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海盐县得胜村架起百姓追求新鲜文化的“桥梁”
2020年09月19日 08:06:39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谢梦骑 通讯员 吴丹萍 摄影 谢梦骑

  【礼堂名片】

  海盐县百步镇得胜村文化礼堂始建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室内配有礼堂(多媒体教室)、讲堂、排练厅、农家书屋、老年活动室、特色展厅等,常年对村民免费开放。室外拥有总面积达4500平方米的得胜村文化公园,由室外舞台、灯光篮球场、健身苑点、电影放映点和文化长廊等组成。文化广场上的得胜大舞台每年开展百场文艺下基层、送戏下村等各类文艺演出活动。

  【礼堂故事】

  在得胜村有座石桥名叫“六部大桥”,位于百步亭港新升村与万胜村之间。近些天雨总是下个不停,清晨的六部大桥上寥无人烟,桥下没有船只来往,水面灰蒙蒙的,看得模糊,却能感到迎面吹来的风沾着水汽,肌肤上传来彻骨透髓的凉意。据说当时这座桥造的是三孔石板桥,后来改为水泥桥,而现在的钢筋混凝土拱形桥是1981年改建的。

  六部大桥之所以有名,那是因为这桥与清朝高官陈阁老——陈元龙有关。清光绪《海盐县志》卷七“舆地考·冢墓”记载,“文渊阁大学士文简陈元龙墓,《续图经》同赠公之暗墓在六步墩”。据传由于陈元龙之墓在此,经考证很可能就是现在位于得胜村10组附近。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总是对乾隆下江南的故事津津乐道,却不清楚原来乾隆六下江南有四次住在陈元龙在海宁盐官的私宅内,更不清楚这六部大桥北的陈坟就是这个与乾隆皇帝有着说不清道不明关系的陈阁老之墓。

  据说,当时因交通需要由清廷六部出资在陈元龙墓前造了这桥,所谓“六部”,为清廷当时中央行政机构中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及工部,指陈元龙当时官至工部尚书,后调礼部,再任兵部尚书,功劳卓著,地位显赫,故名“六部大桥”。

  原先六部大桥是非常热闹的,桥的两头都开着茶馆,泥垒的墙,稻草的顶,每天清晨青烟从高耸的烟囱袅袅升起,不一会,茶客们便络绎不绝地走进这草屋,泡上一壶茶,津津有味地喝起来。这一喝可以喝到大天亮,人慢慢多了,热闹的嘈杂声此起彼伏。茶馆隔壁的豆腐坊,磨豆子的小钢磨发出刺耳的吱呀声,老虎灶“呼呼”作响,丝丝缕缕的白雾穿过厚厚的草顶轻轻飘散在晨雾中。大约7时,早班轮船“呜呜”鸣叫着从六部大桥下穿过,停靠在轮船码头,早早守候在码头上的人依次跨上轮船,轮船又在“呜呜”的叫声中离开码头,驶向武原和硖石。

  现在的得胜村旧村部已经是另外一般景象,一行行整齐的庄稼和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果树连成了片,像是在一幅描绘绿色田野的巨画当中画了几条不同色彩的线,只有那小小的候船亭还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仿佛在叙说着当年船来船往、人去人归的热闹场面。新的村部整村搬迁到了距离原村址约1000米远的海盐县百步镇横港集镇,这里是得胜村村民的新家园。

  随着镇里吊顶、标签产业的飞速发展,得胜村从原来的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村民大都在附近市场有自己的一份生意,幸福的日子就在身边。

  “郁姐,这么晚还来啊!今天加班了吧?”

  “不累,说好的没有特殊情况不缺席。”

  晚上忙完了手头的工作,村民郁彩芬赶到了文化礼堂的舞蹈厅,走廊口的大排练室里灯火通明,里面有十多名打扮时髦的中年妇女穿着专业的健身服,在厅里的大镜子前练着舞步,虽然外面的天气非常阴凉,但厅里翻滚着热气,她们的脸上和手臂上都不断淌着汗珠。

  “明天排练厅有别的兴趣小组要用了,大家凑在一起训练的时间很宝贵啊!”平时白天大家工作都很忙,组织舞蹈队训练的陈阿姨把队员们的训练时间安排得很好。

  “原来农村一家家住的都挺远,聚在一起不是打牌就是打麻将,现在大家生活条件变好了,都想参加一些更高雅的活动。”得胜村文化礼堂现在已经有11支文体团队,像舞动风韵排舞队、腰鼓队、瑜伽队曾多次获评县级文艺团队的称号,大家因为共同的兴趣聚在一起,平时排练、参赛,慢慢建立起更加亲密的感情。逢年过节,礼堂里组织的大小活动都是场场爆满,居民们搬着凳子都要挤进来凑个热闹。为了配合美丽庭院的创建,文化礼堂还时常组织大家到附近村去参观,大家每回都能汲取不少新的创意灵感。

  为了给村里的居民提供更加优越的设施条件,2016年得胜村文化礼堂在海盐县率先试点独立法人理事会制度,启动农村文化礼堂理事会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由经营舞美公司的个体经营户李挺担任法人代表。这一制度的实施,从配备人员、整合资源、保障来源3个方面建立了长效机制,提升礼堂的管理。李挺将价值20多万元的灯光音响设备与4支演出团队作为投资,扩充文化礼堂的设备与人员配备。为了解决经费来源,李挺一方面积极联系结对共建单位募集活动经费;另一方面不断寻求社会购买服务。2018年,得胜村文化礼堂通过社会购买服务举办40余场文体演出活动,一次次精彩的演出顺利落幕,李挺自己的经营品牌也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得胜村的文艺团队从刚开始的2支发展到了现在的11支,村里的文化活动也愈加丰富多彩,参与到文化活动中的群众也越来越多,健康快乐、文明优雅的生活方式已在得胜村蔚然成风。李挺说,希望今后自己不仅能在硬件设备上为得胜村百姓的文化生活实现更多可能,更要在挖掘本地文化特色方面下更多的功夫,让文化礼堂火起来的同时,文化生活能一天天变得更有品质。

  【记者感悟】

  经由农村土地政策,而形成整村搬迁的村庄在嘉兴有很多,得胜村就是其中一个典型。随着农业用地开始规模化集中,并通过现代农业技术进行高效生产,再也不需要那么多农民种地了,大部分的农村劳动人口通过打工、经商,慢慢走向小康生活。而我们面临的另一个现实是:面对重组后的农村新社区,应该如何建立新的睦邻关系?面对来自四方的陌生面孔,如何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面对走向富裕的生活,如何为居民创造更加具有品质的生活?这些问题在得胜村文化礼堂里就能找到生动的例子。

  “居民想要什么样的活动,我们就创造什么样的条件……”文化礼堂更像是旧农村生活和新农村生活发生变化的“见证者”。在得胜村文化礼堂,人们通过参与活动,满足自己文化需求的同时,也吐露出自身精神层面的转变,文化礼堂作为服务的提供者,更要抓住这种“转变”,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标签: 责任编辑: 吴珂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202009/W020200919291980346185.png

海盐县得胜村架起百姓追求新鲜文化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