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别人家的小区”!跟着记者看看老旧小区逆生长里藏着哪些秘诀?

字体:
—2023—
04/28
11:57:30
2023-04-28 11:57:30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陈雷

  浙江在线4月28日讯(记者 陈雷)4月下旬,浙江在线“线爆”栏目推出报道《住得有“面子”没“里子”?网友爆料阳光地带小区不“阳光”》,关注老旧小区改造的“后半篇文章”。家住杭州萧山区天海阳光地带的熊女士曾反映,自己居住的小区经改造后外表看似“阳光灿烂”,内里管理却混乱不堪,不仅卫生脏乱差,小区内还堆放着大量杂物。

  老旧小区改造,事关城市更新,涉及居民切身利益。天海阳光地带的困境并非孤例,如何能将老旧小区改造“改”到居民心坎里?连日来,浙江在线记者陆续探访了位于杭州市西湖区的翠苑一区和上城区的景芳三区,试图从两个样本的“蜕变”中,探寻老旧小区改造成功的“密码”。

4.jpeg

景芳三区一处休闲广场 浙江在线记者 陈雷 摄

  从漏水的外立面到稀缺的停车位

  老旧小区改什么?居民说了算!

  工作日下午2点,踏进翠苑一区的大门,很容易让人产生仿佛在逛公园的错觉。从小区门口沿着主干道走上50米,入目是一片新绿,右手边,可供休憩的小亭子、清澈的小池塘以及曲折的小道,为居民构造出一处微型园林景观。在小区内走走,整齐划一的房屋、有序停泊的私家车、统一停放的电动车映入眼帘。很难想象,这是一座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小区。

1.jpeg

翠苑一区入口不远处的亭子 浙江在线记者 陈雷 摄

  作为杭州早期住宅小区之一,翠苑一区共有69幢房屋3000余户居民,实有人口近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常住人口比例2成。从上世纪80年代走过来,改造前的翠苑一区免不了有着老小区的“通病”:墙皮脱落、外立面漏水、电线裸露、路面损坏、绿化杂乱无章、婴儿车和自行车随意堆放在楼道内……尽管这期间有过几段的改造,但都是“哪里有缺补哪里”的小修小补。

  2021年,小区被列入浙江省第四批未来社区创建名单,迎来了整体改造的机会。但旧改不是件小事,哪些是改造刚需?哪些是提升工程?具体怎么改?在动笔旧改答卷之前,社区先给了居民一张问卷。

  老旧小区改什么?居民说了算!“我们从2021年8月启动意见征询,一直到12月初,通过线上线下交流共征集了2700多户居民的意见。”翠苑一区社区副主任戴力剑介绍,在这期间,社区党委先后召开了22次民生圆桌会,收集居民代表的意见,最终吸收采纳了300余条建议。这些建议里藏着居民们对于改造的刚需:整修漏水和斑驳的外立面、粉刷脱皮的楼道内墙面、迁改弱电和强电管线、解决机动车和电动车自行车停车难问题、规整绿化带等等。

  征集工作的完成,有效助推了社区“对症下药”。从2022年3月到8月,翠苑一区用6个月时间完成了“大整容”。漏水的外立面刷了4层,统一外观的同时还做了防水处理;楼道内墙面进行了重新粉刷,裸露的电线被归纳进了线盒里;小区内建起了一座封闭式非机动车库,路面划出了汽车停车位;原先不规则的绿化也变得平整起来。整洁的环境无形中提高了居民爱护公共环境的意识,“因为大家上上下下不方便,小区楼道以前经常有车堆放,整改之后楼道变干净了,大家也不把车堆那儿了,偶尔有放婴儿车的,也会贴上纸条说明是临时停一会儿。”住了20多年的居民许小红观察到了这一细微变化。

3.jpeg

翠苑一区内外改造现状  浙江在线记者 陈雷 摄

  不止翠苑一区,位于上城区的景芳三区也在改造中践行着聆听民意的理念。这座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安置房小区共有53幢楼房,其中约40%是租户。这些年,小区经历了多次改造,最近一次改造是2022年的未来社区改造。“每次改造前都会征集居民需求,比如改造晾衣架、统一墙面,还有部分楼梯两面都是墙没装扶手,居民希望能够装上方便老年人上下楼。”小区所在的景新社区党委书记张敏介绍。

5.jpeg

景芳三区内外改造现状 浙江在线记者 陈雷 摄

  从灵敏的感应灯到楼层里的休息椅

  老旧小区改造藏着很多“绣花功夫”

  老旧小区改造得舒不舒心,住在小区内的居民感受最深。除了墙面、楼道秩序、绿化、停车位等刚需,在走访两个小区的过程中,记者感受到了更多的改造细节。

  在景芳三区,今年75岁的居民吴淼淼日常习惯饭后绕着小区散散步。自1993年小区投用就搬过来的她,见证着小区一路的改造历程,能够清晰地数出小区近些年来的变化:西门边的石凳以前是矮灌木丛,改造后辟出了空间供散步的居民休息;路边的绿化丛里以前杂草长得比绿化还多,如今变得规整统一;以前居民私家车没地方停,小区改造广场后新挖了地下停车库。

  肉眼可见的变化之外,还有更多细节隐藏在日常生活里。绕着小区逛了一圈后,吴淼淼带着记者走入了自家单元,脚刚踏入单元门,楼道里的灯光就亮了以来,“以前都要我们使劲跺脚或者拍下开关才能亮,现在可灵敏啦。”吴淼淼说。再往楼上走,4层到5层的楼梯转角处墙壁上,赫然出现了一把黄色的椅子。吴淼淼告诉记者,小区有很多老年居民,这把椅子是为了方便爬楼的老年人累了能有个座歇息会儿。

2.jpeg

景芳三区楼层里的休息椅 浙江在线记者 陈雷 摄

  在翠苑一区,这些细节也闪烁在各个角落。翠苑一区内的路上划分了不少停车位,其中有些标注了“孝心车位”,戴力剑透露,考虑到小区停车位紧张,这是为假期回来看望父母的孩子们准备的,孩子线上申请后,进门时在保安处拿上证明就可以停在该车位上。小区低楼层采光不足,为了避免居民随意搭杆晒衣物,小区在新建的非机动车库楼顶打造了晾晒区,方便居民统一晾晒。“还有楼道的台阶改造,考虑到下雨天湿滑,我们老年人又多,我们在粉刷材料里掺了金刚砂增大摩擦。”戴力剑解释,为了达到理想效果,小区在6间楼道里配比了6个版本,选出了最优解。

6.jpeg

翠苑一区改造后的“细节” 浙江在线记者 陈雷 摄

  从感应灯、休息椅到孝心车位和晾晒区的打造,两个小区兼顾“面子”和“里子”的旧改里,还藏着诸多“绣花功夫”,这些细节,正是居民幸福感的来源。

  从安心的硬设施到暖心的软服务

  全年龄段人群的需求正在被看见

  在走访两个小区的过程中,浙江在线记者发现,在通过完善硬件设施搭建了旧改的骨架后,二者还以着力打造软服务的形式,填充了小区旧改的“血肉”,让这项改造变得更有温度。

  翠苑一区入口小池塘的旁边,坐落着浙江省第一家老年食堂——翠食坊。从2003年开业至今,经历了4次迭代升级的老年食堂以味美价廉闻名,成了附近小区老年人解决“温饱”的好去处。

  “我们都去尝过的,味道好,菜价也不贵,老人还有折扣。”在一区住了15年的居民汤飞能谈起小区的软服务,忍不住夸起了小区打造的“七翠”。以老年食堂翠食坊为起点,居民行走在小区内,会经过翠松居(养老服务中心)、翠心汇(残疾人之家)、翠科馆(青少年科普馆)、翠乐园(托育园)、翠邻里(居民活动中心)、翠印迹(党建馆),“像翠邻里每天都放电影,周末还有儿童专场,生活很丰富。”这样“串珠成链”式的服务让汤飞能感慨,如今不出小区就能基本满足生活需求。

  而在景芳三区,居民从西门进入,左手边就是显著的邻里中心。走进中心,左边是几张休息的沙发,中间放置着摆满图书的书架,右边则是咖啡吧。对小区居民来说,这里是老年人的休息场所,是孩子们的阅读天堂,也是年轻人聊天的好地方。小小一个邻里中心,承载起了多个年龄段的需求。在小区里走走,同样能看见一座托育中心。“我们考虑到有很多双职工家庭,父母要上班,孩子又没到上幼儿园的年纪,0-3岁的托育中心可以解决这类家庭的后顾之忧。”张敏介绍。

7.jpeg

景芳三区邻里中心内部 浙江在线记者 陈雷 摄

  从幼儿的托育到老年人的温饱,两个小区在改造过程中,同步注重了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二者的改造也许只是诸多旧改小区中的一部分,但仔细梳理会发现,两个小区的改造中存在着不少共性,如居民的参与度、社区的行动力及服务的前置性,这些关键词里,或许就藏着老旧小区“逆生长”的密码。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老校区;居民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