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有半年我就要回浙江了,你看看还有什么困难,我会尽力帮助解决。”6月23日,浙江省援疆指挥部援疆干部刘炜彬又一次到来沙雅县古勒巴格镇阿克村,看望他的维吾尔族兄弟阿卡热·苏莱曼。
随着时间一天天的流逝,让刘炜彬最期待的不是回浙,而是地区科技局帮助阿克村筹建的“便民小市场”何时建成。因为他答应过阿卡热•苏莱曼,要在“小市场”里为他争取一间门面房,作为他的理发室。
“哥哥说,开业那天,他会给我送一个大花篮。我想让哥哥留着头发,让他作我的第一位顾客。”阿卡热·苏莱曼说。
“交朋友,干实事”
2013年12月,作为浙江省科技厅派出的援疆干部,刘炜彬从西子湖畔来到美丽的阿克苏,开始为期3年多的援疆生活,在地区科技局任职。
2014年,自治区“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正式启动,地区科技局住沙雅县古勒巴格镇阿克村工作组入村后,刘炜彬有了与贫困户“结对子”的想法。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结对帮带本身不仅很有意义,更能让自己与阿克苏贴得更近、更紧,工作起来也更有底气。”在工作组的帮助下,刘炜彬联系到了既有脱贫愿望又有创业梦想的阿卡热•苏莱曼。
第一次到阿卡热·苏莱曼家,坐在他家冷冷的炕上,握着阿卡热粗糙的手,感受家徒四壁的抗震房,刘炜彬心里不是滋味。尤其是当阿卡热•苏莱曼的女儿谢依旦•阿卡热怯生生地偎在父亲身边,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喊他“叔叔好”时,让刘炜彬想起了远在杭州的女儿,两个孩子同龄,成长环境却是天壤之别。
从此,只要有到沙雅的机会,刘炜彬都会从阿克苏市买好米、面、油、水果等物品,坐车300多公里到沙雅县古勒巴格镇阿克村,看望他的维族兄弟,在一次次的交心聊天中,刘炜彬和阿卡热家的关系也变得更加亲密。
“精准扶贫,尽力而为”
阿卡热·苏莱曼家有3口人,年收入3000元,主要原因是家中无地。针对这一情况,刘炜彬一方面反复与住村组、阿克村协商,希望村里大户能匀出一点土地,让阿卡热有最基本的保障。另一方面,积极帮助阿卡热培训理发技能。
因为阿卡热告诉“哥哥”:“以前村里有个理发师,因为理发技术好挣上了钱,后来去县城开了店,还买了房子。我学过理发,如果我能把理发室开起来,日子就更好了!”
听到阿卡热学理发的愿望后,刘炜彬二话没说立即与地区科技局、嘉兴市援疆指挥部取得联系,寻找合适的培训机构,尽快让阿卡热学到技能。经过多方联系,最终确定了阿克苏市一家知名的维族理发店,让阿卡热去学习技能。
2016年4月9日,地区科技局派车顺利将阿卡热接到了阿克苏市。刘炜彬自掏腰包将1000元放到阿卡热的手里,资助他在阿克苏的生活费用。
“好好学,好好干。等一个月学习成之后,我还会送你全套理发工具”阿卡热紧紧地抱着刘炜彬,高兴极了。
在学习的一个月时间,刘炜彬除了抽空看他,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为了让阿卡热学得更好,刘炜彬还亲自当了一回“小白鼠”。
“用刀片给哥哥修面,我一开始有点紧张。但哥哥看出了我的心思说,告诉我要胆大心细,对自己有信心,将来还要靠这个手艺挣钱养家,刮破了脸我请你吃饭!”阿卡热说,“哥哥的话特别轻松,我也不紧张了,这也让我特别感动。虽然还是刮破了,但他的话我记到了现在。”
经过一个月的学习,阿卡热已经能独当一面,而此时的刘炜彬最大的心愿是阿卡热的理发室能早日开业。
“阿卡热有钱赚,生活就有了盼头。不仅自己能赚钱,村民理发等再也不用跑远路去镇上的巴扎。”看着刘炜彬这样焦急,住村工作组的干部们也是快马加鞭的努力着。
下一步,刘炜彬重点帮助“弟弟”的女儿谢依旦,让她的学习成绩更进一步,用知识改变命运。架起世代友谊的桥梁,即使回浙后,这份浙阿兄弟情也一定会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