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烈士应唯鲁骨灰回到故乡 甬江儿女 新闻战士
2016年07月04日 04:50:00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应磊 通讯员 朱尹莹

  浙江在线7月4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应磊 通讯员 朱尹莹) 在河北阜平县革命烈士陵园,有《晋察冀日报》报社烈士忠魂碑,排在首位的应唯鲁(原名沈鞠如,又名尹唯鲁)是宁波人。

  不久前,应唯鲁的骨灰回到故乡。在宁波浙东抗战老兵纪念园里,立起一座新的烈士墓,大理石碑上镶嵌着烈士浮雕像、镌刻“甬江儿女、太行英烈”八个字和简短的生平。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记者来到浙东抗战老兵纪念园和应唯鲁的母校——前身为甬江女中的甬江职业高级中学,追寻这位烈士的足迹。甬江职业高级中学校长陈疆雷告诉记者,上世纪30年代,甬江女中有很多进步师生,也有中共地下党员,在这里,应唯鲁接受了最初的革命启蒙。

  陈疆雷说:“在甬江女中读书期间,应唯鲁已经成为宁波抗日救国会的骨干,也加入了中共的外围组织读书会,秘密转入中国共产党。”

  甬江女中校史上这样记载:抗战初期,甬江女中师生为东北义勇军筹措了上百张棉被,八一三淞沪抗战后,更为前方的将士买布制衣,而此时“龚春惠(蕙)、沈鞠如等同学日夜奔走,为之操劳。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沈鞠如再也坐不住了,她加入了战时宣传队,留书一封,北上抗日。宣传队从余姚、杭州溯运河北上,后又改乘火车,一路演出抗日救亡戏剧、歌曲。

  在西安,为了革命工作,沈鞠如把名字改成“应唯鲁”,包含着对鲁迅崇敬的意思。到达延安后,中共党员身份的应唯鲁进了抗日军政大学四期深造,后来去了华北抗日最前线的晋察冀边区从事新闻抗战工作。

  此后,应唯鲁再也没有踏上故土。家人只记得应唯鲁来的两封家信:一封叫家里送支钢笔给某个地址的某个人。阔绰的父亲买了支派克钢笔让人送去,却没有送成;另一封说自己得了疥疮,希望家里送药。一向爱干净、甚至有点洁癖的富家小姐,会得上这样的病?家里人自然无法想象,当时曾经娇气的富家二小姐在太行山上的生活何等艰辛。

  应唯鲁的记者生涯主要在《抗敌报》。《抗敌报》是《晋察冀日报》的前身,晋察冀通讯社成立时,应唯鲁也是通讯社的记者。1939年4月4日《抗敌报》登载了应唯鲁的通讯作品《选举乡长大会》。

  应唯鲁是《晋察冀日报》最早蒙难的烈士。当时,《抗敌报》一边出报,一边还要与扫荡的鬼子、伪军周旋。为了保密,报社对外称“晋察冀游击支队”,报社领导都配发了手枪,而普通记者编辑配备了两颗手榴弹,一颗掷向敌人,一颗留给自己。

  由于工作踏实,善于做群众工作,不久,应唯鲁被报社派往涞水县工作。1940年12月,敌人利用汉奸、地主,挑唆一部分人干起了砸县政府、杀害革命干部的罪恶行动,这起事件被称为“汤各庄事变”。

  在这起事变中,应唯鲁被匪徒团团围住。她强压怒火,平静地讲道理。应唯鲁越是平静,匪徒们越是又恨又怕。于是,这些匪徒气急败坏地对她毒打凌辱后,用乱石活活砸死了应唯鲁!年轻的应唯鲁从宁波出发投奔革命,牺牲在太行山脉。

标签: 甬江;晋察冀日报;报社;烈士 责任编辑: 程永高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