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国内 | 国际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浙江高层动态 | 浙江新闻 |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绍兴 | 嘉兴 | 湖州 | 金华 | 台州 | 衢州 | 丽水 | 舟山 | 平安浙江 | 浙江概况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省外媒体看浙江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深度阅读] 温商数亿资金被套上海商业地产市场

www.zjol.com.cn  2006年06月30日 13:07:4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现“大脚丫”鞋业连锁城总经理,当时担任圣力数码广场总经理的金从安认为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困难时期:按照原计划,每月的推广费用是18万元,但是开业以后,减少到了5万元。另外每月人员费用10多万元,水电运营费用10多万元。当时正常租金每月140万元收入,完全可以支付这些支出。

  “他们将所有的资金都抽走,经营费用掐得很死。据说是还贷压力所致。”金从安回忆,公司内经常发生拖欠员工工资的现象。一度甚至因为拖欠一份专业期刊的广告费,被对方起诉,最终将钱付清后,对方才撤诉。

  按照商业规律,刚刚开业的商场应该对租户“放水养鱼”。但是在资金捉襟见肘的背景下,这显然很难实现。

  广告费减少的情况下,金从安提议减少租户租金,但是此时投资方坚决不同意,造成很多商户的不满。客流少了,商户就少,商户撤出了,客流更少。形成了经营的恶性循环,最终难以为继。

  目前,4~5楼由于开设娱乐场所的计划搁浅,一直空置着。商户陆续撤离,使得1~2层几乎人去楼空。仅有3楼的网吧还在继续营业。

  今年3月,圣力数码广场一度在上海联合拍卖有限公司挂牌。根据当时的情况说明:转让总价底价为2.2亿元,其中包括7000万元负债(需由买受人一并承担)。而在北京另一个拍卖行,也曾经出现过圣力数码广场的拍卖信息,转让参考价仅为1.9亿元。

  沦陷东海商都

  林森并不是唯一的“冒进者”。

  在上海最具标志性的南京路步行街上,被称为“百慕大”的东海商都经过第四次转手之后,最终被转入李正鳞、黄正定等温州人的名下,以上海华通机电集团的名义,花费5.2亿元从上海友谊集团购得40年产权。

  但是自从2003年买下这一物业后,允诺开业的商厦迟迟没有动静。

  根据一位东海商都的租户透露,温州人玩转资金的手法相似,都是希望通过“四两拨千斤”获得产权,但是后期经营的资金不足,导致了一系列问题。与圣力数码广场类似,东海商都最初投资的主要是6个温州人。李正鳞、黄正定通过在温州民间集资等方式,筹资5000万元,付清了土地出让金及契税,拿到产权证。

  在地产高峰期,温州民间资本对“上海买楼”这样的概念非常认同,东海商都的每个大股东下面,又有很多小股东,这种融资模式温州十分常见。

  根据这位商户的调查,“东海商都”后期通过高得惊人的举债方式来操作:欠工商银行2.3亿元左右;欠爱建信托投资7000万元;欠卖方、现在的百联集团则近1亿元。

  资金不足,导致商厦后期经营迟迟没有启动。这位租户说,东海商都先是承诺2004年10月开业,后来又说要到2005年5月1日开业,到2006年,根本连承诺都懒得再给。

  不久前传出东海商都转手于某香港基金的消息。根据该商户的深入调查,所谓香港基金(巴贝多公司)其实也相当于是个中介公司,主要作用是帮助温州业主解决债务燃眉之急,并一起寻找下家。去年12月,上海华通机电在香港召开了记者会,直接宣布东海商都公开整体发售。

  从商业角度看,东海商都商业位置相当好,但是由于底层由上一个业主租给了新华书店,也影响了商厦的整体经营。“新华书店曾经提出提前结束租赁合同要2000万元的赔偿,但是温州人那边那个时候根本没有能力再拿出这么多钱。”这位商户说。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编辑: 朱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