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浙江,坚定不移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的要求。如何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事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走在前列。这是全省人民共同关心的大事。为此,6月14日下午,浙江日报、浙江在线邀请到参加这次省党代会的3位基层代表和省委政研室、省农办、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与广大网友一起,共同交流这个话题。
主题: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 时间:2007年6月14日 地点:浙报四楼直播室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省第12次党代会特别报道,报网互动的直拨现场。请允许我介绍嘉宾,他们是:
党代会代表、省农科院党委书记 管竹伟
党代会代表、富润集团党委书记 赵林中
党代会代表、奉化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
省委政研室副主任 沈建明
省农办副主任 顾益康
省发改委副主任 刘亭
欢迎你们的到来。今天我们的论坛除了设立在浙江日报的主会场以外,还在台州宝石集团、浙江科技大学,湖州吴兴区港湖社区、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省农科院、富润集团,以及滕头村等单位设立了分会场。
现在有很多的群众在收看我们的网络直播,也欢迎你们。
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到底有什么意义?它与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健康社会小康,有什么关系?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和党代会的代表和网友以互动的形式和大家探讨。
让我们先来看一段宁波电视台有关企业创新的发展的视频。
主持人:欢迎回来。促进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社会小康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赵书记,您能就结合科学发展观,联系企业在过去几年当中创新创业印象深刻的事给我们谈谈?
赵林中:我是诸暨富润集团的,我讲不好普通话。我们的企业我觉得有点比较特殊的,因为在1992年到2002年里面,主要是在当时国有企业改革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根据当地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兼并了21家国有困难的企业,所以我觉得有点特殊。当时,兼并国有困难企业20余家,就是接受了国有企业之后有9100多名职工,当时债务70多亿。忠诚党的事业,忠诚于我们的事业,办事认真,处事公正,这样几句话可能有人觉得是豪言壮语。当时11届省委做的报告里面,提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我当时一听,觉得这八个字也没有多少信息,但是,后来听了之后觉得有整合力。到最后结束的时候,赵书记有了点睛之笔,最后才提到这句话,所以我们结合我们企业的实际情况,觉得确实应该创新富民、创新强省。当时,我们21家,加上我们自己的22家,结合做成一个集团以后,我们通过恢复,逐步消除了债务,没有把这个国有企业职工推向社会,是这样过来的,后来一想这个是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产品创新的问题,一个是体制创新的问题。什么是产品的创新?我们是全新的产品,怎么创新?我们也摸索出一条路,觉得是实用的技术来创新。赵书记12号的报告也提到,我们现今的国有企业,要从现今逐步的推出,我们要搞体制上的创新。
主持人:您的意思是一个是技术方面的创新,一个是体制方面的创新?
赵林中:我的理解,我们企业的自主创新,除了工业技术的创新,还有其他许多的的创新,是全方位的,包括体制的创新,管理的创新,还包括制度、文化方面的创新。这些制度文化,使我们获得了成功,而现在可能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对这些制度的问题要予以解决,这个制度创新也是企业要注意的。
主持人:管书记,您能结合这几年具体情况对浙江农村的创新、创业谈几点认识吗?
管竹伟:各位下午好。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业务提高浙江服务的能力,加大了农业科技服务的创新领域。特别是注重了在生产实践当中发现一些技术的难题,提高科技创新针对性和有效性。
那么,我们这几年,围绕浙江省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我们创新了一批新品种、新技术,这个通过集聚科研优势,支撑产业发展,服务区域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努力。尤其是我们有效的转化了一批优良的品种,包括粮油品种,像杂交水稻、油菜新品种在长江中下游大面积推广。蔬菜新品种包括浙菜205,浙前1号,一些瓜果新品种,浙江省解决了南方和北方一些短缺的水果品种,就是枣子梨都得到了很大的推广。
这几年我们研究了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与保养的技术,给农民的增收带来了好处。特别是支撑了一批高效生态的农业的主导产业、主导产品,一些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的科技含量,提高了这部分的科技的含量。这部分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前段时间到浙江农村去调研,到了余姚市,整个余姚这几年来推广先进的技术的覆盖面达到了97%以上,优质良种的比例达到了98%以上,科技的含量特别高。农民的人均收入去年是8335块,增长的幅度相当高。
前不久又到嘉善一个镇,那里运用科技进步,就是用了我们农科院培育的新品种,然后农民也进行了模式的创新,一季种植蔬菜,一季种植水稻,最终的结果是葫芦它的效益很高。我那次去,每亩收入已经达到六千多元。这样算下来,基本上可以达到千斤粮万元收入的效益。浙江的农民运用科技、运用现代技术提升我们的传统农业,包括农业整个提优的问题。这个非常好。
听了省委赵书记的报告当中,感受很深。创新是灵魂,怎么样把科技第一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我觉得非常重要。
主持人:刚才管书记介绍的全部是农业的创新,可以说每项创新都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今天不必在意时间,我们畅所欲言,今天把事情谈透是我们的宗旨。
沈主任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党代会走富裕富民、创新强省之路的背景是什么呢?
沈建明:这次的党代会,我认为是基于三个背景:
第一个,这是在全面科学总结浙江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经验的基础上。对浙江30多的年经验各地都在总结,理论的探讨很多,表述很多,但是,如果做一个简要的概括的话,可能就是创新。这就是浙江的基本经验,充分体现了浙江人民善于创业、勇于创新的文化传承。我认为在今后浙江的发展当中,浙江还是依靠全省人民的创新创业。
第二,创新富民、创业强省的提出,是为了分析今后的发展目标和任务,面临的形势和要解决的问题这个基础上提出。未来一个时期,或者是今后的五年,浙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当中,我们一方面要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的社会的任务,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基础。同时,从一个量的方面来说,浙江也将进入人均GDP5000美元以上的发展阶段。一方面要继续加强体制创新,通过体制创新来为浙江进一步发展确立新的体制优势,来完善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提升我们的国际化水平。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来改变的结构调整。转变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同时还要加强文化创新,通过文化创新来提升浙江发展的实力。
与此同时,还是要进一步调动全省人民创业的积极性,浙江的发展在浙江的发展中,全省人民的创业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把创新创业这两篇文章做好,浙江才能适应未来得发展。
第三,创新的提出是基于深入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和谐社会在浙江的实践基础上提出来了。这几年浙江在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当中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同时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化。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我们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举措,创新发展模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需要我们进一步落实发展。发展要依靠人民,发展与人民的密切相关。
所以,我们觉得这次党代会提出的创新富民,创新强省应该是立足于浙江实际的发展道路,是有浙江特色的和谐的发展道路,也是我们浙江在新的的时期实现新的发展的必由之路。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必由之路,为什么说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是浙江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呢?
沈建明:前面其实也提到了,在新的的发展阶段,浙江有许多问题要解决,比如说我们要去提升我们的产业,要加快转变我们的增长方式,我们要实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全面的协调发展,像这样一些目标都需要我们去加强创新,去鼓励全省人民继续创业。
主持人: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对推动我国的全省的小康走在前列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沈建明:应该说就是浙江的科学发展之路,和谐发展之路,应该说本身就是基于贯彻落实科学观,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提出的。同时也要紧密结合浙江实际,具有浙江特色。
主持人:好的。谢谢。下面想请刘主任,结合浙江企业面上的情况,谈谈创新富民、创业强省这样一个重要的意义。
刘亭:这条路子应该说主体是企业,从企业的这个意义上来,我想讲的是我们企业参与市场经济的竞争,这就需要增强竞争力。关于增强竞争力实际有很长的道路,最早是人无我有,大家都还没有生产轻纺产品的时候,我们浙江的农民,泥腿子上岸,开始搞这个轻加工工业。
第二步,就是人有我廉,我这个产品的卖价比别人低。竞争力强。
第三步,你降低成本,我也降低成本,到最后走出第三步,叫做人廉我优。我的产品的质量好。
但是,等大家的产品的质量都上来以后,就是第四步,就是人优我新。我的款式新,我的功能新。这个说到底,是竞争力最深厚的源泉,还是靠生生不息、与时俱进的创新。浙江的企业从产品的生产应该说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都走过,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第四步。现在的问题是走好第四步,就是人家也有了,人家有廉了,人家有优了。在这样的前提下,你能不能出新,出奇制胜,以你更优越的性能价格比,更新的款式,更新的功能来占据市场。
当然,作为企业来说,恐怕不仅仅是产品方面的创新。首先,这个管理上面要有创新,管理就是生产力,文化上还要创新。管理是生产力。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如果说是昨天的经济实际是前一天的文化造成的。浙江省为什么改革开放这些年来,我们的企业搞得这么活,有这么多的民营企业家异军突起,说到底,还是勇于创新,不断创业,善于创业这么一种人文精神在这里,才一步步走到今天。
主持人:就是说创新要永远的走到前面,快人一步,来取得的更大发展。我们知道,滕头村的发展是我们有目共睹。我们想请问傅书记,您能结合滕头村的创业的典型的事例给我们谈谈创新、创业的意义吗?
傅企平:我觉得我们对创新、自主创新、创业富民这个观点非常的赞同。因为我们滕头村是在农业大寨的时候就发展了,但是我们到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就改变了原来传统的一些发展模式。我们搞花卉苗木,种子种苗,出口到日本,是我们浙江省第一个出口的。同时又在浙江大学和省农科院的帮助下,我们搞了优质品种,这样农业的档次提高了。同时又在99年,我们搞了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主持人:这个是我们比较流行的奇异瓜果的生态方面旅游项目,是吗?
傅:对。现在搞了农家乐。我们起步比较早。韩国的旅客到了我们村里,他们也感觉到我们的农村也可以这么漂亮、这么美丽。有几个游客跟我开玩笑,他们想留下来当我们的村民。有几个游客觉得到了滕头村以后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去年我们旅游的总额收益是4500万,同时,又进行了一些招商引资,我们村民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我们的空气好,环境比较好。
我们不仅仅对农业要能够自主创新,对工业、特别是对生态环境保护这方面也是非常重视。我们村里成立了一个组织,如果要上项目,它是一票否决制。多年来,已经被我们否决的项目有经济效益好的,但是有污染的就有30几个项目。
主持人:就是因为有污染,所以坚决的否决掉?
傅企平:当时我们村民很不理解。这么好的效益,我们这么小的村,需要经济的发展,这个环境保护可以再晚一下。当时我们党委跟他们说明了,他们也理解。现在,我们有服装企业,估计今年它的产值能破十个亿。原来我们服装是为上海加工的,现在我们出口到日本、奥地利、意大利、英国,这些他们要求都比较高。而且我们得到了他们的赞赏。所以,现在他不仅仅搞服装,还搞房地产、搞旅游、搞四星级宾馆。
还有国有企业,一些传统的农业,传统的工业,现在已经没有出路了。腾头能保持走在浙江的前面,浙江能走在全国的前列,就是靠自主创新,靠创业富民。我觉得这个路我们是走对了。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想请顾主任,结合全省三农的情况谈谈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理解?
顾益康:这次党代会提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我看全省的人民,特别是我们的农民兄弟肯定特别的高兴,也特别的亲切,他们就是想,省委的报告把我们30年的经验都给总结起来了。这不就是我们走过的路子吗?这个说到了点子上,这就是我们浙江的发展,就是靠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今后的新世纪,更加要靠一种锐意创新、创业的精神。我觉得我们浙江三农工作这点走在全国的前列。22年我们的农民人均收入全国第一,乡村企业各项指标全国第一,百强县有30个我们是第一,我们有国际级的农民,不容易,全中国就是我们一个。进入到全世界,傅企平被评为全球特色贡献人物。这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我们浙江人民的骄傲。所以我觉得,傅企平现在是国际级的人物。这是联合国发的奖,厉害!创新、创业谁是主体?浙江的农民。就是老百姓创大业、创新业、创市场、办实业,才有我们浙江的今天。老百姓里面我们的农民是主体。农民的创新、创业带来了浙江的大发展。所以说,这两点要互动。
我觉得农民的创新、创业,与我们省委,省政府的支持是互动的。没有农民的创新创业不行,但是,没有各级领导的解放思想,支持农民的创新创业也不行。我们提出了发展家庭工业,走农民工业化,城镇化的路子。我们义无反顾的提出,到新世纪我们到底要不要种粮,我们已经提出了效益农业,我们适时推出城镇化的路子,农民不仅可以种庄稼,可以办工厂,给农民一个更广阔的创业的空间。所以我觉得,小城镇的蓬勃发展,造就了我们浙江工业化、城镇化的浪潮。最后归结性的东西,就是百万的农民产业,带动了创新创业,所以能人的作用相当重要。能人怎么创造出来?不是所有的人都去下海,组织部发现不了。谁能发现,只有市场能发现,所以两千万农民出去闯市场,企业家的悟性就出来了。所以我们的党委一定要鼓励全民创新、创业,能人创大业、创实业,条件差的可以创家业。我觉得我们浙江的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告诉大家一个非常好的消息,我们最近建立了一个中央党校考察团来的时候,这是浙江新农民的经验。他们介绍,我们通过小额贷款,把很多贫困的农民解决了贫困的问题。我问他你们现在有多少?他说原来百分之四十几,现在30%。我说我们改革开放前35%,比全国高两个百分点,那个时候农民很穷。我们现在很明确的告诉你,现在只有千分之三。我们浙江的农民30年收入增加了44倍,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一批像鲁冠球这样的创新国际市场的国际级的企业家人物。世界上只有把地主比为企业家的,没有把普通的农民比为企业家的。我们浙江更重视的是小平理论,是因为小平理论使我们敢创、敢闯,才有百万的企业家,才有百万浙商走天下。这个小平的理论,是创新的法宝。所以我觉得体会特别深。
主持人:太精采了。说的太好了。谁说我们农民只能耕田,种田。我们农民也可以办企业。我们还将继续创新、继续走下去。刚才大家谈了,创新创业是浙江改革开放的经验之一。但是我们在基层的采访的时候,我们也经常听到反映,说在创新、创业的过程当中,还面临一些制约的要素,看来凡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请问赵书记,在企业创新、创业当中,在体制科技人才方面都存在什么样的制约呢?您认为?
赵:事业上面,有了很好的经验以后,我们要重用他们。我们公司有一个员工,这个人素质各方面都很好,想重用他。结果他的家乡来了一个电话,他马上丢了我们这个岗位到家乡考公务员去了。一个大学生要在企业慢慢的成长起来,太苦了。我觉得这方面有体制上面的制约。
总的来说,结合我们企业自己的实际,还是要在体制上面要创新。因为我们是国有企业的创新,我认为,能够突破那些人才上面的制约。
主持人:好的。谢谢。刚才赵书记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在企业当中机制体制还有人才的方法的制约因素。刚才在我们论坛的进行途中,我们也连线了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他们认为,要克服科技服务企业的这个制约因素,一是科研机构这个项目要研究要以产业为导向,不能闭门造车,企业要舍得投入,要在项目的前期开始介入。这是他们的观点。接下来请问管书记,您给我们谈谈农民在创新方面存在什么难点?
管:浙江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农业发展将面临新的的问题和挑战。突出表现在哪里呢?就是农业资源的紧缺的趋势不可逆转。因为浙江省的耕地面积很小,水资源总量还好,但是紧缺的问题严重,缺乏优质水。第二就是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给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数量的需求增长不可逆转。现在大家都害怕农产品安全问题,即要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还要考虑数量安全。吃饭是最重要的,没有饭吃了,还能干事情吗?所以质量和数量都是非常关键的。第三,人民的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期待,也不可逆转。因为,除了生活条件好了,还要追求很好的生活质量,这个生活质量就要有好的生态环境。迫切面临的是资源的压缩,关键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要扭转我们浙江科技发展的瓶颈,夯实科技的储备,这个储备很重要。一个是创新理念,一个是成功转化理念,一个是储备理念,这三个理念非常重要。科技创新是需要我们科学研究的实验条件的改善,和增长型的科技经费的保障。使科技人员能够静下心来,潜心研究,创新好成果,服务好三农。这是因为,农业科研工业性的性质很明显。因为它的服务对象是三农,在现阶段,我们三农的问题还是农民的增收问题。在现阶段农村经济总体来看,浙江在群众来说是可以的。但是,这个总体的势力还是不强的。我是这样认为的。那么,农业又是弱势产业,受到市场的风险、自然的风险,这些损失农村是直接感受到的。就像这几天下暴雨,损失的都是农民;市场卖不了的时候,损失的又是农民;鸡鸭得了禽流感以后,损失的又是农民。所以三农的服务的对象是农民,农村的经济是弱势的产业。现在针对农民的收入不高,特别是一些纯农民的收入不高。所以,农业科技不可能也不应该到农民的头上去收取。因此,除了我们科研单位,加大自身改革,转变理念,这个需要公共财政有利的支持,才能更好的提供公共的服务。另外,我还想讲一点,农业的科研周期很长。
还有一个新品种需要,有一个技术的创新、资源的积累创新,包括还有了解前瞻性,做好储备工作的事情。所以,研究一个新品种,相当不容易。我有一次到农科院以后,海南岛的一个育种基地,我真的很感动,远看是要饭的,近看是烧饭的,仔细一看是我们的育种专家。为什么像要饭的?戴的是海南岛的斗笠,近看是烧饭的,因为海南岛的太阳很大,晒黑的,这里面包含我们多少科研人员的心血在里面。但是,有时候是成功的,也有失败和挫折的时候。这个时候需要更多的宽容,这个时候还要引导科技创新非常宽松、宽容的环境。所以,这次党代会报告里面,省委书记谈到了创新文化,保护创新热情,宽容创新挫折,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氛围,这点非常重要。讲到了我们农业科研人员的心坎里去了。
主持人:好的。谢谢管书记。刚才,管书记给我们介绍了农业创新方面一些制约的因素?下面请问傅书记,您给我们谈谈,农村在创新创业方面存在的一些创业因素吗?
傅:最起码普通话你要会讲。我原来到北京去,天不怕,地不怕,最怕就是讲普通话。一讲普通话,第一次,我自己也听不清自己讲什么。
主持人:我觉得您现在讲的很好。
傅:我们成立了基金会,表彰、奖励那些教书育人的老师。教子有方的是优秀的家长,表彰的是优秀的学生,考上了省重点的学生奖励1万,考上了市重点的学生奖励2万,考上硕士的奖励5万。现在我们已经有57个大学生,而且有23个是第一批重点。你工作了以后,再去读书,确实没有用,但是我们也鼓励他们。另外我们觉得,光是靠我们自己的学生还不够,我们还招聘了500多个大学生。大学生来了以后,通过三年以后,他享受我们城市的待遇。给他小别墅,十万,二十万,可能也有五十万的。光是这样给他读书,还要引进的。另外我们鼓励他们考取北大,如果我们有同志去学习,工资照发。同时包括年轻的大学生,我们也去鼓励他,我们也给他优惠的政策。同时,我们要经常的交流,比如到一些好的企业,好的一些农村,到花溪,华月村,到宁波。但是,光有执行还要有作用。重要的是人才培养出来以后,我们的国家才会走向兴旺。就像现在美国认为我们这几年发展太快了,经常讨论中国到底怎么发展慢一点?这就是我们的自豪。
主持人:刚才傅主任讲了全民学习一个例子。有一个网友问我们说,能不能请嘉宾谈谈创业富民和创新强省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它没有指定是哪位嘉宾来回答?我们看看哪位嘉宾来回答?要不请刘主任说说。
刘亭:这个也是根据网友现场的提问,发表自己不成熟的看法。创新应该是对各行各业对全社会提出的一种发展的导向。创业不但是有这个要求,而且把这个创新这个主体结合在一起。同时呢,我这个创新的目的,最后,有明确的这个价值导向。就是要创造更多的财富,要增强我们竞争力。所以说,这个创新和创业实际上它是有密切的联系。那么,在党代会的报道当中也是专门讲,在创新中创业,在创业中创新。如果简单从我的粗浅的理解,更多的是从创新的整体要求当中,加强主体或者是企业这些主体的主观能动的活动,把主观的努力和客观的实践结合起来。同时,所有的活动也不是为创新而创新,是创新最后创造更多的财富,是要能够增强在国际市场竞争当中,更大的竞争力。之间是这么一种关系,我这个是很粗浅的看法。可以清其他的嘉宾发表更深刻的看法。
主持人:好,顾主任说两句。
顾益康:补充两句。我的理解是创新是最重要的。你有了一个创新的理念的引导,我们的创业才能够成功。我们刚才也讲了,从浙江30年我们农村的发展来看,首先就是一个创新一个引领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体现我们创业的理念是与时俱进的。我们以前可能是不自觉的创新,到现在我们应该是一个自觉的创新。就是如果说没有经历创新的理念,很可能我们要落空。要博学多才,很重要。我们的创新一定要在有潜力的基础上,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超越以前,始终引领世界潮流。这个就是创新。那么,创业始终是我们实际的要坚持的。第二个,没有创新的引领,我们很难创业的成功。但是,创业如果没有创新这个引导,我们的创业就是缺乏能够促进自身的发展,这个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当时我觉得创新创业的主体一定是老百姓,一定是企业。那么支持这个创新创业一定是我们的党委政府,这两点的关系要处理好。
主持人:好的。谢谢顾主任。刚才各位也分析了基层遇到的一些制约的要素,问题总是要解决的,现在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破解这些制约,坚定不移的走创新富民、创新强省之路。沈主任您能谈谈重要的思路和重要的举措,表明创新创业是我们的必由之路吗?
沈建明:这次党代会的报告,提出了一些明确的思路和一些具体的举措。那么就这个总的思路而言,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又好又快的发展,全面改善民生为主线,改革开放自主创新为动力,以建设党的建设为报保障。用这三句话应该说是对整个推进创业,创新强省的概括。报告提的比较多,包括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对这些举措如果做一个概括的话,我想大概是这样五个方面:一个是加快调整我们的产业结构。加快转变我们的经济势力,来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来实现好中求快,使浙江的发展能够保持继续领先的态势。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在实现我们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自主创新。这个创新不仅仅是科技方面的创新,包括理论的创新,包括体制的创新,包括文化的创新。通过各个方面的创新,来为我们下一步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再一个就是全面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统筹做农村的发展。这些工作也就是讲的统筹发展,或者是协调发展。着力解决好改善民生问题,发展民族问题。总体概括已经大概是这几个方面。
对于我们企业,农村等基层单位,怎么来实现新的发展?怎么来贯彻创新富民、创新强省,有几个比较重要。刚才我们的傅书记,管书记,他们当中提到一个问题,就是人才。赵书记谈到在企业的创新过程当中,怎么聚集优秀的人才。我们的傅书记专门谈了一下怎么培养人才的好的做法,我们的管书记也谈了一些。我觉得人才的问题是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基层单位在追求创新的过程当中遇到的一个实在的问题,这是必须有一个怎么培育人才,留住人才的问题。那么从我们傅书记讲的过程当中,我得到一个启示,就是这里的企业有了一个好的体制,没有人才可以培育人才,可以提供人才,可以留住人才。因为无论是创业,还是创新最终都要人才。在人才方面应该是企业基层单位当中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觉得就是我们要结合企业基层单位的实际。我们现在企业的发展,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的企业经过十几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具备强大的实力,有的企业可能还没有到这个阶段,可能更多的就是关注。还有的企业可能是还处在一个起步的阶段,可能要通过合作。每个企业在每个阶段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出发,来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第三个就是创新,一定要针对实际。下一个阶段,我们企业的变化跟过去的二三十年完全不一样的。在工业领域,所以必须要针对市场,这样创新才能达到效益。
当然,企业在创新的时候,有一个就是围绕市场,或者提到效益,这个非常重要。品牌建设最后成为企业一个持续的发展。最后我觉得,企业在创新的过程当中,要考虑一个创业的问题。这里的创业觉得应该从广泛的概念上理解,我们有的企业经历了一次创业,二次创业,可能现在是三次创业的概念。有的企业可能是二次创业的阶段,还有的可能是刚刚创业。这个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那就要二次创业,三次创业,甚至多次创业。其实,企业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创业的过程,我觉得这个很重要。有了这样一种认识,有了这样一个思想,我觉得我们企业的改革,创新、创业做的更好。
主持人:好。谢谢沈书记的建议。赵书记,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企业下一步的设想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赵林中:我很赞同沈主任讲的,各个企业的情况不同,各个企业各个阶段的情况也不同。我们在讨论赵书记的工作报告的时候,就是讲这八个字,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我说也可以用八个字比喻成创业创新、富民强省。我认为创业跟创新最好连在一起。
主持人:您又在创造?
赵林中:这是我们昨天讨论的时候,这个也可以讨论的。创业创新,富民强省我认为也是同等的。我们企业下一步初步的设想,根据我们企业的实际情况。所以我结合我们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还包括人才的实际情况,发展是硬道理。还有的时候,有的人老是讲,稳中有精,精中有稳。发展是硬道理,到我们企业里面,硬发展不一定显得有道理。现在,社会上经常以做大,做强,走进世界500强。我根据我们企业的实际情况,我提出是做大不易做强,做强不易做精。做大,做强,不如做精做长。还是实际一点好,干好50年差不多了。我们企业,本分的企业,跟做人一样的,本分一点好了,各个企业的情况不一样的。沈主任刚才说,各个企业的发展的阶段不一样的,实际的情况不一样的。不能好高骛远的。有条件的要增强,增大。条件差一点的,我们还是实际一点好。所以我们企业下一步的不是做大,可能还是做小。因为国有控股的企业,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要逐步的推出那些行业,所以慢慢做小一点,做精一点。但是,不管怎么样,不管企业是什么样的性质,不管怎么样我认为创业、创新对企业来说是永恒的主题。不但是永恒的主题,我甚至感到是生死攸关的事情。要不断的创业、创新,在创新中创业,不断的创业。对薄弱的环节,继续的发挥,建设我们浙江美好的未来。
主持人:看来企业要实事求是,走我们企业自己所应该走的道路。我们的论坛当中我们也联系了分会场的宝石集团。他们表示要坚持自主创新,创自主品牌,切实提高核心竞争力。我们也联系了浙江科技学院,他们表示高校要更多的培养创新、创业的人才。我们请刘主任介绍一下如何在结构调整当中贯穿创新创业的理念?你有什么建议?
刘亭:首先我讲一下创新创业之间有什么关系。现在讲创新,应该不仅仅是着眼科技创新、物质创新。刚才沈主任讲,我们的创新即包括理论的创新,科技的创新,机制的创新,包括文化的创新。这些因素,引起我们对创新的概念,或者是内涵的理解。但是我个人感觉到,创新从这些角度理解可能不够。实际上我们现在很多事情都是在创新。关键你有没有上升到规律的角度来认识。我们领导干部做报告,就是开创工作的新局面,我们欠发达地区,要作为新的增长点。如果没有创新,会不会成为新的增长点?我看都不可能。所以我们现在讲,增长方式的转变,发展模式的转型,体制与机制的转轨,所有的这些转实际上都包含着创新。所以我想,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实际我们应该从创新的角度来理解。就是原有的功能,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的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要给予原有的基础创新,来满足现在的发展。
总的的趋势是农业占的比重越来越低。在这个过程当中,制造业、工业会包括这个第二产业,包含建筑业在内会有一个比较长足的发展。那么,最后由一、二、三产业的结构变成二三一的结构,最后变成三二一。也就是服务业老大,制造业工业老二,然后农业还是小头,这就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这是一个大的国民经济的产业优化的过程。实际上这个企业在这个创新创业的过程当中发生机构的调整,实际上应该说也是很灵活。刚才傅书记讲到,他们滕头村把景观农业,生态农业,最后转化为旅游农业,这个实际上就是原来我们意义上说的单纯的农业已经变成了和现在服务业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它是单纯的农业,我看不见得,是单纯的旅游业也不见得。今后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实际上大的方向就是产业融合,就是像我们的制造业,过去单纯的搞制造,省委领导有幸到英国的牛津大学访问学者,老外的专家说了,中国人以中国制造世界工厂自居,很满意头衔。但是一定要搞清楚,世界工厂有两类,一类是世界的工厂,就是全世界制造业都搬到中国来了,都在这里加工制造,你是世界的工厂。你有一种工厂,就是世界性工厂,就是全球性,世界性的,那就是跨国公司。资源掌握在他们这里,核心技术在他们这里,销售网络掌握在他们这里,整个全球范围内来配制各式各样的资源,最后他赚钱是大头。我们前段时间,2005年中关村的报告,披露了两个实例,一个是DVD,一个是MP3。但是在几十美元两个产品当中,我们中国人在加工制造的环节,一个是1美元,一个是1.5美元,而人家赚一个是15美元,一个是25美元的专利费,这就是中国的现在的现状。所以我们一定要意识到一定要从世界的工厂转为世界性的工厂,要加强我们生产的服务业,一次提升我们的制造业,这也是一个结构的调整。当然这个结构的调整,广义来说还包括城乡。我们原来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民论农民,现在不行了,可以反弹琵琶,可以跳出农业,可以统筹城乡。现在的思路就是城乡一体来解决三农问题,农民的转移、转化要摆上日程,这是城乡结合,还有区域结合。简单的输血不行,要走科学的发展道路,应该是基础设施优先,改善他们的基础条件,要教育培训优先。这代不能脱离贫穷的状态,但是要扒掉穷根。过分分散的人口结构,我们公共服务提供不了,必须要人口相对的积聚,产业相对的积聚。最后一个解决生态优先,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对环境负面影响比较小,科技含量比较高。这样的话,一方面本身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按照现在科学发展的理念和要求,就是要通过转移致富,给他们这些地区提供大体的公共服务,虽然生活在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不可能和发达地区一样大。大家基本的生活收入,和基本的公共服务大体相当就可以了。这种发展的路子就是区域发展的思路的创新,不管是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发展,在这轮资源环境下,一定要另辟蹊径,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谢谢。
主持人:管书记,下一步,我们如何做精、做强,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呢?
管书记:刚才听了刘主任说的话,其中刘主任说了农业是小头。我的的感觉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比重是小的,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是小的。但是它关系到国际民生,稳天下民心的产业。在任何时候,不能放松,不能忽视,不能动摇。浙江省在有限的资源上如何发展高效的理念?在这次赵书记的报告里面,提出了要做精、做优,做强农业的主导产业,这个确实是符合浙江的实际的必然的选择。我们缺的不是市场,而是要有赢得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这是最关键的。我们浙江省的优质农产品,凡是有区域特色的,都是不愁销路。所以这点提的非常好,这里关键需要强有力的科技的支撑。所以下一步,认真的实施好自主创新,推进我省又快又好的发展,真正的发挥我们科技人员的主力军作用,坚持科研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围绕农民的增收致富,把科技成果汇集到广大的农民和广大的消费者。刚才讲,农业要做精,做强,尤其要在育种种苗上下工夫。在创新领域取得新的的突破,在农产品保险盒景深加工技术上下工夫。创新,西药攻关并取得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有新的突破。发挥优质高效,要在安全技术上下工夫。为确保农产品的安全上取得的新突破。在开发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上下工夫。在发展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高新技术的研究领域上下工夫。为引领我们浙江未来农业取得更大的成绩再上一个新台阶下工夫。
主持人:我们论坛上的网友发帖子非常积极。这位网友想问管书记:“省农科院如何以创新为主题,开展新技术的推广和农民的培训问题?”
管书记:因为这几年,说实在的,农业科技如果要千家万户提供服务,这个说实在不太可能,每个人服务不过来。但是,现在农民的经营的方式有改变,包括龙头的企业,农民合作社,这些新型的组织已经开始形成。可能还是要建立在这些大型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上面。还有一个,我们这几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派了65个农业科技人员,去65个乡村帮助农民脱贫,就是培育当中一些致富能人。通过我们的技能培训以后,带动这一方,这个非常重要。我们连续每年要派出2500人次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传授。新品种如果没有新的的技术相应配套的话,不是很完善,所以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下一步,这方面要加大力度,特别是要在一些特色的农业,比较明显的地方,我们还要建一个示范的基地和科技成果的示范基地,这样能够带动这带区域农民的发展,把真正科技优势来支撑产业发展来服务区域经济。谢谢。
主持人:好,谢谢管书记的解答。我们知道,滕头村现在是明人在外了。那傅书记,滕头村的下一步的发展你有什么思路?
傅企平:刚才我觉得上了生动的一堂课,同时我也非常赞同我们赵林中同志的观点。我觉得就要像赵林中同志讲的一样,不能盲目的培育,我们要走自己的路。就像我们滕头村,我们的优势在哪里?我们的劣势在哪里?我们想想,从过去到现在,当时与多少个西京的百姓,现在华西就是一直保持红旗不倒。我们的老书记,也把它保留下来。但是,我觉得如果你太保守也不行,要有科学的发展观。我们一定要有高起点的一个规划,要分布实施。现在,很多的农村它都在讲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的认为,建造别墅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一些非常好的建筑拆掉,这个不现实。我从去年开始,因为我在农村里,搞了很多的花卉苗木。我那里除了工作以外,有三件事。还有一个喜欢看书。那么我平时喜欢看看书,看看报纸。还有一个喜欢花卉苗木,所以我在农村里经常出去走走。从去年开始到今天,中央提出了以工补农。就这两年,我们的农村绿化这块,面越来越广,所以整个农村的发展统领做的非常好。我们浙江在今后五年,要走在前列,这个是完全有希望的,所以我们充满了信心。这几天,听了报告以后,我已经跟和老书记汇报了,我们沟通了下一步怎么贯彻,怎么落实。希望大家都来关心我们滕头村。
主持人:我们也祝滕头村发展的越来越好。这是白沙村的发来的帖子:“我们要通过创新让农家乐发展的更好。”同时我们的湖州钢头社区也发来帖子:“要做好社区就业和再就业的工作。”想请问顾主任,在实际当中怎么发扬浙江精神?
顾益康:我们需要推动创业富民、创业强省的强大的精神动力。我觉得浙江的经济,就是我们长期以来在经济社会发展创新中形成的一种精神的提升和升华。我的的理解,浙江的经济核心是什么?就是创新创业。以创新创业为核心,这是推动浙江不断的走在我们全国的前列的强大精神动力。我很自豪,同样的邓小平理论,同样的政策,为什么我们浙江的农民富的快?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强大的精神支撑。一定要把弘扬创新创业,作为进一步推动我们浙江创新创业强大的精神动力,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建设文化大省的原因。我们要始终高举文化大省的旗帜,文化就是生产力,我们农村的兄弟如果不组织,就是散沙。毛主席很伟大,组织农民,把农民组成革命战线,最终成功了。所以我们新世纪,一定要以科学的发展方案,来引导浙江人民走向新的辉煌。具体的讲三句话:一个是我们进一步明确我们这个创新创业的新方向,第二要培育创新创业的人才,第三要有创新创业的新环境。
最后把新农村的建设作为我们新的重点,或者是亮点。让低素质的农民也能够享受我们小康的生活。很重要一点,我们怎么动员、培养农民,去帮助农民创新、创业,让他们也能够走上富裕文明的道路,这也是我们共同的道路。
主持人:非常感谢顾主任。现在的网上非常的热闹,很多网友发帖留言。长三角研究院希望为当地政府和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下面这个是从浙江科技大学分会场发来的帖子:“大学生经过自主创新,将理论应用实践。我希望有更多的平台鼓励我们大学生自主创新。”下面是一位网友的发贴,他说:“大学汇集了大量的科技人才,教师为社会服务,科技创新方面具有积极性,希望有更多的政策鼓励。”接下来有两位网友发来了提问:“民营企业如何在培养人才、收集信息方面有效开展自主创新?请在座的嘉宾谈谈,看现场哪位嘉宾愿意回答。大家推荐还是顾主任。
顾益康:我对这个是外行,主要是我觉得办法总是比困难多,这个首先要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我觉得如果在这个时候,无非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引进来,一个就是自己培养。人才都是藏龙卧虎的,农民工可能在某个工艺上、某个岗位上就是高手。我们流水线上,每个人都是创新的主体,每个人都是在岗位上有长处,都很了不起,一个螺丝钉都能发挥好的作用,所以企业都有可能培养人才。所有的企业的职工都应该成为创新的主体,关键看你怎么去发掘,怎么去培育。我觉得激励最重要,这样无形中就会出现人才。另外一个,我觉得引进要靠良好的企业形象,要靠企业来引进,也靠企业家的凝聚力。最后还要靠政府,给我们企业创造一个非常好的创新创业的环境。这个非常重要。
推进信息化这个非常重要,比如金融体制改革,如何通过精英体制的改革,为企业拿到资金创造更好的条件,如何通过国家的信息化为这个企业的信息发展创造好的条件。另外一点,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全民的教育水平,打破我们企业的瓶颈资源。另外给企业的创新创造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服务的环境也非常重要,现在的税收也好,城管也好,大企业也好,农民的就业很困难。这些低收入的人,我们要关心他。城管动不动就罚款,动不动把做早餐的车给砸了,这个有问题,要人性化管理。要为农民的创业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我们各个部门,大家都要围绕着老百姓,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我希望我们每个人从自我做起,为创造一个更好的创新产业的环境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谢谢。
主持人:我们谢谢顾主任的归纳,也感谢顾主任的建议。帖子上还提到:“创新创业关键是人才,如何让普通老百姓提升创业意识,敢想敢干?”请各位嘉宾谈谈。
刘亭:这个说到底是我们体制和机制的问题。我们新中国建立以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所以在那样的背景下,我们的市场主体,我们的农民,我们的企业,都没有创新的冲动,也没有创业的动力。改革开放以后,改革的趋势就是政府的权利向市场的主体下放,中央政府的权利向地方和基层下方。这种体制改变以后,大锅饭吃不成了,逼着人们必须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去创新和创业。刚才,傅主任讲到百万农民闯市场,百万农民成为企业家,都是因为有了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的理论,有了这个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以后,人们身上那种潜在的创新的冲动、动力被激活了。我想真正要鼓励或者是推动更多的人加入到创新的行业当中,就要推进相关的制度的改革,我认为这是第一位。最后,评价这个人的标尺,是它的业绩,而这个业绩,在激烈的竞争市场当中,要靠你去创新和创业。这么一种大的机制形成以后,我想不愁没有人才,而且遍地都是人才。关键是原来的体制把人才束缚死了,现在要通过体制改革,把人才挖掘出来,培养人才要把它的才能最大限度限度的用好,才能出现遍地是人才的可喜的现象。所以要强调体制的创新、体制的改革,特别是人才体制的改革。
主持人:谢谢刘主任。刚才读了浙江科技学院的帖子,浙江科技学院也要求嘉宾来解答:“如何鼓励高校教师创新创业,这方面有什么政策?”在座的嘉宾有哪位可以解答这个问题的?
管竹伟:高校教师应该是我们省创新的重要力量。如果从比较广义的角度讲,我们高校的教师从事的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工作,而且更重要的是高校的教师,本身担负着培养创新人才这样一个神圣的使命,所以我觉得我们的高校教师本身它就是在创新。那么,目前对于鼓励高校教师创新的政策,应该说越来越完备,包括鼓励教师创办一些企业,创办一些研发机构,可以用它的科研成果跟我们的企业进行合作生产等等,这些方面的一些政策比较完备。有的地方有一些风险资本的投入,包括用政府的引导资金来鼓励我们的高校教师大胆创新。对于高校的学生,我们这次党代会也提出鼓励高校的学生创新创业,这个政策应该说是和我们鼓励高校的教师的政策基本是一致的。从目前来看,应该说我们浙江的高校,它的整个创新活动也非常的普遍,有了一批创新成果。像这次全国的科技奖当中,相当大一部分是来自高校的。我觉得一方面高校使我们解决了一些政策和体制的问题,另外一个方面,很重要的是观念的问题,就是一定要充分的认识到高校本身的工作,它跟创新本身就是结合在一起,即包括了科研成果,科学研究创造、创新,也包括培养创新人才。所以我觉得,应该说在我们浙江推进创新过程当中,高校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主持人:好的,谢谢。刚才我们看了论坛,很多网友反映希望这次直播视频提供下载。我们浙江在线在直播之后可以提供下载,到我们的专题页面上面就可以下载。
今天通过论坛,阐明了创新强省的意义,我们也直面了一些因素,我们有理由相信,浙江在创新富民、创业强省的路子上会走的更加顺利。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我们今天的直播到此结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