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10日至11日,习近平在景宁畲族自治县地质灾害点调研。 浙江在线记者 周咏南 摄
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
共享是共建共享。这是就共享的实现途径而言的。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最大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
——习近平
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民生事业不仅是国家和政府的事,也是亿万群众自己的事情,共享发展不是坐等“分果果”,而是要共同参与、人人出力。
习近平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特别善于激发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充分依靠和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他继承和发展群防群治的“枫桥经验”,建设“平安浙江”;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养老等社会服务。
相信和依靠群众
习近平形容主政浙江时,常有一种在浪尖上颠簸的感觉,如临如履,不敢懈怠。他看到了浙江“成长的烦恼”,也为这方土地上的平安与和谐日夜操劳。
从福建调任浙江工作后不久,他即赴枫桥调研,并提出问题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思考:毛泽东主席当年肯定“枫桥经验”,目的何在?意义何在?
2003年11月25日,习近平来到枫桥司法调解室,当得知近5年来全镇民事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7%,其中80%以上在村里和企业得到调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时,他笑得非常开心。
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解开“千千结”,这正是“枫桥经验”的魅力所在。习近平认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虽然面临的形势任务都发生了变化,但“枫桥经验”没有过时,必须坚持群众路线不动摇,依靠发动群众,建设平安社会,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在当天召开的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40周年暨创新“枫桥经验”大会上,习近平指出,创新“枫桥经验”,就要相信和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力量,让社会和谐稳定,让群众安居乐业。
2004年5月11日,浙江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作出了关于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决定。2004年8月4日,习近平在省委建设“平安浙江”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把创新发展“枫桥经验”作为总抓手,贯穿于建设“平安浙江”的始终。
2013年,在“枫桥经验”走过第50个年头时,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发扬优良作风,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
从“枫桥经验”到平安浙江,不变的是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工作方法——充分依靠群众,切实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动员引导群众管理好自己的事情,让群众做群众的工作,让群众团结更多群众。
这些年来,在“枫桥经验”带动下,浙江各地因地制宜,摸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社会管理经验:杭州南有武林大妈、北有石桥大伯,舟山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温州的“综治八大员”,苍南的“五站式工作法”……目前,浙江已建立起3.5万余支、230余万人的平安志愿者队伍;4.15万余个调解委员会、16.7万余名调解员,预防化解社会矛盾。
今年,是“平安浙江”建设走过的第13个年头,浙江依靠发动群众创建平安和谐社会,今天,新老浙江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智慧和汗水汇集起磅礴力量,开创了经济建设欣欣向荣、社会治安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喜人局面。
一些事可以不由政府直接来办
作为经济大省的浙江,在高等教育方面存在突出短板。一直以来,社会上对加强高等教育建设的呼声很高。特别是上世纪末,不少有识之士提出,浙江在现代高等教育上应该有更丰富多样的形式与层次,需要更加重视发挥社会力量在兴办教育中的作用。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主动提出,要去树人大学这所民办大学看一看。
2004年9月8日,习近平走进树人大学校园,恰逢开学季及学校20周年校庆。干净整洁的校园、现代化的教学楼、即将投入使用的图书馆……走进校园,朝气蓬勃,空气中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习近平在树人大学创始人、省政协原主席王家扬等同志的陪同下,参观校园,一路悉心听取学校负责人的介绍。
来到学校查济民大楼前,习近平走上台阶,送上了教师节祝福,对学校师生给予肯定和鼓励。
“20年的时间,通过新体制,特别是通过一批老领导、老教授、老教师,通过社会的力量,建起这所学校,非常不容易!”习近平说,“树人大学的发展证明这条路是正确的。”
当时,我省正在编制“十一五”规划。习近平指出,要解决产业结构的问题、解决我们增长方式的问题,最终需要教育。发展教育事业,需要多元化、多渠道投入,全社会参与,整合力量优势。
临别前,行至花坛台阶处,习近平牵过王家扬的手,紧紧握着。再次回忆起当时暖人的场景,树人大学党委书记章清心生感慨:那是一份关心,一种支持,更是声声召唤。校长徐绪卿说,习书记的肯定无疑既是巨大的鼓励——为科教兴省作贡献,树人大学责无旁贷;也是明确的信号——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民办教育大有可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这是对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的极大鼓舞,也预示着民办教育事业将获得更加宽广的舞台。
浙江是唯一的国家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民办教育在校生约占浙江在校生总数的20%,是浙江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如今,浙江各地各部门都在更加积极地支持民办教育,着力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
今年9月初,西湖大学(筹)的前身——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迎来了首届19名博士研究生,同时,西湖大学选址用地、学科规划等也正式出炉。这所由施一公等国际一流科学家领衔创办的民办大学,剑指世界一流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西湖大学的建设,对此专门作出重要批示。
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中写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事可以不是由政府直接来办,要从扩大就业、应对老龄化、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角度,大力发展生活型服务业。”
社会化养老又是一个战场。浙江是全国最早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省份之一,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等老龄事业刻不容缓。
86岁老人徐学林在杭州江干区丁桥镇皋亭山养老院住了10个年头。在他的床头柜里,珍藏着一张合照——照片中,习近平牵着他的手,热情交谈。这是2008年10月31日,习近平到这里考察指导的情景。
皋亭山养老院,是我省最早实行“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之一,得知徐老不出养老院就能看医生,还能用医保报销,习近平对养老院解决老年人后顾之忧的做法表示赞许。他说,我们国家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加快发展社会化养老等老龄事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到中央工作以后,在许多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社会化养老问题。2013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供热企业和敬老院考察民生工作时表示,要完善制度、改进工作,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谆谆嘱托,殷殷期望,言犹在耳。如今的皋亭山养老院,已入住500多位老人。养老院为不同类型老人实行分级护理和康复治疗,设有老年期痴呆、长期照护与临终关怀、老年慢病综合康复、精神心理康复四大病区。放眼浙江,社会化养老机构早已遍地开花,社会养老服务质量正在不断优化提升。“十二五”期间,浙江共投入养老服务建设资金179亿元,其中民间资金93亿元。
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是调动社会资源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于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推动先富帮未富,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浙江作为市场经济的先发地区,在较早时候已具备浓厚的慈善氛围。习近平充分认识到慈善事业的重要性,多次对慈善事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2006年12月12日上午,首届浙江慈善大会在杭州举行。习近平在会上为5个“中华慈善奖”及100个“浙江慈善奖”获得者颁奖并表示祝贺。
回忆习近平在慈善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首届“浙江慈善奖”获得者、浙江海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方光明内心汹涌澎湃,他说:“习书记当年能亲自参加首届慈善大会,表明我们党对慈善事业的关心呵护,表明了习书记的重视。”他回忆,在会上,习书记鼓励浙江的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要以“兼济天下”的精神,更加主动、勇敢地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积极加入到慈善事业中来,以自己的爱心和善行,提升自身的社会价值,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听了习书记的话,我们感到很振奋,觉得自己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得到了认可。”方光明说。
习近平在会上强调,慈善事业已经成为我省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政府主导的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补充,浙江也成了全国慈善事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须把发展慈善事业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真正确立慈善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要广泛普及慈善文化、弘扬慈善精神、宣传慈善典型,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心怀慈善、人人参与慈善的浓厚氛围。
在习近平的倡导下,在党和政府的促进下,我省慈善组织蓬勃发展。目前,全省共有各级慈善组织5600多个,注册志愿者超过420万人。“十二五”期间,我省各类慈善组织募集善款超过220亿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