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首台eVtol即将起飞 衢州如何把“路”修向“低空”?

字体:
—2024—
05/27
11:35:30
2024-05-27 11:35:30 来源:浙江在线 见习记者 祝依凡

  浙江在线5月27日讯(见习记者 祝依凡)古时,浙西的一座城因路通三越,故以“衢”命名。如今,这个因路得名的城市,开始把“路”修向了“低空”。

  近日,衢州首台eVtol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亮相,预计6月初载人试飞,7月在鹿鸣半岛、开化县根宫佛国进行常态化运营。不仅如此,衢州还在去年搭建了全国首个市级无人机管控与商业运营平台,率先探索无人机投建管运一体化模式。

  目前,北上广深、合肥等城市纷纷出台相关规划,目光投向“全国低空经济第一城”。然而,衢州,在经济体量上并无显著优势,该如何向“低空”要发展?

  抓住机遇 先“飞”起来 

  收到一份用无人机送的外卖,看见一架巡检无人机在空中“视察”……这些时髦的场景,如今在衢州的智慧新城都不是新鲜事。

  在鹿鸣岛大草原,记者见到了未来衢州低空的新“朋友”——亿航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现场,有两位穿着工作服的专业“飞手”。浙江慧城低空智联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岑告诉记者,他们正在对航空器进行航路测试,为6月初的载人试飞做着最后的准备。

即将起飞的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 浙江慧城低空智联科技有限公司供图

  想把“路”修到低空去,有“车”还不够。企业的大屏上,展示着衢州市内空域状况的“低空综合态势监管系统”。空中飞行设备的数量、各条航线的状况、空中网格图等信息都能被实时监控。

  “我们在市区内建了27个无人机起降台,研发适飞空域飞行红绿灯系统、飞行导航服务APP等低空基础设施,打造空中‘高速’服务体系。”陈岑说。

低空综合态势监管系统 浙江慧城低空智联科技有限公司供图

  然而,这些成果背后,却是一家未满1周岁的年轻企业。去年8月,衢州智慧新城管委会对接北斗伏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拥有国内领先的低空智联网应用技术。9月,两者联合成立浙江慧城低空智联科技有限公司。这也是衢州下决心发展“低空经济”后,引进的首家企业。

  “去年5月国家颁布《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后,我们认为‘低空’对于衢州来说是新的机遇。”衢州智慧新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虽然从经济体量上看,衢州不占优势。但在地理位置上,却是连接浙、皖、闽、赣四省边际的中心城市和浙江对内开放桥头堡。如何将枢纽优势转化为通道优势、经济优势?在公、铁、水同步建设的同时,衢州选择向“天空”要发展。

  入局不算早,但衢州并不是“凭空起飞”。“这里有军民两用的机场,是承载低空飞行器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该负责人介绍,在产业发展上,2020年政府和华夏航空签订合作协议,成立华东总部暨华夏云翼国际飞行培训学校,为飞行员培训、空乘、维修培训等全产业链提供人才保障。此外,衢州的主导产业——无线电也是飞行器制造的重要基础。

  凭借这些后发优势,衢州才有底气“乘风而飞”。

  空域审批、人才短缺 “飞”得顺畅还需破题

  然而,在这条新“路”上,有了“路上的车”和“开车的人”还远远不能实现通行。

  “我们项目总投资2.5亿元,目标是打造全国首个市级无人飞行器管控与商业运营平台项目。”陈岑解释道,企业根据衢州的优势,提出了以基建和运营为主的“1个低空管控中心+2个市场化运营试点+N个低空示范场景”的一体化运作模式,其中市场化运营点包括无人机销售中心和培训中心。

  想让这一模式开始运转,“飞起来”是关键。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中,针对微型、轻型、小型无人机划分了适飞空域,真高120米以下的适飞空域可自由飞行,无需提交飞行活动申请。

正在配送的物流无人机 浙江慧城低空智联科技有限公司供图

  因此,物流、巡检无人机都能在市区内非禁飞区域的低空自由飞行。但“新朋友”eVtol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的每一次“起飞”,却没这么容易。“evtol的飞行高度一般大于200米,载人观光视野更好。但衢州市内有原本就有机场,怕空域、航线冲突,所以我们每次起飞前都要向相关部门提前一周报备。”陈岑说。

  空域审批手续繁琐,也是制约国内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多年前,德清就曾开通过“德清—舟山”“德清—横店”通勤航线,但因空域管制等因素,航线常常不能按时起飞,降低了人们对通航飞行的兴趣。

  除此之外,低空产业的人才短缺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衢州而言,如何将低空产业与城市的文旅、物流等服务业相结合,创造更多的应用场景是破局的关键。陈岑表示,“我们想通过产业的场景化、商业化、市场化形成衢州特有优势,从而吸引相关制造业落地,所以这类人才十分短缺。”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航空电子电气学院(无人机学院)副院长周超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在无人机的飞行运营、生产制造、运行保障等方面专业技能人才严重短缺。低空经济发展需要注重实现‘教育、科技、人才’的高度协同,融合发展。”

  如何“飞”出小城特色?

  如何破解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陈岑告诉记者,为了破解繁琐的审批流程带来的问题,衢州市已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并成立工作专班推进此事,尝试把审批的频次放宽到每半年一次。同时,企业也将结合项目实际落地时遇到的其他问题,向政府提出建议,协助制定军民航空域融合飞行规则。

  此外,据新华社报道,5月22日,中国民航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低空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的新需求,将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空域分类和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增加低空可飞空域。

图源:视觉中国

  而在人才储备上,衢州智慧新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认为,目前衢州已经引进了浙大衢州两院、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和衢州复旦研究院.“未来,我们会通过引入更多的高端研究院,来解决我们在低空经济方面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更好地孵化产业。”

  今年以来,“低空经济”在省内和全国多地开花。日前,北京、南京、苏州等多地陆续出台实施方案。然而,也有不少像衢州这样的三四线城市踊跃加入。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低空经济一端牵着先进制造业,一端连着数字经济、新型消费等新业态。那么,这些城市有没有资格“参赛”?

  广东省无人机行业协会副会长罗亮生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恰恰因为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每个城市无论经济体量大小,都有机会也有必要发展布局。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与城市自身优势相结合,做到效率与经济的最大化提升。”

  山东日照,凭借广阔的空域面积和相关制造技术,成为山东重点支持的“通航+”新业态先行区。湖南娄底,地处湖南地理几何中心,是南北通达、东西连贯的通衢要道,再加上空域资源优势,被定位为低空综合交通枢纽。

  由此可见,小城想要“低空高飞”,结合自身优势进行规划依旧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形成独特的、因“路”而兴的产业。

  “现在衢州的1+2+N的模式,就是基于我们的文旅优势、飞行培训基础、产业基础打造的,我们也期待这个模式未来能向周边省市延伸。”低空空域态势管控与指挥中心自建成以来,已接待300余人前来参观,为低空产业链招商引资提供重要支撑。

  最近,衢州智慧新城也有了新的目标——为衢州引进行业头部的低空飞行器制造企业:“目前,我们低空经济的产业链缺少了制造模块。未来,我们想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打造衢州的‘低空’新名片。”该单位负责人表示,目前,已经与相关龙头企业开展洽谈。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无人机;航空器;低空经济责任编辑:阎沁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古时,浙西的一座城因路通三越,故以“衢”命名。如今,这个因路得名的城市,开始把“路”修向了“低空”。