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4年在全国人文社科类本科院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排名第1。
连续10次蝉联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发起高校资格。
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中斩获1金3银1铜,获奖数量居全国财经类院校首位。
这些亮眼的成绩,都来自于同一所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下文简称“浙商大”)。近年来,大学生学科竞赛领域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什么浙商大能够在这个赛道上持续领跑同类院校?
学校与学生的“双向奔赴”,成就了这个美好的结果。
浙商大一直注重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从规章制度、组织管理、经费保障等方面支持学生参加与学科专业相关的各类赛项。学校每年划拨400万元用于支持学生科研项目立项,并建立全员导师制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渐渐的,校园里形成了一种敢于创新创造、乐于探索实践的氛围,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奔赴“赛场”、赛出佳绩。据统计,2023年,浙商大参加校级及以上的A、B类学科竞赛参赛学生数量达到15000多人次,覆盖全校所有专业,其中国赛获奖140余项,省赛获奖约480项。
在很多浙江人眼中,浙江工商大学是一所颜值高、气质好、实力强的好大学。学生学科竞赛优势突出,只是学校发展中的其中一张“金名片”。
建校百余年来,学校历经12次迁址、16次更名,但校名中的“商”字始终未变,商科是学校传承百年的办学特色。可以说,学校的校史与浙江经济的发展史、浙商群体的创业史相伴相生。也正因为这样,学校成为商务部与教育部共建的2所高校之一,北有对外经贸大学,南有浙江工商大学。
如今的浙商大,还拥有一大批优势学科、特色专业,个个都是王牌。
学校拥有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4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32个,省一流本科专业12个。学校拥有浙江省优势特色专业21个。
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学校11个一级学科名列浙江省属高校前3,其中,6个一级学科名列省属高校第1,包括:应用经济学、法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外国语言文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统计学为A-类学科,进入全国前10%。
2024年高考落幕,广大考生和家长正在为填报志愿做准备,浙江工商大学这所全国一流的财经类大学也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就考生和家长重点关心的高招问题,本报邀请了学校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处长刘静进行解答。
焦点问答
杭州日报:2024年学校招生计划如何安排?有哪些变化吗?
刘静:浙江工商大学2024年面向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华侨港澳台计划招收本科生4951人,人数较去年略有增加。其中浙江省内招生3174人,约占总人数的2/3。
今年学校新增2个创新班和一个双学士学位项目,分别是旅游管理(数字文旅创新班)、行政管理(数字治理创新班)和工商管理类市场营销+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至此,我校创新班数量达到8个,其他6个分别是:工商管理(数字管理拔尖人才创新班)、经济统计学(拔尖人才创新班)、经济学(拔尖人才创新班)、投资学(资产管理创新班)、电子商务(跨境电商与商务智能创新班)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管理创新班)。创新班践行“价值塑造、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中外融通”培养理念,采用“小班化、国际化、复合化”培养模式,实施“导师制、学分制、贯通制”培养路径,旨在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
杭州日报:为了缓解考生志愿填报焦虑,多所高校降低转专业门槛,我们学校有哪些转专业政策吗?
刘静:浙江工商大学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意愿,实行“类内任选专业”政策,也就是说,按专业类录取的2024级新生,在专业分流时,可完全根据个人意愿在专业类内任选专业。这既可解除学生专业分流的后顾之忧,又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学校还实行宽松的转专业政策,学生享有多次转专业机会。
杭州日报:就业是考生择校时的重要考虑因素,我们学校这几年就业情况如何?
刘静:学校招生宣传的口号是“选商大、赢未来”,就是想告诉广大考生——选择浙江工商大学,能够为自己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
学校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也是中国高校通用就业能力前20强高校,近年来,普通本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均为95%,考研深造率超过36%,考取公务员、入职事业单位或500强企业的毕业生占比40%左右,居省属高校前列。总结来说,学校毕业生就业有三个特点: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就业竞争力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