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的家园》
浙江在线8月16日讯(记者 包勇)白颈长尾雉,中国特有的鸟类,极其珍稀,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麂,珍稀程度可以媲美大熊猫……
今天,浙江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发布科普视频《共有的家园》,许多珍稀动植物在视频中“露脸”。生物多样性的背后,是“天、空、地、人”一体化智治系统提升生物保护能力的实践。
浙江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钱塘江的源头——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齐溪镇,拥有全球罕见的低海拔亚热带常绿阔叶原始森林,物种古老、区系多样,素有“中国的亚马逊雨林”之称。
《共有的家园》取材于发生在钱江源的真实场景,全片约18分钟,展示黑麂、白颈长尾雉、白鹇、浙江鱲、鸳鸯、蓝翡翠、褐河乌、斑鱼狗、林雕等动物;南方红豆杉、甜槠与苦槠等植物。
“拍摄难度非常大,公园里林密路疏,要捕捉野生动物精彩瞬间,不仅要了解动物们的习性,还要耐着性子蹲守。”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整个拍摄过程花了一年半时间。
其实,《共有的家园》科普宣传让我们看到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看不到的是,钱江源国家公园总面积252平方公里,保护起来面临巨大难度。
目前,钱江源国家公园已发现动植物466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植物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植物90种,动物有两栖爬行类64种、鸟类264种、兽类44种。
为了破题,钱江源国家公园开启数字化改革,完成卫星火情报文、人脸车辆抓拍系统、远程防火视频监控系统、地表火探测预警系统等八大感知系统建设。“系统还融合收集了林业、水利、环保、气象等部门数据,集成系统数据,从而形成生态智治系统。”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除了装上“智慧大脑”外,钱江源国家公园以1平方公里为一个网格,划分了267个网格,每个网格布设1台红外相机监测系统,重点监测区域再进行红外相机加密布设,野外共布设了460台红外相机,实现了全域网格监测。
同时,设置8套无人机巢、6组有人控无人机体系,对区内252平方公里实行全周期、全覆盖、多要素的灾情预警、数据AI分析等资源管控,及时全面掌握公园情况。
该负责人表示,通过构建起“天上看、无人巡、视频探、网格管”天、空、地、人的生态管护架构体系,园区实现全天候监测响应,进一步提升生物保护能力。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