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度”懂浙江#在千米高峰守望蓝天 环境科学家用数据助力大气精准治理

2023-01-14 08:41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翁宇君 陈雷

  编者按: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再次开启。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于浙江而言,高质量发展就是“正在进行时”。循着党的二十大报告“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引,在省两会的视窗里,浙江在线特别推出《“度”懂浙江》系列报道,以速度、温度、精度、高度、深度、跨度等不同维度视角,讲述不同岗位上的浙江人投身高质量发展的奋斗故事,也希望以他们的故事不断激发自信自强,团结奋斗的不竭动力。

  浙江在线1月14日讯(记者 翁宇君 陈雷)从位于金华市武义县柳城畲族镇的山脚下出发,沿着盘山公路向上行驶20公里,经过上黄村后再驱车6.6公里,绕过318道弯,便能抵达海拔1100余米高的大毛尖山顶。这里坐落着国内首个大气边界层顶生态环境观测站——中科院大气边界层顶生态环境上黄观测站。从山脚到山顶间,百转千折的盘山公路是站长刘兰忠每天的通勤之路。

  “为了保证大气监测的纯净,观测站上不能住人,所以得每天往返。”走进观测站站房时,刘兰忠解释。眼前的上黄观测站2022年6月正式运行,主体结构是一座3层的站房,里面安装着各类大气成分分析仪器,楼顶则是与之连接的大气监测采集设备,主要通过对大气边界层的空气成分进行精准观测,为国家空气治理、工业布局等领域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

  为何要在千米高山上建立一座大气观测站?刘兰忠说,大气观测站的选址标准包含海拔高度在1000至1500米、周边50公里内没有人为污染源、气流比较活跃这三点要求,如此才能尽可能观测到一个大区域的空气质量本体状态。上黄观测站地处中国中东部地区,空气质量代表性强。2019年下半年,在站点所在地武义县政府的支持下,观测站进入勘察设计阶段,设计方案也顺利通过。

  “通过高水平的科学人才及监测技术为空气治理提供数据参考,助力高质量发展。”刘兰忠说,对他来说,高度,代表着工作地点的海拔,也代表着面朝蓝天的征途。作为观测站的站长,今年65岁的他每天要查看设备和仪器状态、记录大气数据,还要确保站房的正常运转。

  因为观测站建设专业要求高,从最初没电没水没信号的山尖到降低7米高度形成一个1900平方米的稳定层,再到建起恒温恒湿、通讯畅达等10大系统兼备的智能化站房,刘兰忠参与了观测站设计到建设的全程,看着站房拔地而起,他的心底有太多欣慰。

  在主持上黄观测站工作之前,刘兰忠曾在武夷山大气环境观测站工作近20年。他称自己是老环保人,一辈子和大气打交道,他无比清晰地了解空气污染物监测之于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意义,“蓝天保卫战”五个字也常挂在嘴边。“二十大报告提到,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在他看来,无论是地方环境保护还是国家经济发展布局,都离不开环境监测数据,上黄观测站的建站初衷就是为打好蓝天保卫战提供科学数据支撑。“精确的数据是科学创新和研究成果的源头,我们希望通过数据捕捉大气状态,为国家战略做出微薄的贡献。”高山之上,刘兰忠用行动践行着期望。

编辑:江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