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9日讯(见习记者 汪雨晨)来自乡村,回归乡村。来自大地,回归大地。近日,凭借《宝水》获得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家乔叶接受浙江在线记者专访,为大家翻开了这部“土气”小说背后的故事。
乔叶接受浙江在线记者采访 记者 包勇 摄
在《宝水》中,乔叶以女主人公青萍的视角用平实质朴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村庄从传统乡村到文旅特色乡村的转型故事。
“作为乡村之子,年轻时我一直想在文字上清洗掉‘土气’。”乔叶对此表示惭愧,随着年龄增长和文学浸润,她才意识到这股“土气”的珍贵。“我是乡村的孩子,《宝水》这部作品对我来说也是回归之作。”
随后同步而来的是创作,乔叶开始走向“土气”,接受“土气”的滋养。接连几部乡村题材创作后,随着《宝水》的完成,她对“土气”的挖掘和书写也达到了最深。
“《宝水》截取了一个小山村的一年,为了写这一年我用了七八年时间准备素材。”乔叶说,她花了多年的时间考察各地乡村,她也去过萧山、安吉的村庄。走得越远,看得越多,她越鲜明地感知到乡村正发生巨变,是一个具备无限可能性的文学富矿。
有趣的是,《宝水》中多处对粪进行了描写,且有一个小章节标题就名为《粪的气息》。被问到为何会用如此多笔墨描写,乔叶答,粪在乡村是特别有机的组成,是大地各种各样物质的糅合,就像生活容纳万物,它经过发酵沉淀形成一种驳杂的营养,滋养大地。
“在《宝水》中,我将自己生活过二十年的郑州起了另一个名字,叫象城,将老家焦作称作予城。”乔叶介绍,予与象和在一起就是豫,文中很多地名和人名都是密码,欢迎大家一起阅读解密。
乔叶签名书籍 见习记者 汪雨晨 摄
“文学是精神的故乡,故乡是生长的文学。”正如乔叶所说,时代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其变化也会波及到每个人。她也在时势之变中重拾“土气”,关注时势之变下新的现实以及人们在时势之下的改变。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