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瑞安“城人产”融合发展 追逐共同富裕的青春都市

2021-06-15 08:34:08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黄丽丽 金长青

国旗教育馆 

  浙江在线6月15日讯 这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千年古县。

  新石器晚期,飞云江下游两岸已有先民繁衍生息。瑞安置县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人文荟萃,文风鼎盛,是中国重商文化、南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涌现出了永嘉学派名家陈傅良、叶适,以及“南戏鼻祖”高则诚,国旗设计者曾联松等一大批名人名家。

  这是一座民营经济发达的活力之城。

  瑞安是“温州模式”的重要发祥地。40万瑞商、10万瑞籍侨胞从鸡毛换糖到国际贸易、从家庭作坊到现代企业,使瑞安发展成为温州县域经济的“领头雁”,形成了汽车零部件、机械电子、高分子合成材料和时尚轻工四大主导产业。2019年,瑞安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大关,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百强县上游。

  这是一座可品读有温度的幸福城市。

  在这里,中国最早的新式医学堂等文化古迹、全国首家国旗教育馆等文化坐标以及城市书房、百姓书屋等文化设施,相互交织,延续千年文脉;在这里,推窗见绿、出门见景、仰头见蓝,在全域美丽中体验亮点景致;在这里,“三位一体”改革、“五化十场景”引领未来乡村建设,“云江悠境”“陶泉福地”“蓝海风情”精品线引领全域旅游风潮,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缩小到1.87,为共同富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什么样的城市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才,集聚什么样的产业。”瑞安市委主要领导说。在瑞安,城、人、产的关系正被重新定义,重新建构。尤其是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背景下,瑞安正着力走出一条共同富裕先行、整体智治示范的瑞安路子,高水平建设“青春都市·幸福瑞安”,全力当好温州“做强全省第三极、建好长三角南大门”排头兵、顶梁柱。

  “俯仰两清空,舟行明镜中。蓬莱定不远,正要一帆风。”一如当年陆游过瑞安江,今天,“学在瑞安”“健康瑞安”“平安瑞安”不只是打造中的城市品牌,更成为老百姓幸福感的来源。随着“城、人、产”的进一步融合,幸福瑞安,这个洋溢着青春活力的温州大都市区主中心南部新区,正如一颗耀眼的新星,在东海之畔冉冉升起。

  产业转型 奏响发展最强音

  “有市场的地方就有瑞安人,没有市场的地方就有瑞安人去创造市场。”瑞安,民营经济的先发地区,“温州模式”的重要发祥地,工业起步较早,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不断改革创新、奋力争先,创造了辉煌成就:

  实业家李毓蒙发明我国第一台弹棉机,开办浙南第一家机器制造厂,在温州最早申报产品发明专利和注册商标,第一个在国际博览会上得奖;2004年7月,瑞立集团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开创了温州民营企业境外上市的先河;2006年8月23日,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温州首家在国内上市的民企,在中小企业板挂牌上市……

  在时代奔涌的浪潮中,瑞安人敢为人先,书写着一个个纪录:拥有市场主体16.3万家、企业3.3万家,拥有中国汽摩配之都等17张国字号金名片,为瑞安追逐共同富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瑞安也曾遇到“成长中的烦恼”: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生产要素制约严重、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等。如何突破产业发展瓶颈,统筹新旧动能转换,以科技引领企业发展,抢占“新基建”“新经济”“新消费”等行业新趋势和新阵地?

  瑞安先后实施传统制造业“415”重塑新三年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515”新三年行动计划、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行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前端研发+中端孵化+后端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不断培育瑞安发展新动能,打造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

  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瑞安的主导产业,既肩负着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的艰巨任务,又承担着提升瑞安区域创新能力的重大使命。前不久,由瑞立集团牵头承担的2018年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新能源汽车电控制动系统智能制造新模式示范项目”通过了专家组验收。

  作为浙江省第一批上云标杆企业、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企业,瑞立集团投资的智能制造项目对推动汽车零部件行业设计制造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进步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尤其是对生产过程的赋能作用成果显著,实现了大幅度的降本增效,生产效率提高39.8%,产品研制周期缩短46.5%,产品不良品率降低36.1%。

  智能化改造,既赋能企业竞争力,又赋能瑞安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瑞安市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以省级汽车零部件产业分行业改造提升试点为抓手,全力推进汽车零部件企业管理数字化、生产智能化、产品模块化电动化,着力把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打造成为瑞安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2020年初,瑞安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平台列入第二批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面对风起云涌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机遇不容错过。

  瑞安除了加快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的步伐,还发布了《2021年瑞安市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动计划》,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海克斯康、上海云科、华峰、戈尔德等工业互联网项目,争创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推进百亿级高端新材料产业集聚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力争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及零部件、智能装备、新材料产业产值均增长12%以上。

  从飞云江时代向东海时代,素有“百工之乡”美誉的温州瑞安,正演绎着一场产业蝶变:瑞安连续4年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是全国工业百强县(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市。瑞安产业之美,是一幅从制造迈向“智造”的画卷,是一场低效能向高质量转型的蝶变,是将碳均论英雄的战略导向、同心奔富裕的理念贯穿始终的坚守。

  瑞安市主要领导指出,一个城市的竞争力,集中表现在这个城市以集聚形态出现的产业上。瑞安坚定不移走好“先进制造、战新崛起”之路,推动国家级经开区、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省级特色小镇、万亩海涂围垦未来平台等环境友好型、生态循环型、功能复合型平台加速提能,千亿级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500亿级智能装备、500亿级新材料等“321”未来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深化改革 数字赋能向未来

  “吃改革饭长大,走改革路起家。”谈及瑞安的改革底色,有列不完的佐证:1987年创办第一家三资企业、1990年发出“全国第一张股份合作制产权证书”、1997年列入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在这片被改革的春风率先照拂的土地,瑞安人勇于打破桎梏,在合作竞争中激发区域发展的活力,率先走上了探索共同富裕的实践。

  目前,全市共承担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项目68个、总数居温州全市第一。特别是持之以恒推进农村合作“三位一体”改革,改革经验2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向全国推广,“出生一件事”等改革经验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典型……瑞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书写了以改革改变城市命运的典范。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日前,走进南宋著名诗人曹豳的故乡曹村镇,连绵的稻田一望无垠,新插的秧苗绿意盎然,清秀的景色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参观。从“涝区”到“粮区”再到“景区”,这片浙南最大的连片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出的一道美丽发展弧线。

  曹村镇位于瑞安中部,曾出过进士近百名,有“中华进士第一村”美誉,也是“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体系策源地之一。2017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同时提出“三位一体”与“田园综合体”两大乡村发展新方向。曹村镇政府与深圳艾米特色生态小镇发展有限公司携手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国家级生态农业科技特色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项目。通过建成大地艺术、稻田花海等10大旅游项目,今年“五一”期间曹村镇田园综合体共接待游客15万人次。

  改革引领发展,产业振兴乡村,曹村镇的蝶变只是瑞安以改革破题、发挥体制优势、同心奔富裕的缩影。如今,数字技术正兴起新一轮变革,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实现根本性重塑。当改革进入数字时代,瑞安将如何把握机遇?

  瑞安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加快构建“2+8+N”改革工作架构,集成推进一批标志性、牵引性、特色性改革项目,增创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社会有序的体制机制新优势,奋力开创数字赋能现代化新气象。

  “原以为要到处跑,没想到递张表格就结束了。”1月20日,应女士在瑞安市大学生就业“一件事”平台上提交了自己的办事表单。原先,大学生就业全环节涉及办事事项38个,需分别到人社、医保、组织、公安等7个部门的13个业务科室办理,全部办结至少需要10个工作日。去年,瑞安高质量推进83个“一件事”扎实落地,并在机关内部推进跨层级、跨部门、跨系统业务梳理、数据共享、流程再造,部门间事项办结时限再压缩40.01%,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数字化改革本质是改革,根本要求是制度重塑。瑞安目前正全面打造全省县级城市数字化改革标杆,以政府数字化转型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数字化转型,让百姓共享数字化改革红利。”瑞安市委主要领导表示,除了政府数字化转型以外,瑞安还将大力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聚焦“数字+商贸”,去年1至11月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50%;聚心“数字+学习”,建成覆盖全市学校的万兆主干网络城域网,29所学校被纳入全省数字家长学校名录,为16万中小学生提供线上课程;聚力“数字+文旅”,绘制瑞安文旅体全域化手绘导览图暨全民健身地图,使用量超5万人次;“数字+农业”,农村电商三级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因“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和产销对接成效明显的地方”受国务院表彰……

  目前,瑞安成功入选浙江省数字生活新服务标杆县创建名单。未来,瑞安将持续推进建设智慧城市,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支撑,赋能经济、社会全领域改革,走好现代化之路,让共同富裕的智慧生活更美好。

  人才引进 筑得金巢好引凤

  城市是人类的聚集。从某种程度上说,城市的调性决定了人才的属性。

  有研究指出,传统的城市化遵循“产、城、人”逻辑,产业是首要因素,走的是以资源要素吸引企业、企业吸引就业与人才的路径。但现今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聚焦于“人”。“用优质的城市生活和公共服务吸引人才,人才再吸引企业,企业创造繁荣,也就是用人吸引企业。”曾参与雄安新区规划编制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晓江说。

  这与瑞安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以城聚才,以才促产,以产兴城”,人,尤其是作为第一资源的人才,在瑞安“城人产”融合发展的逻辑中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

  近年来,瑞安大力实施人才强市首位战略,出台“人才新政4.0”“大学生10条”“人才安居”等一揽子政策,瑞安深入实施“青·睐”“青·归”“青·创”“青·享”计划,打造青春逐梦城市、闯客活跃城市、儿童友好城市,人才净流入率已连续三年超过5%,人才总量从2015年15.64万增加到2020年29.28万,为瑞安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瑞安市委主要领导表示,人才是实现共同富裕不可或缺的“第一资源”。跟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相比,瑞安致力于在“抢”上出新招、在“留”上下功夫,大力把环境建设好、政策完善好、平台打造好,让人才能够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

  有一组数据能窥见瑞安“真金白银”引才留才的决心——

  连续五年举办“瑞安工匠”评审活动,连续四年举办“千企百校”人才合作活动,并为企业提供相应的引才奖励。

  去年,瑞安推出207套高品质商品房,以市场价的5至7折配售给大学生和技师以上人才。今年,通过了“赶超发展”引才专项政策,使人才政策惠及面进一步拓宽,基本覆盖了从技能人才、大专生等基础人才到院士、领军人才等高端人才的各层次各类别人才。

  “能为家乡发展多出谋划策,是我一直期盼的。”不久前,瑞安首届“百名博士家乡行”活动举办。籍贯瑞安的浙江财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教授张文宇,表达了为家乡数字化改革助力的意向。

  活动邀请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等125名博士,其中“长江学者”陈积明教授、光华教育集团董事局主席鲁育宗等20余名瑞中知名校友被特聘成为瑞安“引才大使”,引领推动更多人才为家乡牵线搭桥、在家乡投资兴业、促家乡创新转型。

  “这里有较好的基础研发平台,政策、环境、设备都是一流,创新的氛围浓厚,这是吸引我来的重要原因。”中科院宁波材料所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倪金平说。加入浙江新力新材料公司后,他和团队成功突破技术难关,该团队负责研发的5项新产品,为新力公司创收超过2亿元。

  人才能否“留得住”,取决于是否拥有发展的平台。为了打好“回归”的基础,瑞安加快落地同济大学(瑞安)汽车高端部件研究中心、瑞安-柏林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构建“前端研发+中端加速+后端产业化”的创业创新链条。同时设立1000万元校友创业孵化基金,引进“湖畔山南”基金会助力校友创业,向海内外瑞籍知名校友伸出回乡创业、实业回归的“橄榄枝”。

  “我经常来爬集云山,在这里可以看到这座城市最美好的景致。我想每一个有机会在瑞安生活一段时间的人都会爱上这座城市。”浙江华峰纤维研究院院长杨晓印表示,从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毕业后,他毫不犹豫选择了瑞安。

  除了张文宇、倪金平、杨晓印之外,更多的人才在瑞安闯、创、干,打开了自己人生出彩的新空间。目前,瑞安全市人才总量居温州首位。每万名从业人员中,人才资源数达3971人。瑞安拥有国家级、省级等高层次人才895人。

  一个个人、一家家企业的梦想汇集于此,不断联结、叠加、融合、裂变,由此产生了一个更伟大的城市梦想,瑞安,不断释放着经济发展的活力与想象力。

  文化赋能 幸福之城后劲足

  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当前,瑞安正全力打造共同富裕先行的幸福城市,共同富裕的关键就在于城乡的均衡发展,不仅是物质的均衡,更是文化发展的均衡。

  近年来,瑞安坚持不懈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抓好文化、教育、医疗、养老、就业、住房等民生工程建设,在文化惠民、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大大提升。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也是其内涵、品质、特色之体现。”回味着这样的话语,来到忠义街,由忠义牌坊进入,一路往西走,历史文化街区内的玉海楼、林庆云宅、利济医学堂等各级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一一进入视线。

  密集的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构成了城市的文化客厅,诉说着瑞安这座置县1700多年“东瓯名邑”的古与今。时下,瑞安市正聚焦塑造更具影响力的文化标识,深入挖掘“永嘉学派”内涵,推进南戏故里、玉海楼等20个重点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加速文化要素与旅游、农业的跨界融合,加快形成百亿级文化产业集群。

  文化,需要继承,更需要弘扬。在瑞安的大小镇街和村落,文化礼堂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乡愁基地”和“精神家园”。不仅配备了图书室、视听室、书画室、大讲堂等功能区,还定期举办文艺汇演、健身排舞、旗袍秀等活动,成为老百姓修养身心的活动空间。

  前不久,浙江省公布2020年验收合格的500家五星级农村文化礼堂名单,其中瑞安市12家上榜。截至目前,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410个,社区文化家园48个,其中省五星级文化礼堂23个,温州市级四星级文化礼堂90个。

  正如人们所期待的那样,城市拥有由内而外的美好,它无时不刻地在创造超乎预期的精彩。以城市为根、文化为脉、活力为驱动,瑞安不断升级城市魅力,增强创新能力,用一项项民生事业展示城市的活力与美好——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瑞安把教育作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打响“学在瑞安”品牌: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70所,其中幼儿园218所、小学83所、初中(含九年一贯制)49所、普高14所、职高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2015年创成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市,2019年创成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市,2020年省政府对市政府教育履职督导考核A等、全省教育工作业绩考核优秀。

  医疗健康是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民生福祉,瑞安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理念,卫生健康基础不断夯实、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群众就医体验显著改善。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27家,瑞安市人民医院连续6年蝉联全国县级综合医院百强榜首,2020年接受了浙江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目前正加快区域医疗康养副中心城市建设,迭代升级县域共同体、“三医联动”“六医统筹”集成改革,加快推进市第五人民医院改扩建、滨海人民医院(公共卫生应急中心)等24个工程。

  “走遍天下路,最怕飞云渡。”交通不畅,曾是制约瑞安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瑞安先后投入400多亿元打造“一枢纽两轨道三铁路四国道七高速”的温州南部综合交通枢纽,现已基本实现到温州市区、到中心镇和公交通勤三个“半小时交通圈”。17条乡村振兴示范带联动建设,以全省第1名的成绩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市,同时涌现出马屿圣井山杜鹃花海、平阳坑醉美绿道等一批“网红打卡地”,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水脉、绿脉、文脉、商脉共生繁荣,城市、人才、产业互相促进,这就是瑞安。“瑞安的幸福,来自于得天独厚的天然禀赋、更新蝶变的魅力都市,来自于崇文重教的人文精神、开放友好的人才生态,来自于潜心发展的内在冲动、创造活力的持续涌动。”瑞安市委主要领导表示。

  云山云水云城,共同富裕先行。瑞安人将继续弘扬千年古城的文化自信,传承发扬“敢为天下先、勇向潮头立”的奋斗精神,将创造幸福生活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将城人产融合发展作为立足当下的奋斗路径,建幸福之城、聚奋进之人、兴富民之业,力争成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城市。

  ◎数读

  瑞安城市幸福指数

  “十三五”期间,瑞安经济社会发展跨越三大“里程碑”: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从2015年的717.4亿元提至1037.1亿元,年均增长7.1%;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达127.6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54.7亿元提至81.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大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5%和8.7%。

  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三位一体”改革经验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医共体”建设典型经验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发布,6项工作获国务院、省政府督查激励,获批温州首个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温州首批省级命名特色小镇。

  拥有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40多张城市金名片。

相关新闻

//图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