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的泰国,气候已经有些许炎热。
自2024年中泰互免签证以来,这片被誉为“微笑之国”的土地与中国游客的联系愈发紧密。据泰国国家旅游局统计,2024年全年,泰国共接待外国游客约3554万人次,其中中国游客超过630万人次居首位。据泰国国家旅游局提供的数据,今年一季度,中国赴泰游客数超过130万人次。
应泰国国家旅游局邀请,日前,我带着12件精美且蕴含笑脸元素的浙江非遗手工艺品,代表浙江省国际传播中心踏上了这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交流之旅。这些礼物由浙江省国际传播中心联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共青团浙江省委“青春浙江”公众号面向全省征集,包括木版水印、双林绫绢和印染刺绣等,既展现了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浙江手艺人对泰国友人的深情祝福。
面向全省征集的礼物合集。潮新闻记者 邵温韵 摄
和巴西人用中文聊泰拳
夜晚,大城府历史公园内,2025年第17届世界泰拳拜师仪式正在举行,800余名泰拳手在草地上列阵。当传统乐器Khong Mong的浑厚音响穿透夜空,身着红色战袍的拳手们双手合十,向高台上的20位宗师行拜师礼。泰国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吉拉瓦迪·坤萨普表示,这一源自15世纪大城王朝的拜师仪式,如今已成为泰国向世界递出的文化名片。据泰国国家体育局统计,泰国拥有超过5000个泰拳训练营,全球约50个国家设有泰拳训练馆。
2025第17届泰拳拜师仪式活动现场,泰拳手正在行拜师舞。供图:泰国国家旅游局
“希望你能爱上这项运动。”世界冠军普拉詹猜·PK·善猜对我说道。拜师仪式结束后,泰拳爱好者与游客纷纷与心仪的运动员合影留念。我走到普拉詹猜身边,送上来自浙江的手工艺品——大红花竹编胸针。在中文语境中,大红花象征着喜庆与胜利。“Mongkon(蒙空,泰拳选手赛前佩戴的头饰)象征着荣誉与好运,这也象征着好运。”我向普拉詹猜解释。这位获得多项世界冠军的拳王,见证了泰拳的国际化进程——在曼谷著名的泰拳馆,中国学员已占三成以上,泰拳成为游客来到泰国必体验的项目之一。据了解,一节体验课90分钟,收费在1500泰铢(320元)左右。
在拜师仪式现场,我还遇到了现居深圳的巴西拳手Diego。一开始我们用英语交流着,在得知我来自中国后,他切换到了“中文模式”,我们有一种“都是自己人”的亲切感。他滔滔不绝地向我诉说他对泰拳的热爱以及为这项运动付出的努力。和一个巴西人用中文聊泰拳,这很有意思。
据悉,此次泰拳拜师仪式一共吸引了43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参与。泰国旅游与体育部长索拉翁·天通在活动现场表示,泰方欢迎中国民众来泰学习泰拳,也希望通过推动泰拳教练赴华教学加强交流。
潮新闻记者向世界冠军普拉詹猜·PK·善猜赠送手工艺品。
味蕾上的文化交流
“泰国的东西实在是太好吃了。”网名Crystal-塔晓佳的环球旅行博主说,美食是她选择多次来泰国的重要原因,“而且大多物美价廉,食材新鲜。”2025年泰国米其林指南收录的462家餐厅中,有156家价格亲民的必比登推介餐厅,让全球食客见证平价的美食盛宴。曼谷Banthat Thong街区的炭火炒河粉摊前,百年老店Wattana Panich的牛杂汤锅昼夜沸腾,湄南河畔的SALA Rattanakosin餐厅将傍晚的黎明寺尽收眼底——这里的美食哲学,是传统与现代的共生,也是中泰文化交融的味觉见证。
傍晚时分的郑王庙(Wat Arun),又称为黎明寺。潮新闻记者 邵温韵 摄
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木版水印代表性传承人魏立中老师的作品《巳巳如意》,摆放在大城府的米其林餐厅Baan Pomphet时,餐厅老板轻抚纹路,感慨道:“这让我想起祖母蒸糯米饭时用的蕉叶。”我告诉她,这幅作品寓意事事如意,并祝愿她生意兴隆。她感谢中国游客对泰国菜的喜爱,并希望有一天能去中国体验地道的中国美食。美食,是另一种无需翻译的语言,它让我们在味觉中理解彼此,也在记忆深处找到共鸣。
餐厅老板将木版水印作品《巳巳如意》摆放在橱柜上。潮新闻记者 邵温韵 摄
在大城府的一家街边船面店,我将一幅“双喜”刺绣递到老板手中——他店里的碗筷上,正印着与这幅刺绣图案一模一样的“双喜”字样。他告诉我,这套碗筷是家中长辈传下来的,从未在意它的来历。喜从中国来,也落在泰国餐桌上。我告诉老板这幅刺绣作品来自浙江舟山普陀的手艺人陈思雨,她祝愿泰国的朋友们幸福、喜乐。老板没有多说话,只是频频点头。看着他在店里麻利地穿梭,我想,这或许正是“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真实写照。
双喜刺绣作品图案与店内筷子上的双喜字样相同。潮新闻记者 邵温韵 摄
非遗礼物承载的情感轨迹
入住酒店的当晚,我就被酒店的吉祥物——一只融合了5种动物的玩偶吸引。没想到在临走时,我用一把印有蓝夹缬图案的扇子,和酒店经理交换到了这只吉祥物。经理说,独一无二的吉祥物寓意着酒店的与众不同,但她更希望的是所有来到泰国的游客都能在心中留下一份独一无二的记忆。我告诉她,她的心愿与蓝夹缬,这项来自浙江温州的地方传统印染技艺非常相似。世界上不会有一模一样的叶子,也不会有相同的一幅蓝夹缬作品,每一次扎染,都是手工与时间的共同创作。布料在靛蓝染缸中反复浸染、晾晒、定色,图案由绳索、夹板、指尖一点点捆扎而成,那些不经意的留白与渗色,正是它最动人的地方。
当绫绢团扇在大城府街头的写真馆展开时,店员素帕惊喜地轻抚扇面上的西湖十景绫绢纹样,这把扇子由双林绫绢织造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郑依霏设计。“我知道这个!”她指着扇面说道,“几年前,曼谷中国文化中心曾举办过浙江丝绸展。”这把融合双林绫绢技艺的扇子,最终被她摆在了店内的橱窗处。我们约定好,如果有游客拿着她拍照,她一定会将照片发给我。
最动人的时刻发生在街头。当嘟嘟车司机小心翼翼地将竹编篮筐固定在车头时,落日余晖柔和地为他古铜色的脸庞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边。我向他转达了竹编篮筐制作者徐松杰的祝福:“祝你的人生像竹子一样坚韧不拔,永远向上。”他双手合十,嘴里不停地道着谢。他告诉我,为了更好地接待中国游客,他一直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简单的中文。尽管学习中文对他来说并不容易,但每次成功与中国游客用中文交流时,他都感到无比自豪和满足。他微笑着,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来自中国的游客感受到泰国的热情与友好。
泰国嘟嘟车司机拿着竹编篮子合影留念。潮新闻记者 邵温韵 摄
影院里的情感共鸣
《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也在泰国上映了。我与当地导游龙哥来到位于曼谷市中心的恩波利姆购物中心电影院。影院经理热情地告诉我们,《哪吒2》每天的场次很多,观影人数也相当可观。在闲聊中,我意外发现龙哥竟然是一位资深的武侠电影迷,他最爱的中国电影是《卧虎藏龙》。“从20多年前的《卧虎藏龙》到如今的《射雕英雄传》,武侠片让我读懂了中国人的江湖与情义。”他兴致勃勃地说。20多年前,中国武侠风潮席卷东南亚,如今这种文化共鸣仍在不断深化。据泰国票房数据显示,《哪吒2》上映首周便斩获1580万泰铢票房,迅速登顶排行榜;同样,《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也曾在泰国上映时击败同期好莱坞大片,稳居首映票房冠军。
《哪吒2》刚上映时在泰国影院排片情况。潮新闻记者 邵温韵 摄
我也告诉龙哥,泰国电影《姥姥的外孙》在中国上映后引起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许多中国观众深受电影中细腻呈现的泰国华人家庭故事所感动。这种文化间的情感互动,不仅体现了两国人民情感上的高度共通,更在2024年实施的中泰互免签证政策推动下,进一步促进了两国影视文化的交流。如今,泰国国家软实力战略委员会将电影看作是“连接中泰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的共同性如同一根看不见的丝线,将两国观众的情感与记忆编织成跨越万里的锦绣。
临别时,我将杭州建德市非遗(剪纸)代表性传承人王介明的《哪吒》主题剪纸作品送给龙哥。他感慨道,由于忙于接待大量的中国游客,一直没能抽空观看《哪吒2》。
哪吒主题剪纸。供图:杭州建德市非遗(剪纸)代表性传承人王介明
浙江与泰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正日益加深。今年正值中泰建交50周年。春节期间,中泰共同庆祝的2025新春佳节文化盛典在曼谷举行,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受邀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精彩演出,深受当地观众欢迎。一个月前,泰国驻上海总领事彬娜·安平乐出席了在杭州举办的“浙里出海”中国(浙江)—印尼、泰国经贸研讨会,表达了希望泰国与浙江抓住机遇,深化多领域合作的期望。
2024年,浙江是泰国在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省份,泰浙贸易额占泰中贸易总额的13%。与此同时,浙江省与泰国罗勇府、彭世洛府达成友好城市协议,而泰中罗勇工业园作为浙江与泰国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已成功吸引超过15家浙江企业入驻。
这一次街头的礼物交换,虽短暂却真切,它们是无数次中泰文化交融中的生动缩影。哪吒脚踏的不只是风火轮,更是中泰合作50年共同铸就的金色齿轮;混天绫则是将两国人民紧紧相系的文化纽带。这些令人难忘的时刻,共同编织出一张情谊深厚的网络,牵引着两国人民编织未来更多的“微笑之约”。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