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正文

设计创新+技术突破 温州洞头峡跨海大桥成功合龙

字体:
—2025—
05/13
16:41:14
2025-05-13 16:41:14 来源:浙江在线 通讯员 李磊 张书雅

  近日,随着最后一段主梁精准吊装到位,由浙江省交通集团数智交院勘察设计的温州洞头峡跨海大桥顺利合龙。这座横跨洞头峡南部、全长约4.8公里的跨海大桥,以“敢为人先、扬帆远航”的设计理念和多项技术创新,未来将成为温州洞头群岛的“南大门”和“新地标”。

  洞头峡跨海大桥地处温州瓯江口门外,面朝东海,外侧无遮蔽,设计基准风速高达每秒45.5米。由于地处瓯江口,基岩最大埋深超过172米,覆盖层均为淤泥或黏土层,其中淤泥层厚度在25米以上。桥址区同时也是洞头峡航道的南大门,需通航1000吨级海轮。

  为减少现场施工作业,提升结构制造和施工质量,此次工程采用了工业化建造方案,将海上作业转换为工厂制造和现场机械化安装。全桥共包含2212榀节段箱梁,其中非通航孔桥采用60米跨径的节段预制拼装箱梁。

  桥梁采用了局部压重加竖向拉索结构体系,避免了边跨若采用混凝土箱梁可能造成的开裂难题。为适应主梁的纵向移动,竖向预应力采用了球型垫板,同时设置了光纤传感器,掌握拉索健康状态。桥梁索塔采用了索鞍式锚固体系,相关产品均采用工厂定型生产,有效保证了产品质量。

  除了技术上的创新突破,设计团队还注重桥梁与城市生活的融合,在非通航孔桥南北两侧均设置了港湾式停靠站,可通过观景望远镜一览洞头群岛海上美景,感受“海上花园”的风采。

  数智交院相关项目负责人表示,“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海洋环境,我们设计团队攻克了多项难题,因地制宜,顺势创新,确保大桥的质量和安全。”大桥采用全栈桥施工,化海为陆,提升施工作业效率,海域桥梁高墩区(含通航孔桥)均采用钢管复合桩,在保障淤泥层中成桩质量的同时,充分利用了钢混组合结构优势,优化了桩基受力,降低了基础规模,提升了基础耐久性。

  从图纸到现实,洞头峡跨海大桥的每处细节都凝聚着建设者们的匠心。随着合龙节点的完成,这座“海上地标”正蓄势待发,海岛洞头即将迎来它的首条高速公路,“洞天福地”开始迈向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跨海大桥;交通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近日,随着最后一段主梁精准吊装到位,由浙江省交通集团数智交院勘察设计的温州洞头峡跨海大桥顺利合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