮项目中等。加上之前中德在磁悬浮列车方面的合作,德国媒体普遍对德国企业拿到这一项目很有信心。

  面对目前的情况,德国中国问题专家弗罗托教授认为,是德方错估了形势:“实际上,中国批准的只是沪杭磁悬浮交通项目建议书,并没有设开工时间表,更没有说非建不可”,而且磁悬浮技术并没有像外界渲染的那样神秘,如果谈判拖下去,“并不一定对德国有利”。

  中德正在努力缩小谈判距离

  对于中德之间在磁悬浮技术上的合作,德国媒体一直投入了极大的关注。今年年初,有些中国媒体透露中国已开始自己研制磁悬浮技术,德国媒体立即敏感地指责中国“剽窃”,即使德国政府出面澄清,舆论仍未完全平息,直到沪杭磁悬浮项目浮出水面,他们才转为“平静”。

  日前,面对形势的变化,德国联邦交通部长蒂芬泽忙出面发表声明,称“目前的谈判涉及的只是技术的特殊应用细节,双方正在努力缩小谈判距离”。德国媒体分析认为,对于沪杭磁悬浮项目,德方还是很看重的,不会轻言放弃。

来源: 环球时报  作者:  编辑: 朱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