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26日讯(记者 方维)2012年的春天,潮州女孩许曼兰和尼泊尔籍丈夫毕萨决定来义乌,在“印度街”停住了脚步,在靠后一排的店面开了一家名为“铌萨迩”的尼泊尔餐厅。2023年的春节,夫妻俩忙碌且充实,一面经营着餐厅,一面准备着年后的店面拓展。一个个灯笼挂饰让如今的“铌萨迩”一派喜气,毕萨说,这是他们在义乌过得最“红火”的年。
一个热情干练,一个沉稳踏实;一个不善表达,一个刚好懂他,在朋友眼里,他俩最是般配。结婚16年,毕萨唯一一次表白是恋爱时在许曼兰抄水表的单子上写下的“I LOVE YOU”。他俩婚后的第一家餐厅在广州,随后听朋友说起,义乌是小商品海洋,美食文化缤纷,各国餐厅更是集聚。
“当时只是说来义乌看看吧,结果都过去11年了。”毕萨温柔地注视着妻子,等到她的讲述告一段落,他才笑着感叹。
当时在义印度商人十分活跃,城北路形成了“印度街”,街内就有14家印度、尼泊尔餐厅,且生意均相当火爆。但由于沿街店面已租完,夫妻俩选择了靠后一排的店面。
不过,他们的生意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一开业就非常火爆。中餐、下午茶、晚餐,几乎每个时段小店都坐满来自世界各国的商人。“我老公学过酒店管理,所以他管理很专业、很清楚、很实在、很严格,我很放心,也不怕竞争和挑战,非常有信心站稳脚跟。”许曼兰说,为严格还原印度的味道,店内三位厨师都是从印度来的,小麦粉和玛萨拉一定是印度进口的,飞饼也必须是原味。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夫妻俩措手不及。“很多外商回国了。”毕萨说,3月到9月这段时间比较艰难,后面慢慢有了客人,但也无法与往日的热闹相比。
当时,许曼兰和丈夫还是每天都从上午11点守到晚上11点,从白天到黑夜,从一个春天到新的春天。街上的餐厅也关闭了几家,但“铌萨迩”和隔壁的印度餐厅还是坚持着。毕萨说,期间自己曾动摇过坚持下去的心,多亏有了家人的支持和鼓励。
返义来义外商的生意淡了,那能否开拓面向中国人的市场?2021年9月,他们把店里的每一道菜都尝试一遍,对菜品进行口味改良,推出适合中国人口味的搭配成2人、3人、4人套餐,在网上团购销售,价格从128元到208元不等。“比如我们可以定制口味,少点玛萨拉、咖喱都可以。”许曼兰回忆,大约一个月后,顾客逐渐多了起来,每天都有20多个套餐卖出。一些中国顾客觉得餐品不错,就制作短视频、探店日记发到社交平台,反响不错,慢慢地,品牌打出去了,店里的中国面孔也越来越多。
2022年8月29日,夫妻俩把餐厅搬到城北路的临街店面,且面积扩大一倍多。开门就能看到车水马龙,这次,他们比2012年的时候更有信心。
2022年12月,随着防疫政策的优化,毕萨明显感觉越来越多的中国和外国顾客涌来,从个位数逐渐变成二十来人。今年元旦,他的餐厅迎来了开业来最热闹的跨年夜。那天晚上,餐厅里外坐满,50多位中外顾客一直狂欢到凌晨3点。
不少三年没见的朋友都回来了。看到那些熟悉的面孔,毕萨还是记得他们每个人的名字。三年,仿佛都在昨天。“他笑着摊着手和我说,看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里了。”毕萨三年没见的法国朋友来义乌的第一餐就是回来“铌萨迩”尝尝熟悉的味道。
“托尼,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今年回家吗”“不回去,春节期间每天营业”……采访间,一位尼泊尔外商携中国朋友走了进来,笑着说要把特色菜全都再尝一遍。
目前,店里的人气和烟火气又回来了,他们的生意也恢复到了疫情前。“我喜欢热闹,我也会一直陪着客人,就像之前一直从白天守到黑夜,三年的付出和坚持都值了。”许曼兰告诉记者,年后这条街上又有一家印度餐厅重新营业,也有三十多个老朋友年后定了机票回义乌,他们的店面也将在年后完成拓展,大家的信心都回来了。
“我总和我老公说,没关系,一定要坚持,我们做了这么多年,不能因为疫情放弃,坚持,坚持就是胜利,坚持下来我们就可以看到希望,所以,我就真的看到希望了。”许曼兰说着便望向老公,她一直都明白,面对前行道路的不确定性,他们永远是彼此坚持的底气和动力。“我们现在就是信心满满,相信一切都会越来越好,义乌市场的活力也正在回归。”夫妻俩相视一笑。
1月21日(除夕)晚上,许曼兰和毕萨一家与义乌朋友一道围着中国菜举杯相庆,这次团聚,是敬自己“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守,更宣告她已然将义乌的刚勇果敢性情灌进了骨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